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控制水力壓裂煤層增透關鍵技術及應用
【圖文】:
蟯咚?抽采量為優(yōu)化目標,優(yōu)化施工時間、施工排量、施工液量、壓裂半徑等參數(shù),引入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算法,遵循以數(shù)據(jù)為中心、可視化操作為主體的原則,參照國際流行軟件的設計風格和操作規(guī)范,模塊化設計,包括統(tǒng)一管理和數(shù)據(jù)錄入、處理、輸出等模塊。2.2水力壓裂孔封堵技術煤層水力壓裂與常規(guī)油氣壓裂井不同,一般為上向孔和近水平孔,要求封堵質(zhì)量高、封堵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強,壓裂孔的有效封堵是煤礦井下控制水力壓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上向壓裂孔的混合水泥漿封孔結(jié)構(gòu)及方法。上向高承壓鉆孔的混合水泥漿封堵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封堵方法包括在煤巖體上鉆封堵孔,并在封堵孔內(nèi)繼續(xù)用略小鉆頭鉆進形成壓裂孔,成孔后將如圖1所示的封堵結(jié)構(gòu)送入孔中,使壓裂管的出水孔深入壓裂孔中,在壓裂管上緊套木質(zhì)錐套并封堵在壓裂孔孔口。在封堵孔的孔口1m段內(nèi)用聚氨酯封孔并固結(jié)30min,再由注漿管向封堵孔內(nèi)通過注漿泵灌注525標號以上的混合水泥漿(水泥+石膏,灰水質(zhì)量比2.5∶1.0),直至返漿管返漿,停止注漿并關閉截止閥,并固結(jié)48h,即完成壓裂孔封堵。這種封堵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封堵成功率高、效果好,適用于仰角大于5°,特別是大仰角壓裂孔的封堵。2)近水平壓裂孔封孔結(jié)構(gòu)及方法。近水平壓裂孔封孔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包括在壓裂孔孔口形成擴大孔孔徑約1.5m,擴大孔與壓裂孔內(nèi)切封堵時將注漿管和壓裂管送入壓裂孔中和將返漿管送入擴大孔中,使三者的管口位于擴大孔孔口外部,返漿管圖1高承壓鉆孔混合水泥漿封堵結(jié)構(gòu)的管口高于擴大孔的上母線。用聚氨酯在擴大孔的孔口部1m內(nèi)形成一封孔段,由注漿管向高承壓鉆孔內(nèi)灌注膨脹水泥漿并固結(jié)48h。封孔結(jié)構(gòu)由內(nèi)封孔段和外封孔段組成,外封孔段直徑大于內(nèi)封孔段,上母線高于內(nèi)封孔段上母線,外
鉆頭鉆進形成壓裂孔,成孔后將如圖1所示的封堵結(jié)構(gòu)送入孔中,使壓裂管的出水孔深入壓裂孔中,在壓裂管上緊套木質(zhì)錐套并封堵在壓裂孔孔口。在封堵孔的孔口1m段內(nèi)用聚氨酯封孔并固結(jié)30min,再由注漿管向封堵孔內(nèi)通過注漿泵灌注525標號以上的混合水泥漿(水泥+石膏,灰水質(zhì)量比2.5∶1.0),,直至返漿管返漿,停止注漿并關閉截止閥,并固結(jié)48h,即完成壓裂孔封堵。這種封堵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封堵成功率高、效果好,適用于仰角大于5°,特別是大仰角壓裂孔的封堵。2)近水平壓裂孔封孔結(jié)構(gòu)及方法。近水平壓裂孔封孔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包括在壓裂孔孔口形成擴大孔孔徑約1.5m,擴大孔與壓裂孔內(nèi)切封堵時將注漿管和壓裂管送入壓裂孔中和將返漿管送入擴大孔中,使三者的管口位于擴大孔孔口外部,返漿管圖1高承壓鉆孔混合水泥漿封堵結(jié)構(gòu)的管口高于擴大孔的上母線。用聚氨酯在擴大孔的孔口部1m內(nèi)形成一封孔段,由注漿管向高承壓鉆孔內(nèi)灌注膨脹水泥漿并固結(jié)48h。封孔結(jié)構(gòu)由內(nèi)封孔段和外封孔段組成,外封孔段直徑大于內(nèi)封孔段,上母線高于內(nèi)封孔段上母線,外封孔段上一部分與內(nèi)封孔段同步灌注水泥漿形成。該封孔方法簡單,封孔效率高、效果好,可有效消除收縮縫對封孔密封效果的影響,承壓能力高,適用于仰角小于5°的近水平壓裂孔封堵。圖2近水平高承壓鉆孔封堵結(jié)構(gòu)2.3水力壓裂影響范圍探測由于煤礦井下對水力壓裂影響范圍準確識別的需求,需要對壓裂水分布范圍進行有效探測,為瓦斯抽采孔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油氣開采行業(yè)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壓裂范圍診斷技術,如微地震技術直接近井筒監(jiān)測和分布式聲傳感測控技術(DAS)等[11-12],由于煤層賦存的地質(zhì)特征和精確控制的需要,上述監(jiān)測方法并不適用于煤礦。根據(jù)瞬變電磁對水體、金?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科技學院;重慶大學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項目(2008ZX05015) 重慶市科技攻關資助項目(cstc2012gg-yyjs90001)
