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金屬氧化物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氣敏和電化學性能的研究
本文選題:聚苯胺 + SnO_2 ; 參考:《武漢工程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利用水熱法,以SnCl4·5H_2O為原料,葡萄糖為形貌控制劑,制備出珊瑚狀SnO_2介孔材料,采用經典的化學氧化聚合法合成了鹽酸摻雜聚苯胺,并以制備好的珊瑚狀SnO_2為模版進行苯胺的原位聚合,合成出了三種SnO_2摻雜量不同的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通過FT-IR、XRD、FE-SEM、TEM、BET等測試手段對聚苯胺、珊瑚狀SnO_2及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進行了表征,并對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在NH3、三甲胺、SO_2氣氛下的氣敏性能和作為超級電容器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及電容特性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如下:1.復合材料的氣敏性能:所制備的SnO_2為四方晶系金紅石結構。通過Willamson-Hall法評估,SnO_2的平均粒徑為10.6 nm。SnO_2材料的表面形貌類似于海底的珊瑚,深層為介孔結構,孔徑尺寸5.6 nm,材料的比表面積高達63.3m2/g。高比表面積和介孔結構有利于氣體的吸附與脫附,因此以珊瑚狀SnO_2為模版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多的氣體分子通道及較大的比表面積。氣敏測試結果顯示,所制備的三種SnO_2摻雜量不同的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當中,聚苯胺與SnO_2的質量比為70:30時,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對NH3、三甲胺、SO_2的靈敏度與響應恢復特性最好。因此我們將鹽酸摻雜聚苯胺與30%wt摻雜率的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的氣敏性能進行了對比測試。氣敏測試結果顯示,聚苯胺/SnO_2相對于鹽酸摻雜聚苯胺在室溫下對不同濃度氨氣及三甲胺的靈敏度均提高了1倍以上。其中聚苯胺在較低的200 ppm氨氣氣氛下的響應時間為200 s以上且很難恢復;而相同條件下的聚苯胺/SnO_2的響應恢復速度較快,分別為60 s和500 s。于較高濃度的600 ppm氨氣中聚苯胺的響應時間為150 s,恢復時間超過1000 s;而同等條件下聚苯胺/SnO_2的響應恢復時間僅為40 s和540 s?梢钥闯,珊瑚狀SnO_2的加入提升了聚苯胺對于氨氣的氣敏性能,這與珊瑚狀SnO_2與聚苯胺產生的良好協(xié)同作用有關。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在不同濃度的三甲胺中也展現(xiàn)出更好的響應恢復性能。聚苯胺/SnO_2對200 ppm三甲胺的響應時間為480 s,恢復時間為530 s;而聚苯胺在200 ppm的響應時間為490 s,恢復時間在800 s以上。在較高濃度的600 ppm三甲胺中,聚苯胺/SnO_2與聚苯胺氣體傳感器的響應時間接近,可聚苯胺/SnO_2的恢復速率更快。摻雜珊瑚狀SnO_2后的聚苯胺在室溫下對不同濃度SO_2的靈敏度增加明顯,在200 ppm SO_2下的靈敏度為1.6,在600 ppm SO_2下的靈敏度為5.7,而未摻雜時的靈敏度分別為1.2和2.2,同時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靈敏度的時間穩(wěn)定性較鹽酸摻雜聚苯胺也有較大的提升。2.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及電容特性:以珊瑚蟲形貌SnO_2為模版制備出聚苯胺/SnO_2復合材料擁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及更多的分子通道,使復合材料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更大的同時具有更多的電化學反應活性點,其儲能性能相對于聚苯胺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利用循環(huán)伏安掃描、恒電流充放電及交流阻抗測試對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及電容特性進行表征。表征結果顯示,在0.15 A/g的電流密度下,珊瑚狀SnO_2摻入量相對于復合材料含量分別為15、30 wt%時,其比電容分別為385、440 F/g,高于聚苯胺的304 F/g,復合材料電極表面與電解液之間的電阻分別為2.5?、2.3?,低于聚苯胺的3.7?,同時復合材料的倍率特性和使用壽命也獲得明顯的增強。
[Abstract]:The gas - sensitive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 / SnO _ 2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FT - IR , XRD , FE - SEM , TEM and BET . The reaction time of polyaniline / SnO _ 2 composi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lyaniline / SnO _ 2 composite . The sensitivity of polyaniline / SnO _ 2 composi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lyaniline . The sensitivity of polyaniline / SnO _ 2 composi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lyaniline .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B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氣敏半導體作為氣相色譜鑒測器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J];化學學報;1977年Z1期
2 ;氣敏半導體技術交流會在合肥召開[J];化學通報;1978年02期
3 鄒荷仙;陳子亮;王永祿;史麗萍;;新穎氣相色譜鑒測器——氣敏半導體的研制[J];有機化學;1978年04期
