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數(shù)值模擬的礦井工作面進風巷火災控制技術(shù)研究
本文選題:礦井火災 + 局部反風; 參考:《煤炭技術(shù)》2015年04期
【摘要】:針對礦井工作面進風巷火災中出現(xiàn)的人員逃生困難問題,利用FDS軟件建立了某煤礦工作面的幾何模型,對火源位于工作面進風巷時的火災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通過對采場內(nèi)溫度、可見度、有害氣體濃度等火場參數(shù)的分析,研究了局部反風和水幕在煙氣控制上的效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personnel escape in the fire of coal face entry air roadway, the geometric model of a coal mine fac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FDS software,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fire where the fire source lies in the air entry roadway of the working fa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re field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visibil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harmful gases the effect of local backwind and water curtain on smoke control is studied.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分類號】:TD75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史波波;李光美;;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在礦井火災方面的應用綜述[J];煤炭技術(shù);2010年03期
2 徐俊;陸偉;王正輝;;細水霧抑制煤礦巷道火災的試驗和模擬[J];煤炭科學技術(shù);2008年12期
3 王凱;蔣曙光;張衛(wèi)青;吳征艷;邵昊;;礦井火災應急救援系統(tǒng)的數(shù)值模擬及應用研究[J];煤炭學報;2012年05期
4 王宇;王偉;;礦井火災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J];煤炭技術(shù);2012年10期
5 張辛亥;邢震;馬礪;李昊;;礦井外因火災局部反風FDS數(shù)值模擬[J];煤礦安全;2013年11期
6 張興凱;礦井火災嚴重程度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7 武爽;季經(jīng)緯;趙平;葉珊珊;;基于數(shù)值模擬的礦井火災疏散路徑選取研究[J];中國煤炭;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勇;彭擔任;張人偉;劉學振;王福厚;張永明;;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礦井火災安全評價方法[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01期
2 李翠平;胡磊;侯定勇;張佳;;基于元胞自動機的井巷火災仿真[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12期
3 王思儀;李宗翔;李靜;;坡度對巷道火災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J];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2期
4 劉經(jīng)緯;李玉福;;水平巷道煙流逆流層長度CFD數(shù)值模擬[J];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8期
5 胡東濤;王玉杰;任開飛;鄔開發(fā);;河北邢臺“11.20”鐵礦特大火災事故分析[J];礦冶;2007年03期
6 孫勇;李宏斐;閆斌移;宋雙林;張衛(wèi)亮;;礦井火災安全評價新方法[J];煤礦安全;2009年04期
7 韓方偉;王德明;楊永斌;任萬興;;壓風細水霧在受限空間內(nèi)滅火特性的實驗研究[J];煤礦安全;2011年10期
8 張曉東;葛紅霞;;煤礦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技術(shù)分析[J];能源技術(shù)與管理;2012年04期
9 鄧軍;李士戎;炎正馨;趙大龍;;基于移動火源的隧道拱頂溫度分布規(guī)律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3年11期
10 李丹天;陳昕楠;劉夢蘭;習嘉晨;;基于EVAC的礦山井下避難硐室設置研究[J];礦山機械;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平;;礦井火災時期空氣幕擋煙效果模擬研究[A];探索建立煤礦區(qū)煤層氣立體抽采與經(jīng)濟利用產(chǎn)業(yè)化體系,推動煤礦瓦斯治理、立體抽采技術(shù)示范與煤層氣資源綜合利用——全國煤礦瓦斯抽采利用與通風安全技術(shù)現(xiàn)場會煤礦瓦斯抽采與通風安全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邢玉忠;礦井重大災害動態(tài)機理與救援技術(shù)信息支持系統(tǒng)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2 蔡先鋒;礦井三維地理網(wǎng)絡模型及網(wǎng)絡分析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3 張雷林;防治煤自燃的凝膠泡沫及特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光耀;煙流逆流層及火區(qū)下風側(cè)局部風流參數(shù)數(shù)值模擬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09年
2 王東紅;基于熱交換理論的井巷溫度分布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12年
3 鄒雪梅;基于人員健康度的礦山災害逃生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4 李靜;下行通風巷道火災煙流逆流層形成及阻力效應數(shù)值模擬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13年
5 李浩;基于模糊影響圖的民用爆炸物品庫區(qū)重大危險源風險評價[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4年
6 孟婧;基于云模型和D-S理論的煤礦應急救援能力評價[D];黑龍江科技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雨忠,吳吉南,馮學武,曹大成,祁和剛;煤礦膠帶火災救災決策的研究與實施[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2 林瀅;李孝斌;宋久壯;;超細水霧抑制瓦斯爆炸的可行性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4期
3 鐘茂華,厲培德,盧兆明,熊建明;多層多室建筑火災煙氣運動的網(wǎng)絡模擬[J];火災科學;2002年02期
4 余明高,廖光煊,張和平,宋春蘭;哈龍?zhí)娲a(chǎn)品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火災科學;2002年02期
5 劉江虹,廖光煊,厲培德,范維澄,陸強;細水霧滅火技術(shù)研究與進展[J];科學通報;2003年08期
6 拜生學;礦山防火措施的探討[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1999年S4期
7 王占元;淺談綜采工作面及其附近火災事故的處理方法[J];煤;2003年05期
8 陳云岫;水噴霧隔絕帶阻止巷道火災蔓延技術(shù)[J];煤礦安全;1990年06期
9 劉偉;郭鹿林;劉立春;崔金庫;;礦井火災的危害及預防措施[J];煤礦安全;2008年07期
10 何新建;蔣曙光;吳征艷;劉文;孟燕;;龍東煤礦西翼運輸巷遠控氣動火災應急救援系統(tǒng)[J];煤炭科學技術(shù);2008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德俊;程衛(wèi)民;隋秀華;;高溫礦井采煤工作面進風巷空冷器有效位置的確定[J];中國礦業(yè);2010年03期
2 楊云山,李福遼;全錨支護在古書院煤礦3~#煤層進風巷的應用[J];煤;2001年05期
3 孫泰;曾廣東;劉桂強;;采煤工作面風門的最佳設置地點和設置要求[J];山東煤炭科技;2010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8870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8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