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安全工程論文 >

基于損傷變量的煤層底板采動破壞深度計算

發(fā)布時間:2018-08-08 17:53
【摘要】:傳統(tǒng)采動破壞深度計算中認為底板結構完整,未考慮實際巖體損傷。以淮南潘北礦11113工作面A組煤開采為背景,利用FLAC3D對完整與損傷底板采動應力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推導并計算了底板巖層損傷變量與底板破壞深度。此外,為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對比分析了計算結果與測量結果。結果表明:采動應力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煤壁前后方,底板完整時為14.8 MPa,底板損傷時為17.5 MPa;底板巖層損傷變量D為0.574,基于損傷變量計算得出的底板最大破壞深度為16.15 m,對比并行電法探測結果 16.00 m,該方法的計算準確率高。研究結果為快速準確確定底板采動破壞深度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of mining failure depth,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loor structure is intact and the actual rock mass damage is not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mining of Group A coal in No. 11113 face of Panbei Coal Mine in Huainan Panbei Coal Min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 stress of intact and damaged floor are analyzed by using FLAC3D, and the damage variables of floor rock and the depth of floor failure are deduced and calculated. In addition,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mining stress appears in the front and rear of coal wall. When the floor is intact, it is 14.8 MPA, and when the floor is damaged, it is 17.5 MPA, and the damage variable D is 0.574. The maximum damage depth of the bottom is 16.15 m,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rallel electrical method (16.00 m). 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quick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depth of floor mining failure.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huán)境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江西煤田地質局224隊;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72235)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KJ2014ZD11)~~
【分類號】:TD7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冰;王維華;李宏艷;孫維吉;;基于損傷變量的煤柱合理留設試驗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3年05期

2 張志呈;蒲傳金;史瑾瑾;;巖石動態(tài)損傷斷裂機理與損傷變量[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4期

3 孔凡平,鄭剛;影響煤層底板導水破壞深度相關因素分析[J];中州煤炭;2003年04期

4 蔣勤明;;大采深工作面煤層底板采動破壞深度測試[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9年04期

5 張文泉;李加祥;溫興林;;緩傾斜煤層底板采動破壞深度與回采參數(shù)關系的研究[J];山東礦業(yè)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6 蘇遠春;王君良;武永勝;;開采17煤對底板導水破壞深度的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07年03期

7 劉宗才;;用鉆孔放注水法探測煤層采動后底板的破壞深度[J];山東礦業(yè)學院學報;1986年01期

8 M·Pataric′ ,A·Stojanovic′ ,馮克浦 ,楊侖;傾斜礦層的臨界采動[J];河北煤炭;1985年04期

9 李家祥,連傳杰,郭惟嘉,劉立民;厚煤層重復采動時底板巖體的破壞深度[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5年04期

10 胡海峰;采動坡體穩(wěn)定性的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J];礦山測量;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范學理;;礦山采動損害治理工程對策及環(huán)境重建[A];中國科協(xié)2004年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論文集[C];2004年

2 杜青龍;;煤礦采動對地表煙囪的影響實例分析[A];陜晉冀煤炭學會地質測量專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何萬龍;胡德禮;康建榮;;山區(qū)采動坡體的應力應變數(shù)值分析[A];巖土力學數(shù)值方法的工程應用——第二屆全國巖石力學數(shù)值計算與模型實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4 范學理;;礦山采動損害研究領域的再思考與定位建議[A];2010全國“三下”采煤與土地復墾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夏玉成;;應用元胞自動機方法預測煤礦區(qū)采動損害的演化態(tài)勢[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6 沈永祥;徐建斌;;礦區(qū)采動破壞土地的治理[A];中國科協(xié)2004年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論文集[C];2004年

7 劉天泉;;礦井采動影響力學及其在特殊開采技術中的應用[A];巖石力學在工程中的應用——第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9年

8 劉天泉;;礦山采動影響學及特殊開采技術的新進展[A];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三次大會論文集[C];1994年

9 馬文頂;趙海云;張少華;;巖體采動破壞物理模擬再現(xiàn)新探討[A];中國科協(xié)2004年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論文集[C];2004年

10 張華興;徐乃忠;胡炳南;康永華;王明立;劉鴻泉;趙有星;張剛艷;孫洪星;梁京華;王建學;許延春;宋孝平;陳千;譚永強;陳佩佩;劉治國;;礦區(qū)采動減沉技術[A];200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匯編[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曉榮;礦井深部煤層底板采動效應的巖體結構控制機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5年

2 徐平;采動沉陷影響下埋地管道與土相互作用及力學響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陳偉;陜北黃土溝壑徑流下采動水害機理與防控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4 孔勝利;采動煤巖體離散裂隙網絡瓦斯流動特征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5 薄云山;晉華宮礦多煤層采動影響煤巷圍巖破壞機理與控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5年

6 傅睿智;淺埋藏近水平特厚煤層采動覆巖及地表移動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7 于廣云;采動區(qū)大變形擾動土物理力學性質演變及工程響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8 何姣云;礦山采動災害監(jiān)測及控制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9 程愛平;底板采動破壞深度微震實時獲取與動態(tài)預測及應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4年

10 夏玉成;構造環(huán)境對煤礦區(qū)采動損害的控制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勝云;采動曲率變形對地表建筑物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吳鴻濤;厚松散層重復采動下地表沉陷移動規(guī)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6年

3 李琛;近水平煤層采動邊界裂縫導水性研究[D];華北科技學院;2016年

4 馮軍;山區(qū)采動地表沉陷規(guī)律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5 謝文蘋;采動影響下礦區(qū)充水含水層水化學時空演化機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陳大陽;觀文煤礦采動滑坡危險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年

7 左超;采動影響下巷道圍巖變形機理及支護技術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7年

8 段昆鵬;復雜地質構造條件下高速公路壓煤采動影響的適應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9 田薇;采動損害的技術與經濟評價系統(tǒng)研究及其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10 王冬梅;基于地質觀點的煤礦區(qū)采動損害預計系統(tǒng)[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21725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725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df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