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熒光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0-05-18 21:35
【摘要】:目前對于熒光納米材料在生物醫(yī)藥方面的應(yīng)用日益增多,特別是在生物成像以及生物標記方面的研究,隨之,對于其生物安全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是目前對于熒光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效應(yīng)以及在體內(nèi)的分布尚沒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文選用熒光碳點及納米金團簇兩種極具代表性的熒光納米材料為對象,對于其在小鼠體內(nèi)的毒性作用,以及生物分布進行了研究,為熒光碳點及納米金團簇在生物醫(yī)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提供了重要依據(jù)。試驗方法:本文選用ICR小鼠為動物模型,分別通過滴鼻的方式將三個不同濃度的納米材料暴露于小鼠體內(nèi),以建立熒光納米材料滴鼻小鼠的動物模型。熒光碳點處理的小鼠于滴鼻后的1d,7d,28d進行剖殺,納米金團簇滴鼻后的小鼠于滴鼻后的1d,5d,14d進行剖殺。取其耳后靜脈抗凝血為樣本做血常規(guī)試驗,取凝固血離心后的血清作血生化試驗,從而來評價熒光納米材料的毒性;取滴鼻處理后的小鼠的心、肝、脾、肺、腎、腦組織做組織切片并進行HE染色來評價其組織損傷情況,并制作超薄切片并在電鏡下觀察其細胞損傷情況;取滴鼻處理后的小鼠的肝、肺、腎、腦組織做冰凍切片或者充分研磨后制作組織勻漿,利用熒光顯微鏡觀察或用熒光分光光度計測量組織勻漿的熒光吸收光譜,以此來評價熒光納米材料在體內(nèi)的生物分布。試驗結(jié)果:不同濃度的熒光碳點和納米金團簇通過滴鼻的途徑暴露于小鼠體內(nèi)后,在熒光碳點濃度為2mg/kg,5mg/kg時候小鼠生存率降低,而在熒光碳點濃度降低到1 mg/kg時,無小鼠死亡。納米金團簇實驗組的小鼠在14d的試驗周期均存活。除熒光碳點及納米金團簇小鼠實驗組的白細胞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以外,其他血常規(guī)指標均在正常水平。熒光碳點及納米金團簇實驗組的ALT、AS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BUN、CREA水平與對照無明顯差異。通過組織切片觀察發(fā)現(xiàn),在高、中濃度時,小鼠的肝臟均出現(xiàn)了程度不一的損傷且損傷程度與吸入材料的濃度呈正相關(guān)。將其各組織做組織勻漿測量其熒光吸收強度,發(fā)現(xiàn)在碳點的肺、肝、腎、腦組織中峰值均高于對照組;并在納米金團簇小鼠的肺、肝冰凍切片中可見明顯紅色熒光物質(zhì)。結(jié)論:通過滴鼻的方式暴露,當熒光碳點濃度較低(1 mg/kg)時,對于小鼠基本無毒性,但隨著濃度的升高,對于小鼠的毒性作用增強,且主要作用于小鼠的肝;且熒光碳點可通過肝、腎通路部分排出;納米金團簇對于組織有一定的損傷,但損傷作用不致死?偠灾,納米熒光材料對于小鼠有一定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與濃度呈正相關(guān)。本文的研究對于熒光碳點與納米金團簇在生物學方面的臨床應(yīng)用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shù)據(jù),并對建立熒光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及定位的平臺提供必要依據(jù)。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99;TB383.1
本文編號:2670343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99;TB38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趙嘉學,童洪輝;磁控濺射原理的深入探討[J];真空;2004年04期
2 王澤敏,曾曉雁;激光燒蝕法制備納米粉的現(xiàn)狀及前景[J];激光雜志;2002年02期
3 吳世華;;金屬蒸氣合成技術(shù)及其應(yīng)用[J];化學通報;1989年08期
,本文編號:26703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703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