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內(nèi)冷溶液除濕的復配石蠟微膠囊的特性
本文關鍵詞:用于自內(nèi)冷溶液除濕的復配石蠟微膠囊的特性
【摘要】:以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為膠囊壁材、固液復配石蠟為膠囊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備了用于自內(nèi)冷溶液除濕的相變材料微膠囊,研究了單一或不同類型乳化劑復配、乳化劑用量對相變材料微膠囊粒徑、微觀形貌及熱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非離子乳化劑NP-10與陰離子乳化劑SDBS復配所制微膠囊相變潛熱較低,非離子乳化劑Span80和Tween80按質(zhì)量比1:1復配、乳化劑占芯材質(zhì)量的60%、乳化轉速為1000 r/min時,所制微膠囊綜合性能最佳,表面光滑致密,分散性良好,粒徑均一,平均粒徑為0.45μm,相變潛熱為52.48 J/g,囊芯含量為58.44%,相變溫度適用于以Li Cl溶液為除濕劑的自內(nèi)冷溶液除濕系統(tǒng).
【作者單位】: 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安徽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51406076)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BK20140942)
【分類號】:TU834;TB34
【正文快照】: 1前言我國建筑運行總能耗中,用于空氣熱濕處理的能耗約占50%.溶液除濕技術可有效利用太陽能、工業(yè)余廢熱等低品位熱源進行空氣熱濕獨立處理,在節(jié)能方面極具優(yōu)勢[1].但目前除濕器效率較低.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進除濕器結構和除濕流程、改善除濕劑物理性質(zhì)方面[2,3].強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玲;劉素芳;;微膠囊的表征與檢測[J];印染;2007年22期
2 田曉東;李霞;蔡淑珍;賴偉東;;顯影條件對熱敏微膠囊影像密度特性的影響[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3 喬吉超;胡小玲;管萍;柏雪倩;;可逆示溫微膠囊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微細加工技術;2008年01期
4 王衛(wèi);袁莉;梁國正;;微膠囊及其在聚合物基復合材料中的應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11期
5 童曉梅;張敏;張婷;陳峰;邱建輝;;微膠囊自修復技術及其在聚合物基復合材料中的應用[J];塑料;2009年01期
6 蔡濤;王丹;宋志祥;佘萬能;;微膠囊的制備技術及其國內(nèi)應用進展[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2010年02期
7 程遠;揣成智;;石蠟微膠囊的制備與表征[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8 鄢瑛;羅永平;張會平;;自修復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9 劉云飛,楊榮杰;微膠囊的制備與應用[J];材料導報;1998年04期
10 江曉利;李曉葦;田曉東;;熱敏微膠囊熱響應特性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曉利;常聰慧;徐義;;低沸點溶劑對熱敏微膠囊形貌和性能的影響研究[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數(shù)字成像技術及影像材料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江曉利;常聰慧;徐義;;低沸點溶劑對熱敏微膠囊形貌和性能的影響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李明偉;黃威;曾崗;赫曉東;;原位聚合法制備石蠟微膠囊相變貯熱材料[A];2009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江曉利;李曉葦;常聰慧;;熱敏微膠囊信息記錄材料的壁材研究[A];中國感光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和第七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毛華軍;晏華;蔡萬秀;田文全;;石蠟微膠囊的制備及其在隔熱膩子中的應用與表征[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8)[C];2007年
6 毛華軍;晏華;謝家慶;趙光哲;陳淑蓮;陳勇;;原位聚合法制備石蠟微膠囊的工藝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8)[C];2007年
7 盧玲茹;范傳杰;周曉東;;聚合物基復合材料自修復微膠囊的制備及形態(tài)控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金玲;裴廣玲;趙國j;田寧;王曉春;;光致變色微膠囊的制備與性能研究[A];2008全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張成亮;梁福鑫;楊振忠;;功能性微膠囊及其建材應用[A];2013年·中國絕熱節(jié)能材料協(xié)會年會會議資料[C];2013年
10 鄒光龍;付維軍;;微膠囊型相變材料制備與應用的研究進展[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2分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紅;高分子微膠囊制備研究獲突破[N];中國化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英杰;自驅動陰陽型聚合物多層膠囊馬達的仿生設計與組裝[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賴偉東;光熱敏微膠囊材料信息記錄特性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李海燕;脲醛樹脂微膠囊表面改性及對環(huán)氧樹脂的自修復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豐;原位凝聚法制備聚電解質(zhì)微膠囊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戴潤英;雙色微膠囊型電泳顯示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6 劉紅霞;乳滴模板法制備膠體體微膠囊及其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7 馬艷紅;相變溫度可調(diào)的儲能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8 崔基煒;模板組裝聚合物膠囊及其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文華;磷酸鈣/絲膠蛋白微膠囊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2 王麗麗;石蠟/聚苯乙烯微膠囊和石蠟聚集體的制備及表征[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3 韓麗穎;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物包覆環(huán)氧樹脂微膠囊自修復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D];江蘇大學;2016年
4 楊旭;結晶紫內(nèi)酯微膠囊的制備及變色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孫曙旭;光熱敏微膠囊材料的熱顯影特性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6 吳建元;聚苯醚微膠囊的合成及其在雙馬來酰亞胺樹脂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于洋;用于自修復的環(huán)氧樹脂微膠囊的合成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白兵;熱敏微膠囊材料滲透特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9 杜春霞;相變蓄能微膠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10 李嵐;用于復合材料自修復的微膠囊的合成[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550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15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