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控柴油機摻燒丁醇低溫燃燒性能仿真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集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U664.1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旭;楊定明;李嫻;呂亞寧;魏賢華;;SrZnO_2:Sm~(3+)紅色熒光體的低溫燃燒合成及發(fā)光性能研究[J];無機鹽工業(yè);2010年12期
2 李岳;米曉云;季洪雷;安春愛;;低溫燃燒合成無機化合物的研究進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宿新泰,燕青芝,葛昌純;低溫燃燒合成超細陶瓷微粉的最新研究[J];化學進展;2005年03期
4 胡芳仁,葛昌純;鈦酸鋇陶瓷粉末的低溫燃燒合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5 李鵬;曾琦;張大德;俞立洋;;低溫燃燒法在燃用準東煤鍋爐上的應用[J];華電技術;2014年08期
6 張全長;堯命發(fā);鄭尊清;張鵬;;正丁醇對柴油機低溫燃燒和排放的影響[J];燃燒科學與技術;2010年04期
7 李汶霞,殷聲;低溫燃燒合成陶瓷微粉[J];硅酸鹽學報;1999年01期
8 陸斌;李永大;荊敏;;低溫燃燒法制備摻釹釔鋁石榴石透明陶瓷材料的研究[J];兵工學報;2007年03期
9 何英;周和平;黃兆龍;王寒風;翟鳳瑞;郭俊明;;低溫燃燒合成堇青石粉及其性能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9年S2期
10 韓志強;蘇慶鵬;錢云壽;胡明艷;吳學舜;;兩級增壓流通特性對柴油機高密度-低溫燃燒過程的影響機制的基礎研究與進展[J];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穎麗;李澤榮;李象遠;;十氫化萘中低溫燃燒反應路徑的量化計算[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四十六分會:燃燒化學[C];2016年
2 任強;武秀蘭;;工藝條件對低溫燃燒/水熱法合成納米羥基磷灰石的影響[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3 任強;羅宏杰;周廉;;多孔鈦表面羥基磷灰石涂層的低溫燃燒法制備[A];第十三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04年
4 許前豐;杜麗影;嚴有為;;燃料種類對低溫燃燒合成納米MgO顆粒的影響[A];2006年全國功能材料學術年會專輯[C];2006年
5 李先學;胡章貴;;低溫燃燒法制備Nd:YAG透明激光陶瓷粉體[A];第14屆全國晶體生長與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朱振峰;胡俊滔;王寶利;李軍奇;;Ce_(1-x)Pr_xO_2固溶體的低溫燃燒合成及表征[A];第十五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08年
7 武秀蘭;左飛;何選盟;;Gd~(3+)或La~(3+)摻雜YAG:Ce~(3+)粉體的低溫燃燒法制備及其發(fā)光性能的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08年
8 董澄宇;劉穎;;低溫燃燒法合成納米MgO[A];第十七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朱振峰;王若蘭;;對低溫燃燒法合成Pr-CeO_2紅色稀土顏料的呈色性能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色釉料暨原輔材料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第三次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朱振峰;周燕;王寶利;;Pr-CeO_2納米稀土顏料的低溫燃燒-水熱合成及其表征[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記者 房琳琳;燃起環(huán)保那團“火”[N];科技日報;2017年
2 車云菌 編譯;低溫燃燒技術 給柴油機做個SPA[N];中國保險報;2013年
3 記者 龍巍 通訊員 孫浩志;青遠30年節(jié)油60萬噸[N];中國水運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昊陽;低溫燃燒合成納米釩基材料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7年
2 李樂;廢氣空氣組合稀釋提升低溫燃燒汽油機熱效率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3 曹知勤;低溫燃燒合成制備鐵、鉻基納米顆粒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4 張翔宇;基于可變氣門的內(nèi)燃機低溫燃燒小負荷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5 宋康;基于主動擾動抑制的 P-DI 汽油機高稀釋低溫燃燒控制研[俒D];天津大學;2015年
6 朱浩月;基于燃料設計的含氧燃料柴油機預混合低溫燃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7 趙霏陽;柴油機低溫燃燒實現(xiàn)超低碳煙排放的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8 楊彬彬;燃料特性和燃燒模式對柴油機低溫燃燒影響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9 賈和坤;輕型車用柴油機預混合低溫燃燒機理及排放控制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10 王峰;柴油機低溫燃燒過程中多環(huán)芳香烴生成機理的構(gòu)建及多維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虎;電控柴油機摻燒丁醇低溫燃燒性能仿真研究[D];集美大學;2018年
2 鄧家駿;柴油機預混合低溫燃燒模式油氣混合強化及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3 鐘小凡;生物質(zhì)燃料不同低溫燃燒模式的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4 向周丹;稀土鋁酸鍶發(fā)光材料的低溫燃燒合成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5 江維海;分層引燃高稀釋低溫燃燒汽油機多缸平衡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6 王慶新;預噴策略與燃料性質(zhì)對柴油機低溫燃燒和排放特性影響的試驗研究[D];廣西大學;2017年
7 王寶利;Pr-CeO_2稀土紅色陶瓷顏料的低溫燃燒—水熱合成與表征[D];陜西科技大學;2007年
8 祁有麗;納米氧化物粉體的低溫燃燒法制備及其催化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徐慧惠;WLED用稀土鉬酸鍶熒光粉低溫燃燒合成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10 魏坤霞;低溫燃燒合成技術制備α-Al_2O_3微粉[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92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259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