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Cu復合材料界面玻璃相修飾及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2 15:53
SiC/Cu復合材料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它不僅具有優(yōu)良的力學、電學、熱學性能,而且制備工藝簡單,生產(chǎn)成本較低,常用作半導體元件中的電接觸材料和電子封裝材料,也可用作耐磨片和熱交換器等,是典型的“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目前,增強相SiC和基體Cu之間較差的界面潤濕性以及界面反應限制了SiC/Cu復合材料的性能提升和推廣應用。所以,提升SiC/Cu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的關鍵,在于改善SiC和Cu的界面潤濕性以及控制界面反應。本研究選用工業(yè)生產(chǎn)的微米級α-SiC顆粒,通過引入92SiO2-8Cu2O(wt.%)玻璃相改善增強相SiC和Cu基體的界面潤濕性并且控制界面反應,以達到提升SiC/Cu復合材料綜合性能的目的。采用溶膠-凝膠和濕法球磨法制備SiC/GP/Cu復合材料粉體,采用真空熱壓燒結的方法制備出結構均勻并且致密化程度較高的SiC/Cu復合材料。分別采用XRD、SEM等檢測方法對復合材料的物相構成、微觀結構、致密度、抗彎強度、硬度等進行表征,并深入研究了燒結溫度和玻璃相含量對SiC/Cu復合材料的電學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銅硅氧化物玻璃...
【文章來源】: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真空熱壓燒結爐Fig.1.1Vacuumhotpressedsinteringfurnace
第一章緒論4圖1.2放電等離子燒結爐Fig.1.2SparkPlasmaSintering1.3SiC/Cu復合材料研究現(xiàn)狀1.3.1SiC/Cu復合材料組分的研究現(xiàn)狀范冰冰等人[22]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將Cu包覆在SiC顆粒表面上,分別制備出SiC:Cu=10:90、20:80、30:70、40:60、50:50(體積比)的復合粉體,并在30MPa壓力下真空燒結成型,燒結溫度750℃。對樣品表面進行拋光清洗之后對其進行相關性能表征得出:隨著SiC組分含量的增大,復合材料的硬度先增大后減小,當SiC的含量為30%時,復合材料的硬度最大,為2087MPa;復合材料的抗彎強度隨著SiC組分含量的增大而減;并且對復合材料的致密度進行檢測后發(fā)現(xiàn),當SiC的組分含量小于30%時,采用真空熱壓燒結工藝可以獲得致密的SiC/Cu復合材料。陸晉等人[23]采用冷壓燒結和熱擠壓燒結的方法,選用納米級、亞微米級、微米級三種不同粒徑的SiC,制備出不同SiC含量的SiC/Cu復合材料,并且分析了復合材料的顯微組織變化和SiC尺寸、含量對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復合材料的導電性隨著SiC粒徑的增大而升高,隨SiC含量的增高而減校PerumalA[24]等人采用機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備SiC含量為15%-35%(wt.%)的SiC/Cu復合材料,對燒結好的復合材料進行打磨拋光之后對其硬度和電導率進
第一章緒論5行測試,結果表明:SiC的含量直接影響到復合材料的硬度和電導率,并且隨著SiC含量的增大,復合材料的硬度增大,其電導率逐漸降低,具體變化規(guī)律如圖1.3和1.4所示:圖1.3球磨時間及SiC含量對Cu-SiC復合材料硬度的影響Fig.1.3EffectofmillingtimeandSiCcontentonhardnessofCu–SiChot-pressedcomposites圖1.4球磨60min時,SiC含量對復合材料電導率的影響Fig.1.4EffectofSiCcontentonelectricalconductivityofthecompositesmilledfor60min.OSFatoba[25]通過液體冶金的方法,制備出了不同SiCp尺寸及不同SiCp含量的Cu/SiCp復合材料,并對所制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及電導率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復合材料中SiC含量的增大,復合材料的電導率以及熱導率逐漸減小,并且,復合材料中SiC顆粒的尺寸越大,其熱導率以及電導率也隨之增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應球磨熱壓燒結制備SiCp/Cu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J]. 范濤,孫艷榮,唐怡,張一帆,劉博文,唐偉忠,賈成廠. 粉末冶金技術. 2015(06)
[2]20%Mo/Cu-Al2O3復合材料的強化機理及熱變形行為[J]. 劉勇,孫永偉,田保紅,馮江,張毅.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13(03)
[3]SiC組分含量對SiC/Cu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J]. 范冰冰,關莉,李凱,吳曰送,李明亮,王海龍,張銳. 硅酸鹽通報. 2009(S1)
[4]SiCp尺寸及含量對SiCp/Cu基復合材料電學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 陸晉,汪建敏,許曉靜. 熱加工工藝. 2007(20)
[5]W-35% Cu粉末形變強化復合材料組織及性能研究[J]. 于洋,王爾德,劉祖巖. 材料科學與工藝. 2007(05)
[6]燒結工藝對SiC/Cu–Al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及斷裂行為的影響[J]. 王海龍,張銳,劉鎖兵,辛玲,黎壽山,許紅亮,盧紅霞,胡行. 硅酸鹽學報. 2006(11)
