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粉煤灰提硅液為原料制備納米氧化鐵工藝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以粉煤灰提硅液為原料制備納米氧化鐵工藝的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納米 氧化鐵 制備方法 高附加值 溶膠-凝膠法
【摘要】:氧化鐵這種材料的成本比較低廉,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比較小,且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以及穩(wěn)定性,在催化劑、磁記錄介質、顏料、磁性涂料以及氣體傳感器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介紹了以粉煤灰提硅液為原料制備納米氧化鐵的研究進展及所需的工藝,并且對各種制備方法存在的優(yōu)缺點做分析和比較,展望了制備納米氧化鐵的未來方向。
【作者單位】: 六盤水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關鍵詞】: 納米 氧化鐵 制備方法 高附加值 溶膠-凝膠法
【分類號】:TQ138.11;TB383.1
【正文快照】: 前言我國是粉煤灰排量較大的工業(yè)廢渣之一。粉煤灰,是從煤燃燒后的煙氣中收捕下來的細灰,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組成為:Si O2、Al2O3、Fe O、Fe2O3、Ca O、Ti O2等。以粉煤灰提硅液為原料制備納米氧化鐵,有廣泛的發(fā)展前景。因其特殊的納米效應,氧化鐵納米材料形貌、尺寸不同時,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敏,段學臣,周常軍;納米氧化鐵的制備與應用[J];濕法冶金;2005年03期
2 趙紅麗;琚行松;芮玉蘭;梁英華;;納米氧化鐵的制備[J];中國陶瓷;2006年01期
3 梁美娜;劉海玲;劉樹深;朱義年;;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及其對砷的吸附作用[J];應用化學;2007年12期
4 趙文忠;鄭邯勇;林碧亮;;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及其對高金屬含量燃料的催化作用[J];火炸藥學報;2008年06期
5 王國田;李久義;田秉暉;劉徽;劉俊偉;;納米氧化鐵絮凝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09年S1期
6 孔凡海;邱建榮;劉豪;曾漢才;幸文婷;趙然;;納米氧化鐵吸附脫除單質汞的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0年07期
7 李廣川;胡軍;周躍明;彭思遠;;納米氧化鐵應用于水中鎘(Ⅱ)的吸附[J];廣東化工;2011年07期
8 王林;;納米氧化鐵的制備與應用研究進展[J];科技致富向導;2011年11期
9 邵梅珍;納米氧化鐵的制備與展望[J];衡水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10 徐宏,劉劍洪,陳沛,趙鳳起,田德余;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及其對吸收藥熱分解催化作用的研究[J];火炸藥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駿;陳寶安;丁家華;金楠;余正平;陳月;周穎;高沖;孫耘玉;程堅;趙剛;鮑文;宋慧慧;李小毛;王雪梅;;磁性納米氧化鐵顆粒影響小鼠體內細胞因子含量的初步研究[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2 范景蓮;成會朝;劉濤;馬運柱;李志希;;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工藝研究[A];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3 王介良;;用硫酸渣制取納米氧化鐵的探索研究[A];2004年全國選礦新技術及其發(fā)展方向學術研討與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喜蓉;鄭典模;;超聲波法制備納米氧化鐵工藝[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張增光;翟雅琴;王松鶴;;納米氧化鐵絮凝劑在冊田水庫源水處理中的應用[A];中國化工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三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節(jié)能節(jié)水減排技術論壇會議論文集(下)[C];2009年
6 張秋禹;張和鵬;張軍平;鮑續(xù)進;林緬;;反相微乳液法制備納米氧化鐵顆粒的結構及性能[A];中國顆粒學會2006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宇;宋麗娜;宋孟杰;馬明;顧寧;;MRI造影用納米氧化鐵的宏量制備、質量控制與標準研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胡子文;摻雜焦碳及納米氧化鐵吸附生態(tài)環(huán)境水體中重金屬試驗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2 盛衛(wèi)琴;絲蛋白納米纖維調控合成納米氧化鐵及其機理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張彰;非水介質中電解氧化法合成制備納米Fe_2O_3的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婷;納米氧化鐵材料制備、表征及其去除重金屬離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2 李曉鵬;酸洗廢液的資源化:納米氧化鐵的可控制備及其對烷基化反應的催化性能[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超;納米氧化鐵制備及其在生物體內分布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4 李艷玲;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及其性能表征[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5 鄭明芳;納米氧化鐵紅的制備[D];浙江大學;2008年
6 鐘乃良;新型表面活性劑可控包覆納米氧化鐵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鄭婭娜;La、Ce摻雜對氧化鐵納米顆粒相變及表面吸附行為的影響[D];濟南大學;2010年
8 周勇;高硫高砷難處理金精礦酸浸液凈化及制備納米氧化鐵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9 包躍宇;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及磁性能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09年
10 蒲昭廷;固相反應制備納米氧化鐵及其動力學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99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9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