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量子點磁性復合納米粒子分散固相微萃取-毛細管電泳法測定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本文選題:毛細管電泳 切入點:石墨烯量子點 出處:《色譜》2017年03期
【摘要】:通過一步化學共沉淀法制備了石墨烯量子點(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包覆的Fe3O4磁性納米復合材料(Fe3O4-GQDs),并將其用于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阿魏酸、反-4-羥基肉桂酸)的固相微萃取,并與毛細管電泳聯(lián)用建立了測定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實驗考察了吸附溶液的pH值、吸附時間、吸附劑用量、脫附時間等因素對萃取效率的影響。實現(xiàn)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快速高效富集和高靈敏度檢測,加標回收率為86.2%~96.2%,相對標準偏差為1.8%~4.3%。結(jié)果表明,合成的Fe3O4-GQDs磁性納米粒子可作為一種良好的吸附材料應用于特定樣品的富集。
[Abstract]: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coated Fe3O4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 one-step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used as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was established by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he pH value of adsorption solution, adsorption time and amount of adsorbent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effect of desorption time and other factors on extra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achieved. The rapid and high efficiency enrichment and high sensitivity detection of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alize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added standard is 86.2%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1.8% 4.3.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is very high. The synthesized Fe3O4-GQD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an be used as a good adsorption material for the enrichment of specific sample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405161,21675163)~~
【分類號】:TB383.1;O65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惠淮,冀亞飛;肉桂酸的合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2 曹文清;肉桂酸合成方法的研究[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87年S1期
3 李明陽,王永強;肉桂酸的合成方法研究[J];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89年02期
4 楊芝萍;易艷萍;;肉桂酸合成方法的改進[J];宜春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5 ;肉桂酸開發(fā)應用前景廣闊[J];化工生產(chǎn)與技術(shù);1998年04期
6 ;新法生產(chǎn)肉桂酸[J];企業(yè)技術(shù)開發(fā);1999年06期
7 張鳴九;肉桂酸的開發(fā)與市場前景廣闊[J];應用科技;1999年09期
8 ;新工藝生產(chǎn)100t肉桂酸[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0年02期
9 楊水金;蔡逢春;;合成肉桂酸正丙酯的催化劑研究進展[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2002年04期
10 申海旺,李建芬,高大偉;催化劑對肉桂酸合成的影響[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秋榮;王麗秋;;微波對肉桂酸合成的改進[A];微型化學實驗專輯論文集[C];2004年
2 饒厚曾;唐婷;宋邦瓊;;肉桂酸綠色微型合成方法研究[A];第七屆全國精細化學品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朱衛(wèi)豐;陳麗華;張亞紅;劉紅寧;;肉桂酸經(jīng)離體炎癥皮膚滲透的實驗研究[A];中國當代新醫(yī)藥論叢[C];2004年
4 饒厚曾;唐星華;姚龍鋒;呂桐;;微波輻射合成肉桂酸工藝[A];中國化學會全國微波化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韓潔;余燈廣;Christopher J.Branford-White;朱利民;;緩釋中藥藥用纖維的研制[A];第八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高建華;樊倩;韋慶益;袁爾東;寧正祥;江洪;;肉桂酸衍生物對酪氨酸酶催化反應的影響[A];2010年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學術(shù)年會暨華南地區(qū)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產(chǎn)學研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文蘭;于瑩瑩;季宇彬;任曉蕾;徐棟;;肉桂酸的代謝與CYP450酶的相關(guān)性研究[A];中國植物學會七十五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8)[C];2008年
8 李文蘭;于瑩瑩;季宇彬;任曉蕾;徐棟;;肉桂酸的代謝與CYP450酶的相關(guān)性研究[A];第十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中美藥物濫用和HIV/HCV共病專題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趙春貴;張立偉;李曉芳;;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結(jié)構(gòu)與抗氧化活性關(guān)系的研究[A];2004年全國生物技術(shù)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楊潔;王慧勇;王鍵吉;;肉桂酸類光響應離子液體在水溶液中電導的高效調(diào)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8分會:綠色化學[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董耀平 楊虹;生產(chǎn)肉桂酸大有可為[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2 廖英崇;兩種重要香辛料介紹[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爭榮;肉桂酸類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2 袁海艦;肉桂醛類化合物的合成、抑菌活性及定量構(gòu)效關(guān)系[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6年
3 黃興學;豇豆連作土壤中自毒物質(zhì)鑒定及肉桂酸對豇豆光合作用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笑宇;肉桂精油的抑菌作用、抑菌機理及其在醬牛肉防腐中的應用[D];上海應用技術(shù)學院;2015年
2 陶大燕;馬尾松肉桂人工復層林肉桂生長、光合特性及桂油組分含量分析[D];廣西大學;2015年
3 陳邦姣;肉桂和黃樟化學成分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趙從飛;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薛娜;錳催化肉桂酸脫羧合成芳基不飽和砜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6 鄭鋒;外界因素對肉桂精油抑菌活性的影響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shù)大學;2016年
7 李維迪;肉桂精油微乳體系構(gòu)建及其在醬牛肉中的應用[D];上海應用技術(shù)大學;2016年
8 陳玉環(huán);桂枝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對‘新余蜜橘’青霉病抑菌機理及其保鮮效果的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9 楊本坤;肉桂酸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動學及其吸收分布特性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3年
10 田艷青;三種肉桂酸同系化合物的合成工藝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666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6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