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甲烷等溫吸附模型對構(gòu)造煤的適用性研究
本文選題:構(gòu)造煤 + 超臨界吸附 ; 參考:《煤礦安全》2017年06期
【摘要】:為探討超臨界條件下甲烷等溫吸附模型對構(gòu)造煤的適用性,以許疃礦為研究區(qū)采集樣品,對相同煤級的5個煤樣分別進行了空氣干燥基和干燥無灰基甲烷等溫吸附實驗,以標準偏差為準分析了各模型的擬合效果。研究表明:模型對碎裂煤、片狀煤甲烷超臨界吸附擬合效果均較好,對揉皺煤、糜棱煤的擬合效果較差;D-R-3、D-A-1、D-A-2和D-A-3模型擬合效果較為理想,而BBET-1、D-R-1、D-R-2和F模型擬合效果較差。模型適用的壓力范圍及對p~0的處理、計算方法是影響超臨界條件下模型適用性的重要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methane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to tectonic coal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five coal samples of the same coal rank were collected from Xutuan Mine, and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of air drying and dry ash free methane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fitting effect of each model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better fitting effect on broken coal and flake coal methane supercritical adsorption, while on crumpled coal and surfaced coal, the fitting effect of surfaced coal and surfaced coal is worse than that of D-R-3D-A-1D-A-2 and D-A-3 model, but the fitting effect of BBET-1 D-R-1 D-R-2 and F model is not good. The applicable pressure range of the model and the treatment of p0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yè)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貴州省煤田地質(zhì)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430317,41472134)
【分類號】:TD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熊健;劉向君;梁利喜;;頁巖中超臨界甲烷等溫吸附模型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15年03期
2 趙龍;秦勇;楊兆彪;申建;韓貝貝;張政;;煤中超臨界甲烷等溫吸附模型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4年05期
3 于洪觀,范維唐,孫茂遠,葉建平;煤中甲烷等溫吸附模型的研究[J];煤炭學報;2004年04期
4 胡濤,馬正飛,姚虎卿;甲烷超臨界高壓吸附等溫線研究[J];天然氣化工;2002年02期
5 張力,何學秋,王恩元,劉貞堂,馬尚權;煤吸附特性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6 周亞平,周理;超臨界氫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溫線研究[J];物理化學學報;1997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然超;基于吸附勢理論的構(gòu)造煤甲烷吸附/解吸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蒲明政;唐善法;姚逸風;周天元;薛汶舉;;涪陵焦石壩地區(qū)頁巖氣吸附規(guī)律研究[J];鉆采工藝;2017年04期
2 苗澤凱;李東;張學梅;程實;馬青華;;LI吸附-流動方程對變溫變壓下煤層氣吸附-解吸的表征[J];山西科技;2017年04期
3 唐潤池;汪吉林;常溪溪;王林杰;亓寧;;超臨界甲烷等溫吸附模型對構(gòu)造煤的適用性研究[J];煤礦安全;2017年06期
4 張亞飛;王建中;周來誠;劉杰;;柿莊南煤層氣田管理模式及應用實踐[J];中國煤層氣;2017年03期
5 黃海帆;李希建;李維維;沈仲輝;;頁巖氣吸附分子模擬中宏觀影響因素微觀化[J];煤炭技術;2017年06期
6 馬東民;李沛;張輝;李衛(wèi)波;楊甫;;長焰煤中鏡煤與暗煤吸附/解吸特征對比[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7年06期
7 金永飛;閆旭斌;岳寧芳;蔣志剛;;恒溫解吸附煤樣低溫氧化特性試驗研究[J];煤礦安全;2017年05期
8 薛景戰(zhàn);傅雪海;吳家浩;丁永明;;煤礦瓦斯中H_2S氣體的吸附特性及其對治理的影響[J];地質(zhì)與勘探;2017年03期
9 王蕾;;頁巖氣吸附相密度分子模擬研究[J];化工管理;2017年10期
