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MEMS陀螺溫度誤差建模與補償方法
本文關鍵詞:一種新的MEMS陀螺溫度誤差建模與補償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微機電系統(tǒng)(MEMS)陀螺儀 零偏 多項式擬合 驅動軸相位 溫度補償
【摘要】:為了減少溫度對微機電系統(tǒng)(MEMS)陀螺儀測量精度的影響,改進了一種不需要測量溫度的MEMS陀螺溫度誤差建模與補償方法。該方法首先通過多項式擬合得到MEMS陀螺全溫區(qū)零偏與溫度的多項式模型,并根據最小二乘法原理確定模型階數,然后通過分析溫度對驅動軸相位的影響,得到驅動軸相位的溫度模型,最后得到零偏與驅動軸相位的多項式擬合模型并針對該模型對陀螺零偏進行補償。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降低溫度造成的陀螺誤差,提高MEMS陀螺的使用精度。
【作者單位】: 火箭軍工程大學控制工程系;
【關鍵詞】: 微機電系統(tǒng)(MEMS)陀螺儀 零偏 多項式擬合 驅動軸相位 溫度補償
【分類號】:TH-39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來,微機電系統(tǒng)(MEMS)陀螺儀因成本低,體積小,功耗低及抗沖擊能力強而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1-2],但因其精度易受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限制了其應用領域[3-4]。因此,如何在充分發(fā)揮MEMS陀螺優(yōu)勢的前提下進行溫度補償一直是研究的重要方向。常用MEMS陀螺溫度誤差補償法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陳維娜;曾慶化;李榮冰;劉建業(yè);;微機械陀螺溫度混合線性回歸補償方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2年01期
2 李士心;王曉亮;翁海娜;孫學成;;基于灰色模型和RBF神經網絡的MEMS陀螺溫度補償[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0年06期
3 許德新;何昆鵬;梁海波;;MEMS慣性測量組件的溫度誤差補償模型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4 夏敦柱;王壽榮;周百令;;基于BP神經網絡的硅微陀螺儀溫度補償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1期
5 蔣蔚;伊國興;曾慶雙;;基于PSVR的微機械陀螺溫度漂移預測[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9年03期
6 吉訓生;王壽榮;;硅微陀螺陣列信號處理技術研究[J];宇航學報;2009年01期
7 ;Periodic Error Compensation for Quartz MEMS Gyroscope Drift of INS[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7年06期
8 潘華;李安;胡柏青;;BP混沌混合神經網絡在光纖陀螺溫度漂移預測中的應用[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6年06期
9 陳懷,張嶸,周斌,陳志勇;微機械陀螺儀溫度特性及補償算法研究[J];傳感器技術;2004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田川;劉潔瑜;;一種新的MEMS陀螺溫度誤差建模與補償方法[J];壓電與聲光;2017年01期
2 閻歆婕;林宇;李建;張晉;林丹丹;;溫度約束的MEMS陀螺零漂補償模型[J];紅外技術;2017年01期
3 劉潔瑜;沈強;李燦;秦偉偉;;基于優(yōu)化KF的MEMS陀螺陣列信號融合方法[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16年12期
4 孫田川;劉潔瑜;;基于支持度和自適應加權的MEMS陀螺信息融合算法[J];傳感技術學報;2016年10期
5 陳書釗;馬琨;陳劍鳴;;一種降低陀螺儀輸出誤差的方法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2016年10期
6 劉書平;李擎;;基于差分布局的MEMS陀螺溫漂補償的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5期
7 韓豐羽;傅強;呂堂紅;;光電傳感器溫度的非線性補償研究[J];激光雜志;2016年09期
8 許鵬;王帆;董冰玉;;一種低成本自適應的MEMS陀螺溫度補償方法[J];微納電子技術;2016年08期
9 楊浩榮;;MIMU中陀螺儀漂移誤差濾波與溫度補償技術[J];信息通信;2016年05期
10 龔大偉;劉宇;鐘懿;向高林;呂玲;;MEMS陀螺混合誤差標定方法研究[J];壓電與聲光;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士心;王曉亮;翁海娜;孫學成;;基于灰色模型和RBF神經網絡的MEMS陀螺溫度補償[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0年06期
2 何曉峰;胡小平;吳美平;吳文啟;;基于半參數回歸模型的微陀螺儀溫度補償技術[J];壓電與聲光;2009年06期
3 陳殿生;邵志浩;雷旭升;王田苗;;基于遞階遺傳RBF網絡的MEMS陀螺溫度補償[J];中國機械工程;2009年17期
4 李杰;洪惠惠;張文棟;;MEMS微慣性測量組合標定技術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8年07期
5 程龍;王壽榮;葉甫;;硅微機械振動陀螺零偏溫度補償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8年03期
6 王宇;吳峻;;SVM在光纖陀螺儀模型辨識中的應用[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8年01期
7 ;Periodic Error Compensation for Quartz MEMS Gyroscope Drift of INS[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7年06期
8 郭鵬飛;任章;楊云春;;一種低精度慣性測量單元的精確標定技術[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7年01期
9 潘華;李安;胡柏青;;BP混沌混合神經網絡在光纖陀螺溫度漂移預測中的應用[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6年06期
10 房建成;李建利;盛蔚;;改進的內框架驅動式硅MEMS陀螺溫度誤差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洪常;汪之國;肖光宗;張斌;;四頻陀螺中壓電陶瓷歪扭導致的光強變化及其對零偏的影響[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3年01期
2 魏澤松;張嘉易;郝永平;王磊;;溫度對IMU微機械陀螺儀零偏影響及標定補償[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1年01期
3 張紅良;武元新;吳美平;胡小平;;慣性測量組合零偏的一種現場標定方法[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9年04期
4 曹平平;衛(wèi)育新;師為建;白俊卿;;激光陀螺組合零偏溫度補償研究[J];壓電與聲光;2012年04期
5 汪之國;龍興武;王飛;黃云;;四頻差動激光陀螺模式損耗導致的零偏[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1年02期
6 孔星煒;郭美鳳;董景新;李冬梅;薛建平;;大陀螺零偏條件下的快速傳遞對準算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8年05期
7 張鵬飛;龍興武;湯建勛;王宇;李革;許光明;;機抖激光陀螺的零偏的實時溫度補償方法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7年06期
8 趙洪常;肖光宗;汪之國;張斌;;采用BP神經網絡的四頻激光陀螺零偏的光強補償方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3年02期
9 王安成;胡小平;羅兵;江明明;何曉峰;唐康華;;微機械振動陀螺模態(tài)參數變化所引起的零偏漂移分析(英文)[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3年06期
10 牟玉濤;周振威;方海濤;;SINS外場系統(tǒng)級標定方法的優(yōu)化——最佳六位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振國;張德偉;;非零偏VSP技術在遼河油田的應用[A];200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六屆年會論文集[C];2000年
2 王者江;田鋼;石戰(zhàn)結;;利用零偏VSP數據對地面地震高頻補償方法的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靜;劉洋;;利用零偏VSP資料鉆前預測方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侯方俠;;外部零偏(ZOE)在多交換臺自動補償中的應用[A];設備維修與改造技術論文集[C];2000年
5 王成賓;烏萌;管斌;;MEMS陀螺零偏溫度補償模型研究[A];慣性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新世紀慣性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汪之國;異面腔四頻差動激光陀螺的零偏特性與電子系統(tǒng)設計[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武銀婷;零偏VSP衰減特性Q值正反演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2 聶冀強;零偏VSP資料的Q值反演方法及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3 賀飛;高動態(tài)環(huán)境下MIMU/地磁組合姿測技術研究[D];中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62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56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