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曲面齒輪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端曲面齒輪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面齒輪 變傳動比 傳動特性 齒面接觸分析 接觸應力
【摘要】:端曲面齒輪副是在面齒輪副和非圓錐齒輪副傳動形式的基礎(chǔ)上建立的一種新型齒輪副傳動形式,它結(jié)合了錐齒輪、面齒輪、非圓錐齒輪以及非圓柱齒輪四類齒輪副的特點,可用于傳遞相交軸之間的變傳動比運動或動力,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等優(yōu)點。在工程機械、汽車領(lǐng)域等具有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本課題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變傳動比面齒輪嚙合傳動的設(shè)計理論與制造技術(shù)研究》(編號:51275537),探索一種端曲面齒輪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的通用化設(shè)計計算方法,以解決有關(guān)端曲面齒輪副的齒面接觸問題。本文針對這種新型的端曲面齒輪副,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的研究:依據(jù)齒輪空間嚙合原理,探討了端曲面齒輪副基本傳動原理。建立了該齒輪副傳動坐標系,推導了其節(jié)曲線方程、齒頂曲線方程、齒根曲線方程及瞬軸面方程。通過將端曲面齒輪副傳動形式轉(zhuǎn)化為齒輪齒條傳動形式,建立了齒輪副瞬時重合度的計算方法,并分析了齒輪副基本結(jié)構(gòu)參數(shù)對其重合度的影響。依據(jù)齒輪空間嚙合原理,建立了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的齒面接觸印痕的計算方法,推導了該齒輪副的嚙合方程,完成了齒輪副的齒面接觸特性分析。得到了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存在安裝誤差時的傳動誤差。根據(jù)點接觸赫茲理論,對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進行了加載接觸特性分析,得到了點接觸端曲面齒輪上接觸橢圓長、短半徑的計算方程,揭示了齒面接觸橢圓中心最大接觸應力的變化規(guī)律。依據(jù)齒輪空間嚙合原理,提出了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的齒面接觸印痕的計算方法,推導了齒輪副的嚙合方程,完成了線接觸端曲面齒輪的齒面接觸特性分析,得到了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存在安裝誤差時的傳動誤差。根據(jù)線接觸赫茲理論,對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進行了加載接觸特性分析,得到了線接觸端曲面齒輪上接觸矩形寬度的計算方法,揭示了最大接觸應力沿接觸線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采用現(xiàn)代制造技術(shù)與方法,通過五軸數(shù)控加工中心,加工了點、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通過齒輪副對滾實驗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齒輪副的齒面接觸印痕。通過理論計算和試驗結(jié)果的對比分析,驗證了端曲面齒輪副齒面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的正確性。
【關(guān)鍵詞】:面齒輪 變傳動比 傳動特性 齒面接觸分析 接觸應力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132.4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緒論9-13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9-10
- 1.1.1 課題的研究背景9
- 1.1.2 課題的研究意義9-10
- 1.2 國內(nèi)外現(xiàn)狀10-12
- 1.2.1 傳統(tǒng)齒輪副齒面接觸的研究現(xiàn)狀10-11
- 1.2.2 端曲面齒輪齒面接觸的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研究內(nèi)容12
- 1.4 本章小結(jié)12-13
- 2 端曲面齒輪副傳動特性基本理論13-25
- 2.1 齒輪副傳動原理13-14
- 2.2 齒輪副齒頂曲線、齒根曲線14-16
- 2.2.1 非圓柱齒輪齒頂曲線、齒根曲線方程14-15
- 2.2.2 端曲面齒輪齒頂曲線、齒根曲線方程15-16
- 2.3 齒輪副瞬軸面方程16-18
- 2.4 齒輪副重合度理論推導18-20
- 2.4.1 齒輪副的瞬時重合度計算18-19
- 2.4.2 齒輪副齒頂曲線的展開19-20
- 2.4.3 齒輪副重合度計算20
- 2.5 齒輪副的重合度特性分析20-24
- 2.5.1 刀具齒輪參數(shù)對重合度的影響20-22
- 2.5.2 非圓柱齒輪參數(shù)對重合度的影響22-24
- 2.6 本章小結(jié)24-25
- 3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25-47
- 3.1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嚙合傳動接觸特性25-33
- 3.1.1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齒面方程25-27
- 3.1.2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齒面接觸方程27-30
- 3.1.3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齒面接觸分析30-33
- 3.2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承載嚙合傳動接觸特性33-41
- 3.2.1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輪齒受力分析33-35
