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導致的危險品運輸事故人員疏散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恐怖襲擊導致的危險品運輸事故人員疏散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恐怖襲擊 危險品 人員疏散范圍 資源分配
【摘要】:針對恐怖襲擊導致的危險品運輸事故特性,確定人員疏散范圍和應急資源分配對于人員疏散具有重要作用。與常規(guī)危險品運輸事故相比,恐怖襲擊導致的危險品運輸事故具有瞬時性,同時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在恐怖襲擊條件下,以瞬時泄漏高斯擴散模型、蒸氣云爆炸模型、BLEVE火球動態(tài)計算模型作為不同事故場景后果評價模型,考慮恐怖襲擊特性,引入恐慌系數(shù)對模型進行修正,并提出不同危害等級對應恐慌系數(shù)的度量方法,繼而構(gòu)建恐怖襲擊下不同危險品運輸事故場景下的人員疏散范圍模型。實例計算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泄漏事故的人員疏散范圍近似橢圓狀,其影響范圍近似氣球剖面,在垂直于下風向的橫向擴散距離先增大后減小,毒物泄漏事故影響范圍最大;爆炸事故和火災事故人員疏散范圍呈圓形分布,爆炸沖擊波超壓和火災熱輻射劑量與到事故中心的距離呈冪律遞減現(xiàn)象。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恐怖襲擊條件下的人員疏散范圍比常規(guī)條件下人員疏散范圍大,并且隨著與事故點距離的增加,疏散修正面積減小。 針對人員疏散過程中應急車輛供應點到各疏散點的車輛分配,各疏散點到各應急避難場所人員分配以及最優(yōu)疏散路徑選擇,以疏散總時間最短為目標,應急疏散車輛數(shù)量、疏散人數(shù)以及應急避難所容量為約束,構(gòu)建人員疏散應急資源分配模型。在網(wǎng)絡(luò)圖基礎(chǔ)上,通過Dijkstra算法求取各應急車輛供應點到各疏散點、各疏散點到各應急避難所的最短路徑,刪除各最短路以外的邊和節(jié)點,簡化網(wǎng)絡(luò),將問題轉(zhuǎn)化為多源多匯的最小費用最大流問題進行求解。通過實例分析,驗證了所建模型和設(shè)計算法的可行性。計算結(jié)果表明:求得的最小費用并不等于實際疏散時間,實際疏散時間為所有疏散路徑中的最大值,但求得的各應急疏散車輛供應點到各疏散點車輛分配、各疏散點到各應急避難所的人員分配均為最優(yōu)解。
【關(guān)鍵詞】:恐怖襲擊 危險品 人員疏散范圍 資源分配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U492.8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1-12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7
- 1.3 研究目標及內(nèi)容17-18
- 1.3.1 研究目標17
- 1.3.2 研究內(nèi)容17-18
- 1.3.3 擬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18
- 1.4 研究方法及技術(shù)路線18-19
- 1.4.1 研究方法18-19
- 1.4.2 技術(shù)路線19
- 1.5 本章小結(jié)19-20
- 第2章 恐怖襲擊和危險品運輸事故特性分析20-26
- 2.1 危險品運輸事故特性分析20-22
- 2.1.1 危險品定義及分類20
- 2.1.2 危險品運輸特點20-21
- 2.1.3 危險品運輸事故特點21-22
- 2.2 恐怖襲擊概述22-24
- 2.2.1 恐怖襲擊定義22-23
- 2.2.2 恐怖襲擊模式和手段23
- 2.2.3 恐怖襲擊特征23-24
- 2.3 恐怖襲擊下的危險品運輸事故特點24-25
- 2.4 本章小結(jié)25-26
- 第3章 人員疏散范圍研究26-42
- 3.1 人員疏散范圍影響因素分析26-28
- 3.1.1 事故類型26-27
- 3.1.2 危險品的類型和性質(zhì)27
- 3.1.3 環(huán)境因素27-28
- 3.2 不同事故場景下的人員疏散范圍模型28-35
- 3.2.1 基本假設(shè)28
- 3.2.2 恐慌系數(shù)分析28-30
- 3.2.3 泄漏事故人員疏散范圍模型30-32
- 3.2.4 爆炸事故人員疏散范圍模型32-33
- 3.2.5 火災事故人員疏散范圍模型33-35
- 3.3 實例分析35-40
- 3.4 本章小結(jié)40-42
- 第4章 疏散應急資源分配研究42-55
- 4.1 應急避難所選取42-44
- 4.1.1 應急避難所的定義和分類42
- 4.1.2 應急避難所選取原則42-44
- 4.1.3 應急避難所選取評價方法44
- 4.2 車輛供應點的選取44
- 4.3 應急避難場所和應急車輛分配44-47
- 4.3.1 問題描述44-45
- 4.3.2 模型建立45-46
- 4.3.3 算法設(shè)計46-47
- 4.4 實例分析47-54
- 4.5 本章小結(jié)54-55
- 結(jié)論與展望55-56
- 結(jié)論55
- 展望55-56
- 致謝56-57
- 參考文獻57-62
- 研究生期間研究成果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宗之;黃典劍;蔡嗣經(jīng);蔣仲安;;基于模糊集值理論的城市應急避難所應急適應能力評價方法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5年06期
2 張董莉;劉茂;王煒;李劍峰;;火球熱輻射后果計算動態(tài)模型的應用[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7年04期
3 胡紅;劉小明;魏恒;楊孝寬;;奧運應急疏散路網(wǎng)規(guī)劃系統(tǒng)方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8期
4 陳祖剛;王玉龍;李艷樺;王金鑫;;基于ArcEngine高斯煙團氣體擴散模型的模擬實現(xiàn)[J];測繪信息與工程;2011年02期
5 葉永;劉南;;城市安全規(guī)劃之動態(tài)疏散與車輛配置策略[J];城市規(guī)劃;2011年08期
6 高明霞;賀國光;;考慮交叉口延誤和通行能力優(yōu)化疏散救援路線的最小費用流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06年09期
7 高明霞;賀國光;;動態(tài)系統(tǒng)最優(yōu)的疏散路線與出發(fā)時間綜合優(yōu)化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6期
8 朱新明;蔣志剛;白志海;;交通恐怖襲擊特點及反恐措施研究[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shù);2011年01期
9 盧兆明;林鵬;黃河潮;;基于GIS的都市應急疏散系統(tǒng)[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shù)版);2005年02期
10 姜學鵬;徐志勝;冷彬;劉祥兵;;;饭愤\輸事故研究現(xiàn)狀及其防災對策[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shù)版);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886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8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