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級液粘離合器結構優(yōu)化及其效率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H133.4
【圖文】:
兆 瓦 級 液 粘 離 合 器 結 構 優(yōu) 化 及 其 效 率 研 究2)脫離工況:油膜厚度超過粘性剪切極大值時,輸出轉速、輸出轉矩傳輸動力;3)調速工況:當摩擦副間隙處于零與油膜粘性剪切極限值之間,靠來傳遞轉矩,并根據(jù)輸出端的負載變化,對油膜厚度進行調節(jié),實現(xiàn)副間隙內油膜受到劇烈剪切作用,產生熱,其中大部分熱被潤滑油帶通過對流換熱傳至摩擦副 1 1-14 。
計算結果正確性校核計算結果可視化操作結果輸出正確錯誤圖 2.3 FLUENT 處理步驟Fig. 2.3 Flow diagram of FLUENT numerical calculation定摩擦副內徑向油槽的油膜計算模型如圖 2.4 所示,考難易程度,對完整的模型進行取簡,選取完整環(huán)狀油行數(shù)值求解。
(e)ω1=2000rpm, c=0.70, r2=550mm (f)ω1=2000rpm, c=0.75, r2=514mm圖 2.6 油膜平面 z=0.05mm 溫升分布Fig.2.6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plane z=0.05mm圖 2.7(a)為 ω1=450rpm 時,非油槽區(qū)域內 z=0.05mm, θ=12o上油膜溫度的徑向分布曲線。從 c=0.70 到 c=0.75,非油槽區(qū)內油膜溫度的徑向分布趨勢保持不變,隨著半徑的增長,油膜溫度不斷提高,c 越大,溫度峰值越大,而 c 越小,溫度增長速度越快,都是在接近外徑處溫度達到峰值,該值隨著半徑增大而增大,之后溫度出現(xiàn)小幅下降。這是因為外徑處產生氣體回流,此處的油膜溫度會降至常溫。圖 2.7(b)油槽區(qū)域內為 z=0.05mm, θ=2o上油膜溫度的徑向分布曲線。溫度分布趨勢與非油槽區(qū)溫度分布基本相同,但不同系數(shù) c 下最大溫升值全部比非油槽區(qū)最大溫升值低。對比圖2.7(a)、(b)可知摩擦副間油膜溫度都會隨著外徑 r2的增加、內外徑比 c 減小而升高。31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先俊;謝方偉;王存堂;崔建中;宣芮;;油槽形式對摩擦副溫度場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J];機床與液壓;2015年23期
2 鄭少青;劉金剛;楊勁軍;陳祿輝;;汽車起重機濕式離合器摩擦片油槽改進及有限元分析[J];起重運輸機械;2015年10期
3 馮珊珊;姚壽文;劉茜;;考慮熱效應影響的液黏調速離合器流體剪切轉矩預測研究[J];液壓與氣動;2015年07期
4 崔建中;王存堂;謝方偉;童耀文;吳殿成;;液粘傳動界面間油膜態(tài)數(shù)值模擬研究[J];流體傳動與控制;2015年03期
5 周天宇;龔國芳;廖湘平;王鶴;;粘性離合器摩擦副油膜均勻性分析[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5年07期
6 廖湘平;龔國芳;王鶴;周天宇;;雙活塞液粘調速離合器動態(tài)特性研究[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4年07期
7 權潔;孟慶睿;;液體粘性傳動摩擦副間油膜傳遞扭矩的研究[J];液壓與氣動;2012年01期
8 謝方偉;侯友夫;張立強;袁曉明;宋喜福;席濤;;液黏傳動變形界面間油膜溫度場實驗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2期
9 黃家海;魏建華;邱敏秀;;液黏調速離合器傳動特性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年11期
10 謝方偉;侯友夫;;液體黏性傳動變形摩擦副間油膜壓力場[J];工程機械;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崔建中;液粘調速離合器啟動穩(wěn)定性及動力傳遞機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5年
2 黃家海;液粘調速離合器流體剪切傳動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孟慶睿;液體粘性傳動調速起動及其控制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4 陳寧;液體粘性傳動(HVD)技術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殿成;變轉速條件下油槽結構對液粘傳動特性的影響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2 童耀文;基于空化效應的液粘離合器傳遞轉矩特性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3 肖磊;液體粘性傳動特性及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8年
4 馮寶廷;礦用大型帶式輸送機液粘可控軟啟動系統(tǒng)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65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276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