10 趙春;;成莊區(qū)塊3號煤層煤層氣儲層特征[J];煤;2017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賈靳;海孜煤礦86采區(qū)7#煤層粉化煤體瓦斯解吸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李鈺魁;構(gòu)造煤瓦斯吸附、解吸與擴散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曉華;天然氣復合吸附劑制備、儲罐結(jié)構(gòu)設計與實驗[D];集美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健;劉向君;梁利喜;;基于吸附勢理論的頁巖吸附甲烷模型及其應用[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5期
2 熊健;梁利喜;劉向君;張安東;;基于吸附勢理論的頁巖對甲烷吸附特性[J];科技導報;2014年17期
3 趙天逸;寧正福;曾彥;;頁巖與煤巖等溫吸附模型對比分析[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4年03期
4 高和群;曹海虹;丁安徐;龔月;李陳;葉建國;岳小金;;海相頁巖和陸相頁巖等溫吸附特性及控制因素[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6期
5 楊峰;寧正福;孔德濤;彭攀;趙華偉;;頁巖甲烷吸附等溫線擬合模型對比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2013年11期
6 郭為;熊偉;高樹生;胡志明;劉洪林;于榮澤;;溫度對頁巖等溫吸附/解吸特征影響[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年04期
7 郭為;熊偉;高樹生;胡志明;;頁巖氣等溫吸附/解吸特征[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7期
8 閆建萍;張同偉;李艷芳;呂海剛;張小龍;;頁巖有機質(zhì)特征對甲烷吸附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3年05期
9 趙金;張遂安;曹立虎;;頁巖氣與煤層氣吸附特征對比實驗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1期
10 林臘梅;張金川;韓雙彪;朱亮亮;;泥頁巖儲層等溫吸附測試異常探討[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12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溫志輝;構(gòu)造煤瓦斯解吸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慶玲,曹利戈;煤的等溫吸附測試中數(shù)據(jù)處理問題研究[J];煤炭學報;2003年02期
2 于洪觀,范維唐,孫茂遠,葉建平;煤中甲烷等溫吸附模型的研究[J];煤炭學報;2004年04期
3 張群,楊錫祿;平衡水分條件下煤對甲烷的等溫吸附特性研究[J];煤炭學報;1999年06期
4 林臘梅;張金川;韓雙彪;朱亮亮;;泥頁巖儲層等溫吸附測試異常探討[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12年06期
5 ;等溫吸附法分離氖-氦-氮混合氣試驗技術總結(jié)報告[J];深冷技術;1977年05期
6 阮傳明;;高壓(容量法)等溫吸附試驗及其在煤層氣勘查中的重要意義[J];新疆有色金屬;2012年05期
7 馬東民;溫興宏;;無煙煤對甲烷等溫吸附解吸特性實驗研究[J];煤田地質(zhì)與勘探;2007年02期
8 陳克山;;殼粉對水溶液中銅離子的等溫吸附研究[J];北方環(huán)境;2012年06期
9 李琳,張雁,蔡妙顏,李冰;新生固相在多組分液相中等溫吸附的數(shù)學描述[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10期
10 唐書恒,湯達禎,楊起;二元氣體等溫吸附-解吸中氣分的變化規(guī)律[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章明清;顏明娟;陳防;林瓊;陳子聰;李娟;;一個改進的土壤銨、磷和鉀等溫吸附新模型[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2 余維初;胡瓊;賴曉芹;肖想松;劉萬琴;;多功能煤層氣等溫吸附與鉆井液污染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云;王麗苑;何興華;王瑋;李彥鋒;;PS-TETA螯合樹脂吸附Cd~(2+)和Zn~(2+)的線性與非線性Langmuir等溫吸附線擬合:誤差分析[A];熱烈慶祝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中國化學會第16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柴新軍;張衛(wèi)鋒;陳佩杭;蔣富強;;紅壤吸附特性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卓睿;熱作用及水分影響顧橋煤吸附甲烷的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曾智浩;三種土壤—鉬吸附/解吸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3 吳文忠;神東煤惰質(zhì)組結(jié)構(gòu)特征及其與CH_4、CO_2和H_2O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擬[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杰;重金屬汞在典型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謝江;CRI系統(tǒng)除磷機理及加強除磷型CRI系統(tǒng)構(gòu)建[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640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6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