4 向光明;陳德芳;;氣敏隔膜氨電極用于金屬中氮的測定[J];分析化學;1978年05期
5 蔣鑫;;痕量氫的氣敏色譜分析[J];低溫與特氣;1988年04期
6 賴興華,李俊盛,嚴永剛,張輝輝;α-Fe_2O_3的制取及其氣敏性質探討[J];佛山大學學報;1993年06期
7 ;氣敏半導體材料催化性能的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1978年01期
8 黎永漢;;氣敏檢測器在氣相色譜上的應用——測定廢氣中的一氧化碳[J];冶金安全;1981年02期
9 李標榮;氣敏半導瓷及其敏感機理(下)[J];電子元件與材料;1991年02期
10 徐甲強,沈諭生;超微粒α-Fe_2O_3氣敏機理初探[J];無機材料學報;199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5卷(2000年)總目錄[A];第六屆全國氣濕敏傳感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2 翟佳麗;謝騰峰;王德軍;;CdS/ZnO復合材料光電氣敏性質[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陳向東;蔣亞東;吳志明;李丹;;復合物氣敏薄膜的優(yōu)化設計[A];第三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4 張琦;董永貴;盛國俊;;一種光催化TiO2膜的阻抗特性及應用[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Ⅰ)[C];2008年
5 周澤義;蓋良京;王德發(fā);;化學轉化柱法測定氣體中的微痕量水分的氣敏分析儀的研究[A];2004全國測控、計量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6 劉海波;李雪梅;徐寶琨;李熙;趙慕愚;;納米晶α—Fe_2O_3材料氣敏性質的研究[A];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2年
7 沈文鋒;趙巖;張彩碚;;噴墨打印次數對SnO_2氣敏薄膜性能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氣濕敏傳感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8 周爽;毛少瑜;謝兆雄;;錳酸釔及其摻雜物納米顆粒的合成與氣敏性質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曹豐;李東旭;管自生;;聚苯胺用于氣敏傳感器件的研究[A];2007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論文集[C];2007年
10 孫冉;李方方;蔣亞琪;謝兆雄;;氧化鋅在混合溶劑熱條件下的合成、表征和氣敏性質測試[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湖北 朱少華;金龍CPT8A型自動抽油煙機工作原理及故障檢修[N];電子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長民;新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敏感材料氣敏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高拓宇;金屬摻雜氧化鋅基乙炔氣體傳感器的檢測特性及氣敏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3 王優(yōu);鐵酸釹基微/納結構的可控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4 張國柱;基于點缺陷反應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氣敏選擇性方法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5 徐苓娜;多維度典型形貌納米二氧化錫基烴類氣體傳感器的檢測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6 王小風;氧化物納米材料對CO_2及還原性氣體的氣敏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7 楊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膜材料氣敏過程中的導電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桂陽海;納米ZnO基氣敏元件制備及在易燃、易爆物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翟佳麗;氧化鋅納米復合材料的光電氣敏性質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謝丹;NO_2氣敏LB膜及其微結構傳感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凱華;纖維素基氣敏導電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施佳偉;一種液晶型酞菁鋅的NO_2氣敏性質[D];山東大學;2015年
3 張潔;多元異質結構復合材料的氣敏及熒光特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劉海燕;以Co_3O_4為基的異質結構的制備及其氣敏性質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聶美香;新型敏感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環(huán)保方向的應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宋宛臻;氧化銅復合材料的設計合成及NO_X氣敏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7 戚暨;苯胺原位聚合法制備氣敏織物及其氣體傳感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8 李亞南;金屬氧化物溫變氣敏薄膜元件的研制[D];山東大學;2015年
9 陳秦川;本征及鉑摻雜銳鈦礦TiO_2檢測SF_6分解特征氣體氣敏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10 位子涵;ZnO微結構的合成、改性及其氣敏和光催化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39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3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