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在兩淮礦區(qū)煤中賦存特征及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量元素在兩淮礦區(qū)煤中賦存特征及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煤與瓦斯突出 微量元素 碳同位素 煤層對比 瓦斯源解析
【摘要】: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嚴重威脅著煤礦的安全開采。隨著煤礦開采深度的加大,煤層瓦斯含量逐漸增加,煤與瓦斯事故發(fā)生率也越來越大,直接影響了煤礦的生產(chǎn)和礦工的人身安全。因此,研究煤層和瓦斯的突出危險性、準確定量分析突出煤層和瓦斯來源,對煤礦安全開采具有重要保障意義。 本次研究以臥龍湖煤礦、祁東煤礦、任樓煤礦和朱集西煤礦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不同層位煤樣品的采集和煤中微量元素的測試,詳細分析了不同層位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以朱集西煤礦主要煤層為例,分析了微量元素在不同層位中的分布范圍和變化趨勢,以單個元素為區(qū)分不同層位的依據(jù),提取了各個層位地特征微量元素,用以進行煤層對比。 為進一步對比不同煤層,分析測試了不層位煤中有機碳同位素值,根據(jù)煤中有機碳同位素值與成煤植物的聯(lián)系,分析了其成因意義。結合不同層位中有機碳同位素值的分布差異,利用其分布范圍作為煤層對比的新的依據(jù)。 通過分析測試朱集西煤礦煤層瓦斯氣體的組分特征和甲烷、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解釋了其煤層瓦斯氣體的成因意義。在此基礎上,利用同位素示蹤原理,通過數(shù)學手段建立了定量分析工作面瓦斯來源及其比例的方法。應用該分析方法,需建立不同瓦斯來源的樣本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類型為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同位素值,可以精確分析多種瓦斯來源。
【關鍵詞】:煤與瓦斯突出 微量元素 碳同位素 煤層對比 瓦斯源解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D71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錄7-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現(xiàn)狀11-15
- 1.2.1 煤層對比研究現(xiàn)狀11-13
- 1.2.2 瓦斯來源分析研究現(xiàn)狀13-15
- 1.3 問題提出15
- 1.4 研究目的及內(nèi)容15-16
- 1.4.1 研究目的15-16
- 1.4.2 研究內(nèi)容16
- 1.5 主要技術路線16-18
- 第二章 采樣與測試18-26
- 2.1 臥龍湖煤礦地質(zhì)概況18-19
- 2.1.1 井田煤系地層18-19
- 2.1.2 主采煤層特征19
- 2.2 祁東煤礦地質(zhì)概況19-20
- 2.2.1 井田煤系地層19-20
- 2.2.2 主采煤層特征20
- 2.3 任樓煤礦地質(zhì)概況20-22
- 2.3.1 井田煤系地層20-21
- 2.3.2 井田煤系地層21-22
- 2.4 朱集西煤礦地質(zhì)概況22-23
- 2.4.1 井田煤系地層22
- 2.4.2 主采煤層特征22-23
- 2.5 樣品采集與測試23-25
- 2.5.1 煤樣品采集23
- 2.5.2 氣體樣品采集23-24
- 2.5.3 分析測試24-25
- 2.6 測試結果及數(shù)據(jù)處理25-26
- 第三章 煤中微量元素特征及煤層對比26-68
- 3.1 引言26
- 3.2 臥龍湖煤礦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26-32
- 3.2.1 不同層位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26-28
- 3.2.2 與國內(nèi)煤中相應元素的對比情況28-32
- 3.3 祁東煤礦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32-38
- 3.3.1 不同層位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32-34
- 3.3.2 與國內(nèi)煤中相應元素的對比情況34-38
- 3.4 任樓煤礦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38-43
- 3.4.1 不同層位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38-40
- 3.4.2 與國內(nèi)煤中相應元素的對比情況40-43
- 3.5 朱集西煤礦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43-49
- 3.5.1 不同層位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43-45
- 3.5.2 與國內(nèi)煤中相應元素的對比情況45-49
- 3.6 稀土元素特征及煤層對比49-57
- 3.6.1 臥龍湖礦煤中稀土元素特征49-51
- 3.6.2 祁東礦煤中稀土元素特征51-53
- 3.6.3 任樓煤礦礦煤中稀土元素特征53-55
- 3.6.4 朱集西礦煤中稀土元素特征55-57
- 3.7 煤層對比的特征微量元素提取57-68
- 3.7.1 朱集西煤礦主要煤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57-64
- 3.7.2 朱集西煤礦主要煤層特征微量元素的提取64-68
- 第四章 煤層有機碳同位素特征及煤層對比68-78
- 4.1 煤中有機碳同位素值的意義68-69
- 4.2 臥龍湖礦煤中有機碳同位素特征69-71
- 4.2.1 碳同位素組成特征69-70
- 4.2.2 不同煤層碳同位素對比70-71
- 4.3 祁東礦煤中有機碳同位素特征71-73
- 4.3.1 碳同位素組成特征71-73
- 4.3.2 不同煤層碳同位素對比73
- 4.4 任樓煤礦煤中有機碳同位素特征73-75
- 4.4.1 碳同位素組成特征73-74
- 4.4.2 不同煤層碳同位素對比74-75
- 4.5 朱集西煤礦煤中有機碳同位素特征75-78
- 4.5.1 碳同位素組成特征75-76
- 4.5.2 不同煤層碳同位素對比76-78
- 第五章 煤層瓦斯特征及來源分析78-84
- 5.1 煤層瓦斯氣體組分特征78-79
- 5.2 煤層瓦斯瓦斯碳同位素特征79-80
- 5.3 瓦斯來源分析的定量方法80-84
- 第六章 結論84-86
- 6.1 主要結論84-85
- 6.1.1 煤層對比研究84
- 6.1.2 瓦斯來源分析84-85
- 6.2 創(chuàng)新點85-86
- 參考文獻86-92
- 致謝92-93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9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桑樹勛,李壯富,范炳恒,陳世悅;層序地層格架與煤巖層對比——層序地層學在山西陽曲煤田普查勘探中的應用[J];沉積學報;2001年04期
2 張小軍;陶明信;解光新;王彥龍;史寶光;;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氣的比例及資源意義[J];沉積學報;2007年02期
3 劉桂建,彭子成,王桂梁,楊萍月,Chou Cheng lin;煤中微量元素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4 常華進;儲雪蕾;馮連君;黃晶;張啟銳;;氧化還原敏感微量元素對古海洋沉積環(huán)境的指示意義[J];地質(zhì)論評;2009年01期
5 段利江;唐書恒;劉洪林;朱寶存;;煤儲層物性對甲烷碳同位素分餾的影響[J];地質(zhì)學報;2008年10期
6 楊宜春;關于煤成氣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的幾個問題[J];貴州地質(zhì);1992年01期
7 吳盾;孫若愚;劉桂建;;淮南朱集井田二疊紀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zhì)解釋[J];地質(zhì)學報;2013年08期
8 李承東;;礦井開采期間煤層對比方法探討[J];硅谷;2014年21期
9 羅鳳興;;奇韜煤礦區(qū)蘇橋井田煤層對比標志尋找與建立探討[J];能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3期
10 徐景德,尹t熡,
本文編號:639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63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