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基納米復合薄膜的設計、制備及氣敏特性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Q127.11;TB38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科苑;;中科院二硫化鉬/類金剛石碳復合薄膜研究獲系列進展[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7年11期
2 魏少華;吳小軍;杜凱;易勇;尹強;;籠型倍半硅氧烷/聚酰亞胺復合薄膜的合成及性能[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3 李志明;賈耀;張雅婷;畢忠杰;鄧學良;翟燕;;滑石粉對聚酰亞胺/二氧化鋯復合薄膜的影響[J];山東化工;2017年13期
4 張蓉佳;況杰;張瑩瑩;鄒凱然;馬明凱;顧繼友;張彥華;;聚乙烯醇/淀粉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6年08期
5 孫俞;程逵;翁文劍;林軍;王慧明;;二氧化鈦/氧化鋅復合薄膜的制備及生物相容性表征[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4年S1期
6 韓文松;;聚酰亞胺/凹凸棒土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2期
7 常振軍;陳師;白璐;郭樹遠;王宇;宋天佑;;高導電納米銀/聚酰亞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塑料工業(yè);2013年12期
8 石敏;顧倉;許育東;王雷;蘇海林;王云龍;齊三;袁琳;;無鉛多鐵性復合薄膜材料的研究[J];材料導報;2013年23期
9 董云飛;蔣里鋒;俞娟;王曉東;黃培;;化學還原法制備聚酰亞胺/銀復合薄膜[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3年06期
10 翁凌;閆利文;景偉;龔忠良;;碳化鈦/聚酰亞胺高介電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化學與黏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魯廣昊;;高分子半導體復合薄膜垂直相分離分析新技術[A];201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4年
2 王昊;陳雙俊;張軍;許仲梓;;LDPE/POE/SmBO_3復合薄膜材料表面蝕刻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3 密永娟;歐軍飛;楊生榮;王金清;;聚多巴胺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暨第九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曉光;劉愉快;姚一平;;BiFeO3/La5/8Ca3/8MnO3復合薄膜的巨磁介電效應及高低電阻態(tài)轉換行為[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趙巍;賈震;鄂磊;雅菁;劉志鋒;;浸漬提拉法合成鈦酸鉍/二氧化鈦復合薄膜的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6 高學文;;多層共擠出復合薄膜晶點解析[A];中國包裝技術協(xié)會研討推廣會暨塑料包裝委員會第六屆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旭;劉愛榮;錢東金;;碳納米管-聚紫精復合薄膜的組裝及其電化學性質[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8 周生洋;牛奔;鐘淦基;李忠明;;全降解原位纖維化網絡復合薄膜形態(tài)調控與阻隔性能研究[A];201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K 高分子加工[C];2015年
9 潘月秀;余瑞蓮;石松;馮志海;;多聯(lián)吡啶/過渡金屬離子自組裝復合薄膜材料[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C];2010年
10 朱軍;楊明成;陳海軍;劉克波;趙惠東;張傳國;;γ—射線輻射對尼龍6復合薄膜性能的影響[A];第6屆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林;新型陶瓷復合薄膜研制出[N];廣東建設報;2009年
2 成遠發(fā);復合薄膜的固化管理[N];中國包裝報;2007年
3 李建國;多層共擠復合薄膜成為發(fā)展新趨勢[N];中國包裝報;2006年
4 單仁;復合薄膜基材的品種及性能[N];中國建材報;2006年
5 ;如何獲得挺性好的復合薄膜[N];中國包裝報;2002年
6 高學文;多層共擠復合薄膜的應用及發(fā)展趨勢[N];中國包裝報;2002年
7 黃虹 龔曉燕;我國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工藝日趨成熟[N];中國包裝報;2003年
8 陳昌杰;聚乙烯醇在復合薄膜中的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5年
9 記者 郭新秋、劉文波;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在大連誕生[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10 趙世亮;復合薄膜的曲率與材料的熱收縮率差異[N];中國包裝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宗標;石墨烯基納米復合薄膜的設計、制備及氣敏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2 趙小佳;PVDF基有機復合薄膜的介電儲能性能及其松弛行為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3 朱朋;基于含能復合薄膜的非線性電爆換能元[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4 侯亞奇;二氧化鈦及其復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5 區(qū)定容;納米復合薄膜的近場光學性能[D];清華大學;2004年
6 吳戰(zhàn)鵬;具有高反射和高導電特性聚酰亞胺銀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形成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7 林保平;含硅聚酰亞胺及其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D];東南大學;2005年
8 游冠軍;以氧化鉍為基質的金屬納米顆粒復合薄膜的超快光物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唐立文;溶膠凝膠法制備銀—鈦酸鉛復合薄膜及其電學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郭玉;二氧化鈦薄膜的摻雜、復合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維;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薄膜的制備、結構及性能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2 呂純;BMT/PZT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5年
3 鄭玉娟;Bi_(1-x)Er_xFe_(1-y-z)Mn_yCo_zO_3-Co_(1-α)Mn_αFe_2O_4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多鐵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7年
4 張恒;鋁合金表面磁控濺射Ti/TiN/TiCN復合薄膜工藝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5 李欣欣;鉍基氧化物復合薄膜的制備與鐵電光伏性能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7年
6 彭攀瑞;電場驅動構建有序聚合物微納米復合材料[D];江漢大學;2017年
7 張冰;等離子體輻照提高納米銀/二氧化鈦復合薄膜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
8 何立敏;聚偏氟乙烯基多鐵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9 夏乾善;碳化鈦/聚酰亞胺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10 呂笑松;多鐵性復合薄膜的磁電效應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93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9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