【分類號】:TD7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段銀鹿;李倩;姚韋萍;;水力壓裂微地震裂縫監(jiān)測技術及其應用[J];斷塊油氣田;2013年05期
2 肖知國;王兆豐;陳立偉;楊宏民;;煤層高壓注水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效果考察及機理分析[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3 林柏泉;孟杰;寧俊;張萌博;李全貴;劉洋;;含瓦斯煤體水力壓裂動態(tài)變化特征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4 姜秀雷;孟杰;陳延可;劉憲正;;水力壓裂影響范圍數(shù)值模擬研究[J];煤礦安全;2013年02期
5 程遠平;劉洪永;趙偉;;我國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J];煤炭科學技術;2014年06期
6 王志磊;王凱;梁安民;;“三軟”突出煤層穿層鉆孔水力壓裂增透抽采瓦斯技術研究[J];煤炭技術;2014年05期
7 賈利春;陳勉;金衍;;國外頁巖氣井水力壓裂裂縫監(jiān)測技術進展[J];天然氣與石油;2012年01期
8 葛兆龍;梅緒東;盧義玉;夏彬偉;陳久福;;煤礦井下水力壓裂鉆孔封孔力學模型及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陜亮;張萬益;羅曉玲;劉志遜;張家強;;頁巖氣儲層壓裂改造關鍵技術及發(fā)展趨勢[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3年02期
2 劉珍山;;青海油田低滲油氣藏縫網(wǎng)壓裂技術探索與研究[J];硅谷;2013年20期
3 周成香;胡圓圓;劉良華;;頁巖氣水平井配套工藝技術在P1井開發(fā)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年08期
4 李士斌;王昶皓;張立剛;;重復壓裂裂縫轉(zhuǎn)向機理及儲層評價方法[J];斷塊油氣田;2014年03期
5 王文雄;李帥;劉廣峰;趙振峰;張彥軍;牛偉;;致密油藏體積壓裂建模理論與方法[J];斷塊油氣田;2014年04期
6 楊春鵬;陳惠;雷亨;殷煒;楊宗凡;胡智淵;;頁巖氣壓裂液及其壓裂技術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2014年04期
7 唐娟;;煤體吸附性能對煤體瓦斯放散特性的影響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4年06期
8 劉震;李增華;楊永良;唐一博;;下向穿層鉆孔綜合水力化防突技術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9 李培慶;程遠平;王亮;王海峰;王峰;楊躍奎;;豎井揭煤沖煤掃孔加速瓦斯排放技術[J];煤礦安全;2011年05期
10 郭保華;;煤與瓦斯突出的壓力容器物理爆炸假說[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建光;張平;陳主斌;曾小獻;薛愛民;;煤層氣壓裂裂縫井下與地面微地震聯(lián)合監(jiān)測技術研究與應用[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專題57:盆地動力學與非常規(guī)能源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秦長江;順層鉆孔預抽煤層瓦斯區(qū)域防突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2年
2 付江偉;井下水力壓裂煤層應力場與瓦斯流場模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3 胡永泉;地面微震資料去噪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4 袁志剛;煤巖體水力壓裂裂縫擴展及對瓦斯運移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5 雷毅;松軟煤層井下水力壓裂致裂機理及應用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14年
6 李治淼;壓裂管柱及關鍵部件彈塑性接觸非線性力學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冷雪峰,唐春安,楊天鴻,李連崇;巖石水壓致裂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2002年11期
2 陳鳳;羅美娥;張維平;王運濤;;大慶外圍油田地應力特征及人工裂縫形態(tài)分析[J];斷塊油氣田;2006年03期
3 勞斌斌;劉月田;屈亞光;郭玲玲;胥小偉;;水力壓裂影響因素的分析與優(yōu)化[J];斷塊油氣田;2010年02期
4 尹清奎;秦俊如;張建麗;焦中華;;晉城亞行煤層氣井水力壓裂技術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2年02期
5 葉根喜;姜福興;楊淑華;;時窗能量特征法拾取微地震波初始到時的可行性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8年05期
