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沉積法合成納米鉑-銥粒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4 11:55
以碳纖維紙為基底,采用電沉積法分步合成了納米鉑-銥(Pt-Ir)粒子。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X射線能譜(EDS)等物理表征手段對電催化劑的形貌結構及元素組成進行了研究。從生物質來源的乙酰丙酸(LA)出發(fā),以納米鉑-銥粒子為電催化劑,在甲醇相體系中電催化合成2,7-辛二酮。同時,實驗結果證明銥元素的引入增強了納米鉑粒子的電化學活性,并降低了鉑的使用量,節(jié)約了成本。
【文章來源】:無機鹽工業(yè). 2020,52(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納米Pt-Ir電極EDS圖
圖3a為納米Pt電催化劑循環(huán)伏安圖。由圖3a可見,在-0.17 VSCE和-0.07 VSCE有明顯的氧化還原峰,分別為Pt(110)晶面和Pt(100)晶面上氫的吸脫附峰?鄢p電層影響后,納米Pt電催化劑在(110)和(100)晶面上的峰電流密度分別為46.48μA/cm2和56.06μA/cm2(1∶1.21),說明納米Pt具有更多的(100)晶面。同時,經(jīng)過曲線擬合(扣除雙電層)最終得到納米Pt電催化劑的電化學有效活性面積(ECSA)為0.75 cm2,碳纖維紙基底與電解液的有效接觸面積為2 cm2。納米Pt-Ir電催化劑的ECSA測試結果見圖3b,與納米Pt電催化劑相似,除在-0.17 VSCE、-0.07 VSCE的Pt(110)晶面和Pt(100)晶面外,納米Pt-Ir電催化劑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圖未出現(xiàn)其他明顯的氧化還原峰。此外,經(jīng)過曲線擬合(扣除雙電層)得到了納米Pt-Ir電催化劑ECSA為0.91 cm2,說明納米Pt-Ir電催化劑的催化活性高于納米Pt電催化劑,Ir元素的沉積起到了積極作用。2.3 電催化劑的反應表征
圖1a、b、c分別為采用方波電位法制備的納米Pt電催化劑SEM照片以及采用分步沉積法制備的納米Pt-Ir電催化劑SEM照片和TEM照片。從圖1a看出,納米Pt電催化劑形貌為刺球狀,大小統(tǒng)一,直徑分布為200~500 nm,并且分散均勻,沒有產(chǎn)生大量團聚現(xiàn)象。根據(jù)圖1b、c可知,納米Pt-Ir電催化劑形貌仍為刺球狀,大小統(tǒng)一,直徑分布為200~500 nm,并且分散均勻,無團聚現(xiàn)象,故納米Pt-Ir電催化劑與納米Pt電催化劑尺寸相近,形貌為相似的刺球狀。同時,在碳纖維紙基底上未發(fā)現(xiàn)其他形貌的納米粒子。同時,岳坤[16]、Shan等[17]和唐會毅等[18]均報道了未能成功合成單獨存在的納米銥粒子,因此推斷在電催化劑的制備過程中可能沒有制備出獨立的納米Ir電催化劑[16-20]。此外,為確定Ir元素是否沉積成功,并確定電催化劑中Pt和Ir元素的含量,進行了EDS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2看出,Ir元素確實沉積在納米Pt電催化劑上,且納米Pt-Ir電催化劑表面均勻分布著Pt元素和Ir元素,Pt元素含量高于Ir元素含量,Pt、Ir的原子比例為13.4∶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鉑銥合金的制備技術及應用[J]. 唐會毅,吳保安,劉慶賓,汪建勝,羅維凡,王云春,羅鳳蘭. 材料保護. 2016(S1)
[2]銥及其合金制備工藝的研究進展[J]. 王松,謝明,張吉明,楊有才,陳永泰,吳玲,王塞北. 貴金屬. 2013(S1)
碩士論文
[1]電沉積納米Pt和Pt-Ir及其電催化濃硝酸還原研究[D]. 岳坤.天津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137271
【文章來源】:無機鹽工業(yè). 2020,52(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納米Pt-Ir電極EDS圖
圖3a為納米Pt電催化劑循環(huán)伏安圖。由圖3a可見,在-0.17 VSCE和-0.07 VSCE有明顯的氧化還原峰,分別為Pt(110)晶面和Pt(100)晶面上氫的吸脫附峰?鄢p電層影響后,納米Pt電催化劑在(110)和(100)晶面上的峰電流密度分別為46.48μA/cm2和56.06μA/cm2(1∶1.21),說明納米Pt具有更多的(100)晶面。同時,經(jīng)過曲線擬合(扣除雙電層)最終得到納米Pt電催化劑的電化學有效活性面積(ECSA)為0.75 cm2,碳纖維紙基底與電解液的有效接觸面積為2 cm2。納米Pt-Ir電催化劑的ECSA測試結果見圖3b,與納米Pt電催化劑相似,除在-0.17 VSCE、-0.07 VSCE的Pt(110)晶面和Pt(100)晶面外,納米Pt-Ir電催化劑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圖未出現(xiàn)其他明顯的氧化還原峰。此外,經(jīng)過曲線擬合(扣除雙電層)得到了納米Pt-Ir電催化劑ECSA為0.91 cm2,說明納米Pt-Ir電催化劑的催化活性高于納米Pt電催化劑,Ir元素的沉積起到了積極作用。2.3 電催化劑的反應表征
圖1a、b、c分別為采用方波電位法制備的納米Pt電催化劑SEM照片以及采用分步沉積法制備的納米Pt-Ir電催化劑SEM照片和TEM照片。從圖1a看出,納米Pt電催化劑形貌為刺球狀,大小統(tǒng)一,直徑分布為200~500 nm,并且分散均勻,沒有產(chǎn)生大量團聚現(xiàn)象。根據(jù)圖1b、c可知,納米Pt-Ir電催化劑形貌仍為刺球狀,大小統(tǒng)一,直徑分布為200~500 nm,并且分散均勻,無團聚現(xiàn)象,故納米Pt-Ir電催化劑與納米Pt電催化劑尺寸相近,形貌為相似的刺球狀。同時,在碳纖維紙基底上未發(fā)現(xiàn)其他形貌的納米粒子。同時,岳坤[16]、Shan等[17]和唐會毅等[18]均報道了未能成功合成單獨存在的納米銥粒子,因此推斷在電催化劑的制備過程中可能沒有制備出獨立的納米Ir電催化劑[16-20]。此外,為確定Ir元素是否沉積成功,并確定電催化劑中Pt和Ir元素的含量,進行了EDS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2看出,Ir元素確實沉積在納米Pt電催化劑上,且納米Pt-Ir電催化劑表面均勻分布著Pt元素和Ir元素,Pt元素含量高于Ir元素含量,Pt、Ir的原子比例為13.4∶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鉑銥合金的制備技術及應用[J]. 唐會毅,吳保安,劉慶賓,汪建勝,羅維凡,王云春,羅鳳蘭. 材料保護. 2016(S1)
[2]銥及其合金制備工藝的研究進展[J]. 王松,謝明,張吉明,楊有才,陳永泰,吳玲,王塞北. 貴金屬. 2013(S1)
碩士論文
[1]電沉積納米Pt和Pt-Ir及其電催化濃硝酸還原研究[D]. 岳坤.天津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137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1372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