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洋牽星術”用于印度洋考釋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19:19
本文關鍵詞:“過洋牽星術”用于印度洋考釋
【摘要】:過洋牽星作為一種海上導航技術,在《鄭和航海圖》、《順風相送》等明清有關航海的書籍中只見用于蘇門答臘以西的印度洋海域,對此許多前輩學者都曾提出疑問或推測,一直是學界難以解答的問題。隨著近年來海洋史研究越來越受關注,此疑問的解答更顯必要。本文試圖從漢唐以來中國海上導航法的自身發(fā)展出發(fā),通過比較過洋牽星術與更路導航的不同應用特點和局限性來解答這一問題。過洋牽星術只見用于印度洋,山形水勢于這兩種導航技術的抉擇中是重要因素。同時,更路導航卻能夠不斷完善脫穎而出,在中國帆船的海洋活動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 過洋牽星術 印度洋 更路導航 山形水勢
【分類號】:U675.7
【正文快照】: “過洋牽星術”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海上導航技術,是指利用測量天體與地面某點的角度所得的不同數(shù)據(jù)來判斷自身所處的位置,已達到海洋中定位、實現(xiàn)導航的目的。學界討論已久,其疑點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第一個問題是關于過洋牽星的導航術,中國是否受到阿拉伯人的影響,中國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啟書;過洋牽星術考證[J];中國航海;1986年01期
,本文編號:1014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101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