6 呂有廠;;水力壓裂技術在高瓦斯低透氣性礦井中的應用[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7 楊天鴻,屠曉利,於斌,張永彬,李連崇,唐春安,譚國煥;巖石破裂與滲流耦合過程細觀力學模型[J];固體力學學報;2005年03期
8 王勝新;佟國章;李建萍;褚軍;曹新平;;微地震裂縫監(jiān)測技術在油水井壓裂和注水評價中的應用[J];國外測井技術;2011年03期
9 孫峰;李行船;熊廷松;張文豪;;低滲透油藏水力壓裂井應力場轉(zhuǎn)向定量評價[J];斷塊油氣田;2012年04期
10 陳建忠;呂有廠;;高壓水力壓裂技術在高瓦斯低透氣性突出煤層中的試驗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紅玉;基于水力壓裂的煤礦井下瓦斯抽采理論與技術[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全疆,李新寶,匡永久,張鳳蘭,盧素萍;濮城油田水力壓裂措施效果分析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2年04期
2 李未藍;;水力壓裂新工藝[J];新疆石油科技;2002年04期
3 李未藍;;擴大水力壓裂的應用范圍[J];新疆石油科技;2002年04期
4 劉建軍,馮夏庭,裴桂紅;水力壓裂三維數(shù)學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12期
5 張永軍,李新寶,楊全疆,李峰華,周銘,岳會芳;水力壓裂在濮城油田的應用效果分析與研究[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3期
6 饒偉鋒,張若京;水力壓裂中多孔巖體的等效彈性常數(shù)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7期
7 L.Jin ,張紅,甘霞,王小尚,趙煒;在中國四川邊遠氣田實施的大型水力壓裂[J];國外油田工程;2004年07期
8 朱斯明,程海霞,安登波,閆鳳萍;深層低滲透油氣藏水力壓裂的效果評價及認識——以文南油田文135斷塊為例[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9 王惠清,劉進軍,周高鵬,古麗曼,羅永全;微地震方法監(jiān)測水力壓裂改善措施效果[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姜慧;;梁112塊沙四段薄互層低滲透油藏水力壓裂工藝優(yōu)化[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若京;;地下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技術——水力壓裂[A];力學與西部開發(fā)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劉建軍;杜廣林;薛強;;水力壓裂的連續(xù)損傷模型初探[A];第十二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李連崇;梁正召;李根;馬天輝;;水力壓裂裂縫穿層及扭轉(zhuǎn)擴展的三維模擬分析[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傳華;陳勉;金衍;;層狀介質(zhì)水力壓裂模擬實驗研究[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5 劉闖;劉合;李向陽;吳恒安;;頁巖氣水平井水力壓裂多縫間距優(yōu)化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楊麗芳;張陳芳;陽國桂;王路偉;;油田水力壓裂過程中示蹤砂用量計算[A];第三屆全國核技術與應用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文集[C];2012年
7 李家祥;張文泉;;井下水力壓裂應力測量[A];首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8 朱禮軍;陳勉;金衍;;松軟地層水力壓裂縫寬預測[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陽國桂;李錦富;;同位素水力壓裂示蹤用示蹤劑的研制[A];第三屆全國核技術與應用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文集[C];2012年
10 鄢旭彬;饒少瑩;任海龍;王軍紅;;水力壓裂工藝技術的應用[A];油氣藏改造壓裂酸化技術研討會會刊[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史蒂芬·科恩 編譯 王林;對水力壓裂法應該寬容一些[N];中國能源報;2012年
2 盧克·亨特 王林 編譯;水力壓裂法在東南亞難應用[N];中國能源報;2013年
3 蘇珊·布蘭特利 安娜·美耶_撤
本文編號:2550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5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