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課外科技活動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課外科技活動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研究 出處:《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詳細分析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現(xiàn)狀及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開展情況,提出將課外科技活動融入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使兩者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并從課程設計題目、內容、方法等三個方面展開了實踐。結果表明,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效果得到改善,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能更好地學以致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research method of integrating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into th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of mechanical principles course so that the two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course design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作者單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基金】: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14年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4KG11)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2;TH111-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機械原理是機械類各專業(yè)必修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機械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課程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課程設計實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黃小龍;;虛擬樣機技術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3年04期
2 劉相權;米潔;;基于ADAMS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年24期
3 黃小龍;劉相權;;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4 孫志宏;單洪波;莊幼敏;高志民;;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改革機械原理課程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芳;王瑞芳;平學成;劉卉;張林靜;;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機械原理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17年01期
2 王敏;羅小林;;基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機械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年05期
3 黃小龍;;基于課外科技活動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05期
4 侯宇;;《機械原理》課程的動態(tài)參數(shù)教學法[J];現(xiàn)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6年10期
5 于文瑛;柴煒;李佩麗;羅慶文;;高壓開關行業(yè)的數(shù)字化樣機協(xié)同平臺探究[J];高壓電器;2016年09期
6 閆航瑞;祁鋒;劉麗明;;應用技術類型院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6年11期
7 楊怡斌;;數(shù)字化樣機技術在機械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年35期
8 王少鋒;仲濟祥;;淺談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21期
9 盧文娟;;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改革實踐[J];科技視界;2015年29期
10 張長;牛金霞;;機械原理實驗教學中的虛擬仿真實驗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慶梅;鄧嘉銘;;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改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10期
2 岳艷琴;舒大文;尚鵬舉;;基于ADAMS的牛頭刨床優(yōu)化設計[J];新技術新工藝;2010年12期
3 席本強;王琦;曲輝;;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年21期
4 武艷慧;;ADAMS在機械原理機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5期
5 朱玉;;CDIO工程理念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01期
6 匡兵;黃美發(fā);孫永厚;;《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改革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7 宜亞麗;;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索[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8 孫志宏;單洪波;莊幼敏;高志民;;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改革機械原理課程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年11期
9 王湘;;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S1期
10 朱玉;;Pro/E和ADAMS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芷莉;e世紀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實踐的探討[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2期
2 嚴一爾;劉長紅;黃文愷;陳虹;;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地方高校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析[J];科技視界;2012年22期
3 左曉明;章躍;;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體系的構建[J];裝備制造技術;2013年08期
4 黃萬寧,易強國,王定中;加強第二課堂建設,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11期
5 陳孝珍;;淺談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貢雪梅,朱漱玉;以競賽為契機 豐富第二課堂——從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談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7 王松武;刁鳴;于云峰;;適應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實驗室開放與運行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年07期
8 葉錦韶;;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科研人才培養(yǎng)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年26期
9 霍玉芳;淺談學校開展生物科技活動的意義[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2年07期
10 王松武;劉文智;李海波;;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冰;尤波;王海英;;以課外科技活動為平臺,培養(yǎng)自動化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與探索[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倪勇;;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孔小美;;生物課外科技活動之我見[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青山;姜桂華;姜維;;再創(chuàng)青少年科技活動新局面[A];“振興吉林老工業(yè)基地——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吉林省第三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5 肖躍進;;啟發(fā)明之門,拓創(chuàng)造之路——談開展青少年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的“六結合”教育[A];2009年廣東省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yǎng)的實踐和探索優(yōu)秀論文選編[C];2009年
6 顏保京;;中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1分會場-科普人才培養(yǎng)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李月蘭;;如何開展小學航模小組的活動[A];2011全國航空特色學校發(fā)展論壇交流材料[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磊 姜琦 于瑤;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2 強建周 本報記者 張哲浩;科技星火滿校園[N];科技日報;2005年
3 成信;三平臺 三結合 三促進[N];中國信息報;2007年
4 王進之邋金超妮;如何組織和開展課外科技活動[N];科技日報;2007年
5 宣歌 魏實;“星火”點燃學子創(chuàng)新激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趙小雅;為了明天,,打好科學的基礎[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王柏玲;科學探究離學生越來越近[N];文匯報;2004年
8 建湖縣上岡實驗初級中學 周曉東;化學教學中環(huán)保意識的滲透[N];江蘇教育報;2013年
9 朱旭平 劉利;搭建實踐平臺 提升學生素質[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李艷菊;投身復興偉業(yè) 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N];經濟日報.農村版;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林亞南;北京市高中課外科技活動學生論文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2 熊可慧;科學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校課外科技活動實效性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張廷;論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體系的構建與實施[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4 祝琳;課外科技活動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2年
5 趙旭;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與創(chuàng)新力的相關性分析[D];東北大學;2009年
6 張有;以課外科技活動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07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140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