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蹤試驗及其在淮南張集礦灰?guī)r含水層通道探查中應用
本文關鍵詞:示蹤試驗及其在淮南張集礦灰?guī)r含水層通道探查中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礦山受到深部巖溶水害的威脅日益加劇,尤其是二疊系煤系地層下部發(fā)育導水巖溶通道,如何探查灰?guī)r含水層中巖溶通道的發(fā)育情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 淮南張集煤礦位于淮南煤田的潘謝礦區(qū)西緣,是典型的華北型煤田開采類型,受到其底部灰?guī)r水害威脅。如何探查灰?guī)r通道的發(fā)育情況,對于礦山防治水工作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查閱了國內外礦山防治水和示蹤試驗相關文獻,根據(jù)礦山灰?guī)r含水層介質特點,設計了示蹤試驗模型裝置,在室內開展單一管道、雙管道的示蹤試驗,獲得示蹤劑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示蹤試驗的機理研究,探討了示蹤劑濃度變化、觀測孔水位變化與通道之間關系。 為了盡快探查張集煤礦灰?guī)r突水的通道發(fā)育情況,將示蹤試驗研究成果應用于張集礦灰?guī)r含水層通道探查工程實際中,即結合張集煤礦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及含水層水位動態(tài)特征,分別開展C3-Ⅰ組灰?guī)r、C3-Ⅱ組灰?guī)r、奧灰、寒灰等含水層的示蹤試驗,分析不同灰?guī)r含水層示蹤劑濃度峰值變化特征,揭示了投放點到接收點之間灰?guī)r含水層發(fā)育通道情況,結果表明:在張集礦1413A工作面試驗場范圍內的C3-Ⅰ、3-Ⅱ組灰?guī)r、奧灰、寒灰含水層中存在多條巖溶運移通道,即1413A工作面突水水源是多種水源混合。試驗結果將為下一步底板灰?guī)r水害綜合防治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示蹤試驗 單一與雙管道 張集煤礦 通道特征 灰?guī)r含水層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D745.2;P641.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緒論12-20
- 1.1 選題目的與意義12-13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3-17
- 1.2.1 礦山灰?guī)r水防治研究現(xiàn)狀13
- 1.2.2 示蹤試驗研究現(xiàn)狀13-17
- 1.3 研究內容17
- 1.4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17-20
- 2 示蹤試驗原理及方法20-26
- 2.1 試驗原理20-23
- 2.1.1 水動力彌散機理20
- 2.1.2 水動力彌散方程20-23
- 2.2 試驗測定方法23-26
- 2.2.1 氯離子測定23-24
- 2.2.2 碘離子測定24
- 2.2.3 氨氮測定24-25
- 2.2.4 胭脂紅測定25-26
- 3 示蹤試驗模型及試驗過程26-54
- 3.1 試驗設計及裝置26-30
- 3.1.1 設計目的與意義26
- 3.1.2 試驗模型裝置設計26-28
- 3.1.3 模型實物結構28-30
- 3.2 試驗材料30
- 3.3 試驗過程方案設計30-34
- 3.3.1 試驗目的30-31
- 3.3.2 試驗方法31
- 3.3.3 試驗方案31-34
- 3.4 試驗結果34-54
- 3.4.1 單一管道示蹤試驗結果34-41
- 3.4.2 雙管道示蹤試驗結果41-49
- 3.4.3 示蹤試驗機理49-54
- 4 示蹤試驗在張集煤礦灰?guī)r突水通道探查中應用54-82
- 4.1 工程概況54-55
- 4.2 示蹤試驗背景55-65
- 4.2.1 礦井水文地質條件55-58
- 4.2.2 含水層水位動態(tài)變化58-64
- 4.2.3 地下水水質特征64-65
- 4.3 示蹤試驗設計65-69
- 4.3.1 試驗目的65
- 4.3.2 試驗設計65-69
- 4.4 試驗結果分析69-82
- 4.4.1 示蹤試驗結果69-78
- 4.4.2 示蹤劑濃度峰值分析78-82
- 5 結論與建議82-84
- 5.1 結論82
- 5.2 建議82-84
- 參考文獻84-90
- 致謝90-92
- 作者簡介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觀;王小丹;高志友;閆秋實;黃藝;;貢嘎山海螺溝冰川徑流水文規(guī)律的同位素示蹤研究[J];冰川凍土;2008年03期
2 汪進良,姜光輝,侯滿福,陳定寧;自動化監(jiān)測電導率在鹽示蹤試驗中的應用——以云南八寶水庫鹽示蹤試驗為例[J];地球學報;2005年04期
3 韓程輝,劉文生;地下水模擬系統(tǒng)(GMS)與礦井防治水[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5年01期
4 徐德金;胡寶林;汪宏志;董昌偉;王登邦;唐立華;;基于Visual Modflow的煤層底板灰?guī)r水疏放性分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9年03期
5 黃冠星;孫繼朝;郭秀紅;劉滿杰;陳璽;荊繼紅;;龍口庫區(qū)同位素技術測試水文地質參數(shù)[J];工程勘察;2006年04期
6 鄭西來,劉孝義,楊喜成;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運移的耦合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工程勘察;1999年02期
7 張運霞;牛向東;;瞬變電磁勘探技術在深部礦井水害防治工作中的應用[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3年03期
8 劉峰,段琦,劉其聲,張壯路;利用天然環(huán)境同位素示蹤法分析華豐煤礦四煤頂板出水水源[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2年06期
9 劉其聲;;關于突水系數(shù)的討論[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9年04期
10 崔杰;劉洋;王振榮;;錦界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及探查技術研究[J];煤炭工程;2009年09期
本文關鍵詞:示蹤試驗及其在淮南張集礦灰?guī)r含水層通道探查中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1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