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可逆熱致變色材料微膠囊制備及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15:59
【摘要】:材料在一定溫度下,其顏色能夠發(fā)生變化并且這種顏色變色是可逆的,這類變色材料稱為有機可逆熱致變色材料;陔娮拥檬C理的有機可逆熱致變色材料由發(fā)色劑、顯色劑和溶劑組成,但這種復配材料遇到酸堿和有機溶劑時,常常會失去可逆性能,將其微膠囊化可擴大其應用領域。本論文根據(jù)結晶紫內(nèi)酯變色機理對顯色劑進行篩選、制備有機可逆熱致變色微膠囊并研究其性能。主要結論如下:(1)以結晶紫內(nèi)酯為發(fā)色劑,十六醇為溶劑,在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焦性沒食子酸、單寧酸、2,6-二叔丁基對甲酚、8-羥基喹啉、4,4'-二羥基二苯砜(雙酚S)和4-甲氧基酚十種物質(zhì)中,焦性沒食子酸、4-甲氧基苯酚和雙酚S為最佳顯色劑;變色復配物顏色變化以吸光度定量表示,在波長610nm處,吸光度最大,變色復配物體系最佳質(zhì)量配比為:結晶紫內(nèi)酯:焦性食子酸:十六醇=1:1:50,結晶紫內(nèi)酯:4-甲氧基苯酚:十六醇=1:3:30,結晶紫內(nèi)酯:雙酚S:十六醇=1:1:50。三種不同顯色劑所得變色復配物吸光度為:結晶紫內(nèi)酯/焦性沒食子酸/十六醇為1.188;結晶紫內(nèi)酯/4-甲氧基苯酚/十六醇為1.449;結晶紫內(nèi)酯/雙酚S/十六醇為0.845。所制得的變色復配物具有良好耐紫外線性能,變色復配物變色溫度在38℃-39℃之間。(2)以結晶紫內(nèi)酯、雙酚S和十六醇為芯材,制備了三種不同壁材的有機可逆熱致變色微膠囊。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得脲醛樹脂微膠囊壁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二乙烯基苯作為單體,采用懸浮聚合法,分別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壁材微膠囊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壁材微膠囊。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所得微膠囊表面形貌進行觀察;使用紅外光譜對微膠囊化學結構進行表征;用酸堿溶液和有機溶劑對微膠囊耐酸堿性耐溶劑性能進行研究;微膠囊變色性能研究證實,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聚合物為壁材所制備的微膠囊變色性能及熱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明顯優(yōu)于脲醛樹脂為壁材微膠囊,但耐溶劑性能有所下降。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輕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B34
本文編號:2799576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輕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B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喜慶;劉文波;;化學法制備微膠囊機理及過程控制[J];化學與黏合;2014年05期
2 柳思;方利國;;服裝用相變微膠囊的制備與性能表征[J];廣東化工;2013年02期
3 張鳳;管萍;胡小玲;;有機可逆熱致變色材料的變色機理及應用進展[J];材料導報;2012年09期
4 吳玉鵬;高虹;;熱致變色材料的分類及變色機理[J];節(jié)能;2012年01期
5 程正偉;包宗宏;;固體芯材微膠囊制備技術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0年04期
6 劉太奇;操彬彬;張成;陳曦;于建香;;物理法制備微膠囊無機芯相變材料及其表征[J];新技術新工藝;2010年03期
7 楊佳;侯占群;賀文浩;彭強;袁芳;高彥祥;;微膠囊壁材的分類及其性質(zhì)比較[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9年05期
8 梁小蕊;張勇;張立春;;可逆熱致變色材料的變色機理及應用[J];化學工程師;2009年05期
9 呂毅;呂海霞;王洪海;葉琳;;雙酚A對雄性仔鼠生殖功能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4期
10 王凱軍;張明祖;管丹;;可逆熱致變色復配物的制備及微膠囊化研究[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8年07期
本文編號:2799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995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