某動力駁船軸系失中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某動力駁船軸系失中問題研究
【摘要】:軸系工作狀態(tài)是否理想將直接影響到主機功率是否能夠有效的發(fā)揮出來,將會影響到推進裝置的經濟性、可靠性以及船舶安全。因此,在船舶營運過程中必須對軸系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質量予以高度的重視。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一艘經改裝的動力駁船。改造后該船一直不能滿載航行,只能完成30%的設計載重量,否則軸系軸承超負荷。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展開了以下工作:(1)對該動力駁船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出現(xiàn)該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軸系失中所致,并對影響軸系工作質量的可能因素進行了分析。結合在該船在實際運營中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分析得出造成該船軸系失中的主要原因是推進軸系結構設計不佳或船體變形。(2)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對本船的推進軸系本身的設計進行校核,包括軸徑、軸套、艉管及其軸承、聯(lián)軸器、螺旋槳軸以及齒輪箱負荷,校核結果顯示該船的推進軸系本身設計合理。(3)采用有限元法對船體變形的影響進行計算分析。首先建立了該動力駁船的全船三維有限元離散模型,在ANSYS中根據(jù)不同的裝載工況施加船體載荷以及邊界條件,求解得到了船體的變形數(shù)據(jù),并依此計算了艉軸前后軸承負荷。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由船體變形引起的軸承負荷過大,嚴重影響軸系的工作質量。(4)結合船體變形情況,為該動力駁船的船體改造提出了船體加強的改進方案,該方案可以改善軸系的工作狀態(tài)。此外還提出了對該動力駁船進行計及船體變形影響的軸系動態(tài)校中,以達到最佳效果。
【關鍵詞】:軸系失中 有限元法 船體變形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664.2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14
- 1.1 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11
- 1.2 相關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主要研究內容12-14
- 第2章 目標船問題描述與分析14-24
- 2.1 目標船問題描述14-15
- 2.2 軸系校中原理與方法15-17
- 2.2.1 直線校中原理和方法16
- 2.2.2 按軸承上允許負荷校中原理和方法16-17
- 2.2.3 按軸承上合理負荷校中原理和方法17
- 2.3 軸系校中質量對軸系的影響17-18
- 2.3.1 對軸承負荷及軸內應力的影響17-18
- 2.3.2 對艉軸管軸承磨損的影響18
- 2.3.3 對減速箱齒輪正常嚙合的影響18
- 2.4 影響軸系校中質量因素分析18-22
- 2.4.1 推進軸系本身設計18-19
- 2.4.2 傳動軸加工誤差19
- 2.4.3 軸系安裝彎曲19-20
- 2.4.4 船體變形20-22
- 2.5 軸系校中質量的評定22-23
- 2.5.1 軸承負荷的限制22
- 2.5.2 軸承位移量和軸斜度的限制22
- 2.5.3 軸彎曲應力的限制22-23
- 2.6 本章小結23-24
- 第3章 推進軸系設計校核24-37
- 3.1 相關參數(shù)24-26
- 3.2 設計校核26-31
- 3.2.1 軸徑26-28
- 3.2.2 軸套28
- 3.2.3 艉管及其軸承28-29
- 3.2.4 聯(lián)軸器29-30
- 3.2.5 螺旋槳與螺旋槳軸30-31
- 3.3 推進軸系靜力分析31-35
- 3.3.1 齒輪箱負荷校核31-32
- 3.3.2 軸承負荷校核32-35
- 3.4 本章小結35-37
- 第4章 船體變形影響分析37-52
- 4.1 前言37
- 4.2 船體有限元模型37-41
- 4.2.1 三維幾何模型37-38
- 4.2.2 單元設置和網(wǎng)格劃分38-41
- 4.3 載荷計算與施加41-46
- 4.3.1 載荷計算41-45
- 4.3.2 載荷施加45-46
- 4.4 邊界條件46
- 4.5 計算結果與分析46-50
- 4.5.1 船體整體位移分析46-49
- 4.5.2 船體局部位移分析49-50
- 4.6 本章小結50-52
- 第5章 船體改進方案探討52-65
- 5.1 方案分析52
- 5.2 船體改進方案一52-59
- 5.2.1 方案設計52-54
- 5.2.2 效果分析54-59
- 5.3 船體改進方案二59-63
- 5.3.1 方案設計59
- 5.3.2 效果分析59-63
- 5.4 方案對比63-64
- 5.5 軸系動態(tài)校中建議64
- 5.6 本章小結64-65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65-67
- 6.1 全文總結65-66
- 6.2 工作展望66-67
- 參考文獻67-69
- 致謝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鶴;曹信來;;船舶軸系校中計算分析及優(yōu)化[J];船舶設計通訊;2013年S2期
