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層含油軸承潤滑特性及表面硫化改性研究
【學位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H133.3;TH117
【部分圖文】:
性能及孔隙作用機制,基于摩擦學性能試驗優(yōu)化用表面硫化改性技術與孔隙儲油起到良好液固協(xié)工況下抗咬合、抗擦傷性能。論文工作為不同潤布調控提供理論參考,對明晰含油軸承潤滑機理設計水平具有一定理論及工程應用價值。現(xiàn)狀體潤滑研究現(xiàn)狀潤滑油膜的形成原理作時,潤滑油不僅有法向的滲透,還在軸承間隙在很多研究中已被證實[36]。如 Kaneko[15]通過對透染色的油,并用紫外線照射,發(fā)現(xiàn)潤滑油在含油壓區(qū)油液從軸承間隙滲入多孔基體,在多孔基體或負壓區(qū)),油液循環(huán)流動如圖 1.1 所示。
油軸承混合潤滑求解時,使用平均流量模型顯然更為合適。界潤滑工況下含油軸承材料摩擦學設計及改性研究油膜潤滑或部分油膜潤滑狀態(tài)下,油膜壓力對抵抗外載荷起到一定工況變惡劣,油膜厚度進一步降低,隨之減小的動壓效應不足以將摩擦副接觸區(qū),油膜失效從而不能承擔外載,軸承處于邊界潤滑狀狀態(tài)下的外載荷主要由摩擦表面間的物理、化學吸附膜承擔[107]。油油膜潤滑狀態(tài)向邊界潤滑狀態(tài)轉變的理想 Stribeck 曲線如圖 1.2 所示[潤滑涉及到極薄的表面層性質的變化,其潤滑機理受到許多難以控,因此邊界潤滑狀態(tài)下的理論分析十分困難。與流體潤滑和混合潤較為成熟的潤滑理論不同,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邊界潤滑理論,摩擦副況下的性能研究多從實驗方面開展[109]。針對實體軸承材料的摩擦學,外界供油量和材料基體特性對邊界吸附膜的生成與作用性能具有11]。針對多孔含油軸承,優(yōu)化孔隙含油率、孔隙分布結構和改性摩擦善含油軸承邊界潤滑性能的重要途徑。
采用ANSYS軟件中的瞬態(tài)熱分析方法模擬了簡化模型的熱應力分布問近年來,隨著仿生摩擦學的發(fā)展,具有梯度孔隙結構的人工關節(jié)、蛋殼生物結構對先進軸承材料的摩擦學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王慶良以Na劑,基層采用致密純UHMWPE粉(超高強度聚乙烯),在表層添加適量N模板濾取法制備了基層致密、表層多孔的人工關節(jié)材料,摩擦實驗表明層孔隙率增加,摩擦系數(shù)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高的特點,由于多孔表層具有自潤滑能力,改善了摩擦磨損性能,當表層孔隙率過高時,摩擦表面形孔洞從而降低表層強度,加劇磨損并增大摩擦[123]。孟凡明基于圓篩藻雙構優(yōu)化設計了水潤滑滑動軸承內表面微造型,有效提高了承載能力,并系數(shù)[124,125]。在邊界潤滑工況下,要求軸承摩擦面上具有一定的含油自潤形成邊界吸附油膜降低摩擦,而在支撐面上要求基體盡量致密高強以保有足夠的強度來承載外載荷,金卓仁在表層添加PbCO3作為造孔劑,燒結bCO3受熱分解生成CO2氣體,氣體逸出后形成孔隙,另一分解產物PbO在作為優(yōu)良固體潤滑劑可起到有效固體潤滑作用,所制備的梯度自潤滑軸單層含油軸承相比,極限PV值提高了兩倍[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吉寧;尹延國;張國濤;唐紅躍;;FeS/銅基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研究[J];軸承;2015年12期
2 韓彬;崔娜;齊從華;張蒙科;王勇;;激光熔覆-離子滲硫層干摩擦學性能[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5年10期
3 石萬凱;李寧;韓振華;;低溫離子滲硫FeS涂層的摩擦學性能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年09期
4 王濤;尹延國;張國濤;尹利廣;解挺;田明;;45鋼室溫滲硫及其滲硫層的摩擦磨損性能[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4年11期
5 司洪娟;徐濱士;王海斗;馬國政;;FeCrBSi/FeS層真空輻照環(huán)境下的組織結構與摩擦學性能研究[J];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2011年05期
6 鄧海金;李雪芹;李明;;孔隙率對紙基摩擦材料的壓縮回彈和摩擦磨損性能影響的研究[J];摩擦學學報;2007年06期
7 李賀軍;費杰;齊樂華;付業(yè)偉;李新濤;王鵬云;;孔隙率對碳纖維增強紙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07年06期
8 尹延國;焦明華;俞建衛(wèi);馬少波;解挺;劉焜;鄭治祥;;含碳量及硫化處理對鐵基粉末冶金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J];中國機械工程;2006年23期
9 尹延國;焦明華;解挺;鄭治祥;劉焜;俞建衛(wèi);田明;;滑動軸承材料的研究進展[J];潤滑與密封;2006年05期
10 顧大強;王行;李至睿;;有限寬任意壁厚含油軸承潤滑方程研究[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5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軍;曲軸—軸承系統(tǒng)摩擦學、剛度和強度的耦合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尹利廣;無鉛含油鐵基減摩材料配方優(yōu)化與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高貴響;硅藻典型殼壁結構的摩擦學特性及其在水潤滑軸承上的應用[D];重慶大學;2014年
3 賈妙潔;納米晶鎂合金表面化學鍍Ni-P合金鍍層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4 張瓊;納米晶銅表面化學鍍Ni-P合金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5 劉艷軍;考慮毛細壓差后多孔介質滲透率的分形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李至睿;含油軸承摩擦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573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285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