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徑三維編織攜紗器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B33;TS104
【圖文】:
緒論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還有由 Albany 公司研發(fā)的角輪式圓形編織機,Herzo公司設計研發(fā)的三維實體編織機以及由天津工業(yè)大學于 1994 研制出的編織方形預制件的三維編織機,這臺編織機也代表了目前國內三維編織機的最高水準,其中Herzog 公司研制出的三維編織機編織復雜截面形狀的原理是利用增加軸向紗,同時調整編織紗來達到改變編織物幾何形狀的目的[13]。1.2.2 三維編織工藝的研究現狀分析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三維編織技術不斷發(fā)展,提出了多種三維編織的思路,而且在編織工藝上迄今為止仍在不斷探索之中,其中四步法編織和二步法編織則是主流的形式,其應用也最為廣泛,而且當下市場中利用二步法和四步法編織成的三維預制體的截面形狀主要為圓形、方形以及異形,如圖 1-1 所示[14]。
第三步 第四步圖 1-2 矩形橫截面四步法(1×1)編織示意圖四步法編織矩形橫截面工藝中攜紗器的運動如圖 1-2 所示,而所謂四步法織紗完成編織的一個循環(huán)包括四步,第一步,奇數行和偶數行分別向左和向右一個紗線位置,第二步則是奇數列和偶數列分別向下和向上運動,同樣也是一線位置,第三步、第四步分別于第一步、第二步的運動方向相反,由此,編織著縱橫兩個方向往復移動,不斷重復這個四步循環(huán)即可完成編織。ii 矩形組合(工字梁)截面編織物 由上述矩形截面四步法編織工藝可以這樣一條重要的原則:經過這四步運動,全部紗線都應移動到原先有一根紗線的位置。因此簡單地以普通矩形橫截面排列基本陣列并按照矩形截面編織工藝則無法完成編織工作,所以為了能夠滿足編織復雜橫截面的需求,則需要新的技術,因而混合式樣法和通用法應運而生。a. 混合式樣法 在同一個復雜橫截面內同時采用多種編織式樣,經過一個循環(huán)后可滿足編織式樣的重要原則,完成編織,其運動原理如圖 1-3 所示。
第二步 第三步圖 1-3 混合式樣法(3×1、1×3)編織工字型織物示意圖b. 通用法 在編織工藝中僅采用一種編織式樣,但是將復雜的橫截面進割,然后分組地進行編織。首先根據所需橫截面形狀進行排列,圖 1-4 展示型界面的編織工藝原理。a b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占陽;賀辛亥;楊超群;郭杰贊;王俊勃;;變截面三維編織技術的研究進展[J];棉紡織技術;2015年06期
2 李宗迎;賀辛亥;楊超群;鄭占陽;郭杰贊;王俊勃;;基于減紗技術的三維編織攜紗器的設計[J];紡織器材;2014年06期
3 楊超群;王俊勃;李宗迎;董紅坤;賀辛亥;;三維編織技術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棉紡織技術;2014年07期
4 鄧林章;張鵬;程永奇;孫友松;朱明達;;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動靜摩擦轉變研究[J];潤滑與密封;2013年06期
5 陳利;孫穎;馬明;;高性能纖維預成形體的研究進展[J];中國材料進展;2012年10期
6 劉兆麟;程燦燦;劉麗芳;俞建勇;;變截面三維編織復合材料減紗工藝與彎曲性能[J];復合材料學報;2011年06期
7 何紅闖;楊連賀;陳利;;矩形組合截面四步法二次三維編織及其空間模型可視化[J];復合材料學報;2010年04期
8 艾嬌艷;何元錦;肖舜通;;碳纖維/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研究[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0年02期
9 李嘉祿;;三維編織技術和三維編織復合材料[J];新材料產業(yè);2010年01期
10 朱建勛;;三維編織錐體織物的減紗技術[J];中國工程科學;2006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政寧;一種三維編織機主動攜紗器的驅動研究與設計[D];武漢紡織大學;2013年
2 程燦燦;變截面三維編織復合材料的減紗工藝及彎曲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3 傅景韞;減紗工藝對三維整體編織復合材料細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74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7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