2 龐之洋;;艦船推進軸系校中計算研究[J];海軍工程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3 黃政;船舶軸系校中的三彎矩計算法探討[J];造船技術;2002年04期
4 黃政,李奉香;軸系校中的三彎矩計算法求解程序編制[J];造船技術;2002年05期
5 魏海軍,童晨濤,尹峰;船舶軸系校中的有限元法(英文)[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3年S1期
6 詹宇 ,林富強 ,馬瑞云;大船軸系校中的檢驗[J];中國船檢;2003年06期
7 施晴,張富明;27000t散貨船軸系校中問題處理[J];船舶;2004年03期
8 耿厚才;王萬華;;巨型油輪軸系校中模型分析[J];船舶工程;2007年01期
9 畢明昕;石磊;宋希庚;薛冬新;;船舶軸系校中有限元法研究及軟件開發(fā)[J];船電技術;2007年05期
10 高文杰;崔素玲;;三種軸系校中計算方案的比較[J];船舶;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建飛;;船舶軸系校中原理探討[A];江海直達船舶駕駛技術與安全管理論文集[C];2008年
2 耿厚才;王萬華;;巨型油輪軸系校中模型分析[A];中國造船工程學會2007年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08年
3 黃翼;;軸系安裝校中工藝探討[A];2011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造船工藝學術委員會造船企業(yè)精益生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方式輝;;中小型船舶軸系校中[A];改革創(chuàng)新不停步,攻堅克難促發(fā)展——2013年“蘇浙閩粵桂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高占斌;;輪機自動化機艙軸系的校中[A];大連海事大學校慶暨中國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論文集(機電分冊)[C];1999年
6 郭開展;;船舶軸系校中工序的優(yōu)化[A];福建省科協(xié)第八屆學術年會船舶及海洋工程分會論文集[C];2008年
7 何國欽;;軸系軸承負荷的測量分析與調整[A];福建省科協(xié)第八屆學術年會船舶及海洋工程分會論文集[C];2008年
8 林洪;;主機及軸系的校中實踐[A];福建省科協(xié)第十屆學術年會船舶及海洋工程分會論文集[C];2010年
9 陳曉翎;;水潤滑軸系產生故障的原因及預防措施[A];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修船技術學術委員會船舶維修理論與應用論文集第七集(2004年度)[C];2004年
10 張華;蔣國璋;孔建益;王緒明;;有限元法結合三彎矩法在船舶軸系校中的應用[A];2005年十二省區(qū)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湖北專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耿瑞光;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氣墊船推進軸系動力學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2 周瑞平;超大型船舶推進軸系校中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3 石磊;計入支承系統(tǒng)特性的船舶推進軸系動態(tài)校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魏立隊;船用二沖程柴油機及推進軸系的振動建模與仿真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兵;低速機推進系統(tǒng)軸系校中優(yōu)化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龔濤;高新艦船長軸系施工質量和周期的過程控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3 王福秋;某動力駁船軸系失中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4 曹學濤;船舶軸系校中的雙向優(yōu)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5 鐘濤;艦船推進軸系校中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6 周海港;考慮動態(tài)因素的軸系校中技術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1年
7 蔣平;多因素綜合效應下大型船舶軸系校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8 楊金中;基于船臺校裝的艦船軸系校中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肖能齊;大型低速機推進軸系校中與振動集成計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10 楊勇;船舶軸系校中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55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55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