[7]Cu包裹SiC復合粉體熱物理化學性能研究[J]. 張銳,王海龍,高濂,關紹康,郭景坤. 無機材料學報. 2005(02)
[8]放電等離子體燒結SiC/Cu金屬陶瓷復合材料研究[J]. 張銳,王海龍,辛玲,秦丹丹,黎壽山,劉鎖兵.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4(04)
碩士論文
[1]非晶相界面SiCp/Cu復合材料結構調控及性能研究[D]. 孫冰.鄭州大學 2015
[2]Cu/SiC復合材料非晶相界面設計與性能研究[D]. 王鵬輝.鄭州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94095
【文章來源】: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真空熱壓燒結爐Fig.1.1Vacuumhotpressedsinteringfurnace
第一章緒論4圖1.2放電等離子燒結爐Fig.1.2SparkPlasmaSintering1.3SiC/Cu復合材料研究現(xiàn)狀1.3.1SiC/Cu復合材料組分的研究現(xiàn)狀范冰冰等人[22]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將Cu包覆在SiC顆粒表面上,分別制備出SiC:Cu=10:90、20:80、30:70、40:60、50:50(體積比)的復合粉體,并在30MPa壓力下真空燒結成型,燒結溫度750℃。對樣品表面進行拋光清洗之后對其進行相關性能表征得出:隨著SiC組分含量的增大,復合材料的硬度先增大后減小,當SiC的含量為30%時,復合材料的硬度最大,為2087MPa;復合材料的抗彎強度隨著SiC組分含量的增大而減;并且對復合材料的致密度進行檢測后發(fā)現(xiàn),當SiC的組分含量小于30%時,采用真空熱壓燒結工藝可以獲得致密的SiC/Cu復合材料。陸晉等人[23]采用冷壓燒結和熱擠壓燒結的方法,選用納米級、亞微米級、微米級三種不同粒徑的SiC,制備出不同SiC含量的SiC/Cu復合材料,并且分析了復合材料的顯微組織變化和SiC尺寸、含量對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復合材料的導電性隨著SiC粒徑的增大而升高,隨SiC含量的增高而減校PerumalA[24]等人采用機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備SiC含量為15%-35%(wt.%)的SiC/Cu復合材料,對燒結好的復合材料進行打磨拋光之后對其硬度和電導率進
第一章緒論5行測試,結果表明:SiC的含量直接影響到復合材料的硬度和電導率,并且隨著SiC含量的增大,復合材料的硬度增大,其電導率逐漸降低,具體變化規(guī)律如圖1.3和1.4所示:圖1.3球磨時間及SiC含量對Cu-SiC復合材料硬度的影響Fig.1.3EffectofmillingtimeandSiCcontentonhardnessofCu–SiChot-pressedcomposites圖1.4球磨60min時,SiC含量對復合材料電導率的影響Fig.1.4EffectofSiCcontentonelectricalconductivityofthecompositesmilledfor60min.OSFatoba[25]通過液體冶金的方法,制備出了不同SiCp尺寸及不同SiCp含量的Cu/SiCp復合材料,并對所制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及電導率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復合材料中SiC含量的增大,復合材料的電導率以及熱導率逐漸減小,并且,復合材料中SiC顆粒的尺寸越大,其熱導率以及電導率也隨之增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應球磨熱壓燒結制備SiCp/Cu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J]. 范濤,孫艷榮,唐怡,張一帆,劉博文,唐偉忠,賈成廠. 粉末冶金技術. 2015(06)
[2]20%Mo/Cu-Al2O3復合材料的強化機理及熱變形行為[J]. 劉勇,孫永偉,田保紅,馮江,張毅.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13(03)
[3]SiC組分含量對SiC/Cu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J]. 范冰冰,關莉,李凱,吳曰送,李明亮,王海龍,張銳. 硅酸鹽通報. 2009(S1)
[4]SiCp尺寸及含量對SiCp/Cu基復合材料電學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 陸晉,汪建敏,許曉靜. 熱加工工藝. 2007(20)
[5]W-35% Cu粉末形變強化復合材料組織及性能研究[J]. 于洋,王爾德,劉祖巖. 材料科學與工藝. 2007(05)
[6]燒結工藝對SiC/Cu–Al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及斷裂行為的影響[J]. 王海龍,張銳,劉鎖兵,辛玲,黎壽山,許紅亮,盧紅霞,胡行. 硅酸鹽學報. 2006(11)
[7]Cu包裹SiC復合粉體熱物理化學性能研究[J]. 張銳,王海龍,高濂,關紹康,郭景坤. 無機材料學報. 2005(02)
[8]放電等離子體燒結SiC/Cu金屬陶瓷復合材料研究[J]. 張銳,王海龍,辛玲,秦丹丹,黎壽山,劉鎖兵.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4(04)
碩士論文
[1]非晶相界面SiCp/Cu復合材料結構調控及性能研究[D]. 孫冰.鄭州大學 2015
[2]Cu/SiC復合材料非晶相界面設計與性能研究[D]. 王鵬輝.鄭州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94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0940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