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3-PUU并聯機構運動學與動力學性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08:17
本文關鍵詞:一種新型3-PUU并聯機構運動學與動力學性能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并聯機構 2R1T自由度 3-PUU機構 運動學分析 動力學分析
【摘要】:2R1T自由度(即兩個轉動自由度和一個平移自由度)的并聯工具頭模塊在機械工具領域已經變得十分重要,同時也引起了學術界和制造業(yè)的廣泛關注。本文中2R1T自由度的3-PUU并聯機構是首次提出,通過對其進行運動學分析、剛體動力學分析、工作空間分析等,說明了該機構擁有良好的靈活性和定向能力,驗證了這種機械作為一種工具頭模塊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對該機構進行了柔體動力學分析,研究柔性桿件運動過程中振動對末端執(zhí)行器精度的影響,并對其進行了針對性的尺寸優(yōu)化分析。以下是研究的主要內容:1.利用螺旋理論對3-PUU機構進行了自由度分析,從自由度信息中可得知該機構存在伴生運動,也從自由度方面驗證了該3-PUU機構符合作為機械主軸頭的條件。根據機構特殊的幾何約束情況,推導出其伴生運動方程,進而求解機構逆運動學問題,雅克比矩陣,正運動學問題。2.基于對機構的靈巧度分析和奇異性分析,建立其工作空間求解的約束條件。不同于3-PRS機構,通過可達工作空間的分析,觀察3-PUU工作空間體積遠大于3-PRS;通過靈巧工作空間的分析,由于沒有S副的錐角約束,3-PUU在定向功能方面更好。因此從工作空間方面驗證了該3-PUU機構符合作為機械主軸頭的條件。3.考慮將機構全部視為剛性構件,對其進行剛體動力學建模;僅考慮將機構中的支鏈桿當作柔性構件,對其進行柔體動力學建模。這為后續(xù)的動力學仿真做好理論基礎。4.在剛體動力學仿真分析中,讓結構參數相同的該3-PUU機構和3-PRS機構走同樣的軌跡,在消耗能源方面,二者基本相同。因此從動力學方面驗證了3-PUU機構符合作為機械主軸頭的條件。5.在柔體動力學仿真分析中,可以看出動平臺受到支鏈彈性變形振動的影響在Z軸方向最大。以柔性支鏈的固有頻率為優(yōu)化目標,引入了厚寬比系數,并尋找最優(yōu)的構件橫截面參數再次進行仿真分析。通過對比發(fā)現,優(yōu)化后的誤差明顯小于優(yōu)化前,證明了對該機構以固有頻率為優(yōu)化目標,進行構件尺寸優(yōu)化設計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并聯機構 2R1T自由度 3-PUU機構 運動學分析 動力學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11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1
- 1.1 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0-12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介紹12-16
- 1.2.1 三自由度并聯機構12-13
- 1.2.2 運動學分析13
- 1.2.3 工作空間分析13-14
- 1.2.4 動力學分析14-16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16-21
- 1.3.1 新型 3-PUU空間并聯機構16-19
- 1.3.2 本文章節(jié)安排19-21
- 第二章 3-PUU空間并聯機構運動學建模21-38
- 2.1 自由度分析理論21-28
- 2.1.1 Kutzbach-Grubler公式分析自由度21
- 2.1.2 螺旋理論分析自由度21-28
- 2.1.2.1 瞬時狀態(tài)自由度分析22-25
- 2.1.2.2 一般自由度分析25-28
- 2.2 運動學位置逆解和位置正解28-37
- 2.2.1 幾何約束和伴生運動28-34
- 2.2.2 逆運動學問題34-35
- 2.2.3 正運動學問題35-37
- 2.3 本章小結37-38
- 第三章 3-PUU空間并聯機構運動學性能分析38-50
- 3.1 靈巧度分析38-42
- 3.1.1 T-T角方法38-40
- 3.1.2 T-T角表示下的靈巧度分析40-42
- 3.2 奇異性分析42-45
- 3.2.1 螺旋理論分析約束奇點42-43
- 3.2.2 雅克比矩陣分析運動學奇點43-45
- 3.3 工作空間45-49
- 3.3.1 實際約束45-46
- 3.3.2 可達工作空間46
- 3.3.3 靈巧工作空間46-49
- 3.4 本章小結49-50
- 第四章 3-PUU空間并聯機構動力學建模50-68
- 4.1 剛體動力學建模50-52
- 4.1.1 T-T角表示下的動力學參數50-51
- 4.1.2 系統剛體動力學方程51-52
- 4.2 柔體動力學建模52-67
- 4.2.1 單元動力學方程53-58
- 4.2.2 柔性支鏈動力學方程58-60
- 4.2.3 約束條件60-65
- 4.2.3.1 運動學約束條件60-63
- 4.2.3.2 動力學約束條件63-65
- 4.2.4 系統柔體動力學方程65-67
- 4.3 本章小結67-68
- 第五章 3-PUU空間并聯機構動力學仿真及優(yōu)化68-79
- 5.1 剛體動力學仿真68-70
- 5.2 柔體動力學仿真70-74
- 5.3 基于柔體動力學層面的尺寸優(yōu)化74-78
- 5.3.1 固有頻率分析74-76
- 5.3.2 柔性支鏈桿尺寸優(yōu)化76-78
- 5.4 本章小結78-79
- 第六章 結論和展望79-81
- 6.1 全文總結79-80
- 6.2 前景展望80-81
- 致謝81-82
- 參考文獻82-86
- 攻碩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86-8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剛;;平面三自由度并聯機構的位置分析和工作空間分析[J];湖南農機;2012年03期
2 王波;劉向東;韓強;尹晨;;三自由度平面并聯機構位姿分析[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2年01期
3 彭忠琦;;并聯機構的發(fā)展及應用[J];光機電信息;2011年12期
4 劉延斌;韓秀英;郭志佳;賈新杰;;一種新型3-RPR并聯機構及其運動學分析[J];中國機械工程;2011年19期
5 楊啟志;莊佳奇;尹小琴;謝俊;朱小兵;訾鵬飛;;一種三自由度全柔性并聯微動激振臺的設計[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1年04期
6 趙建國;李兵;;一種新型三自由度平面并聯機構的運動學研究[J];機械工程師;2008年01期
7 岑豫皖,余曉流,儲劉火,吳玉國,潘紫微;三自由度并聯姿態(tài)測量機構及其運動學參數最優(yōu)化設計[J];中國機械工程;2005年03期
8 楊志永,趙學滿,黃田,倪雁冰;并聯機構動力學建模及伺服系統參數辨識[J];天津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9 鐘勇,朱建新;一種新的機器人工作空間求解方法[J];機床與液壓;2004年04期
10 白志富,韓先國,陳五一;基于Lagrange方程三自由度并聯機構動力學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本文編號:7360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73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