- 3.2.2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主曲率計算35-37
- 3.2.3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齒面接觸橢圓37-40
- 3.2.4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接觸應力分析40-41
- 3.3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傳動誤差分析41-45
- 3.3.1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傳動誤差推導41-44
- 3.3.2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傳動誤差分析44-45
- 3.4 本章小結(jié)45-47
- 4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47-69
- 4.1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嚙合傳動接觸特性47-52
- 4.1.1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齒面方程47-48
- 4.1.2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齒面接觸方程48-50
- 4.1.3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齒面接觸分析50-52
- 4.2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承載嚙合傳動接觸特性52-60
- 4.2.1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輪齒受力分析52-53
- 4.2.2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主曲率計算53-56
- 4.2.3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齒面接觸區(qū)域56-58
- 4.2.4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接觸應力分析58-59
- 4.2.5 點、線接觸齒輪副接觸應力對比分析59-60
- 4.3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傳動誤差分析60-64
- 4.3.1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傳動誤差推導60-62
- 4.3.2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傳動誤差分析62-64
- 4.4 齒面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軟件的開發(fā)64-68
- 4.4.1 開發(fā)軟件的目的64-65
- 4.4.2 軟件系統(tǒng)設(shè)計65-68
- 4.5 本章小結(jié)68-69
- 5 端曲面齒輪副實驗研究69-83
- 5.1 齒輪副有限元虛擬實驗研究69-74
- 5.1.1 有限元模型建立69-71
- 5.1.2 有限元結(jié)果與分析71-74
- 5.2 齒輪副的加工74-75
- 5.3 齒輪副重合度驗證試驗75-77
- 5.4 齒輪副對滾試驗77-80
- 5.4.1 點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對滾試驗77-79
- 5.4.2 線接觸端曲面齒輪副對滾試驗79-80
- 5.5 齒輪副傳動特性實驗80-81
- 5.6 本章小結(jié)81-83
- 6 結(jié)論與展望83-85
- 6.1 結(jié)論83-84
- 6.2 展望84-85
- 致謝85-87
- 參考文獻87-91
- 附錄91
- A.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91
-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目錄9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輔仁;機床齒輪副機械效率計算方程組[J];機械設(shè)計與制造;2000年03期
2 徐輔仁,賁霖,劉宏志,葉期傳,崔峰;高速齒輪副機械效率與主動輪轉(zhuǎn)速的關(guān)系[J];艦船科學技術(shù);2002年S1期
3 洪清泉,程穎;一種齒輪副模型及其在多體動力學仿真中的應用[J];兵工學報;2003年04期
4 江先澤;重組齒輪副的設(shè)計計算[J];機械工程師;2003年10期
5 李秀蓮;對齒輪副約束屬性的探討和周轉(zhuǎn)輪系基本構(gòu)件定義的商榷[J];機床與液壓;2003年06期
6 郭富魁;從種分槽減速機的改進談優(yōu)化齒輪副參數(shù)的作用[J];有色設(shè)備;2005年03期
7 彭彥,江先澤;多度重組齒輪副的研究[J];機械工程師;2005年08期
8 彭彥,江先澤;重組齒輪副結(jié)構(gòu)型式的研究[J];機械工程師;2005年09期
9 程愛明;張春林;趙自強;;內(nèi)平動齒輪副多齒接觸激勵下的非線性振動周期解特性[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10 程愛明;張春林;趙自強;;內(nèi)平動齒輪副嚙合綜合剛度與系統(tǒng)的分岔特性[J];振動與沖擊;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樂樂;;一種有效調(diào)整齒輪副側(cè)隙的方法[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孫志宏;高志民;莊幼敏;;漸開線齒廓齒輪副引入約束數(shù)目的討論[A];第十三屆全國機構(gòu)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余光偉;白秀榮;王師華;朱勤;張直明;;用有限元三維實體模型分析齒輪副傳動系統(tǒng)的動力學特性[A];第十一屆全國機構(gòu)學年會暨首屆青年機構(gòu)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呂月玲;交錯軸線齒輪設(shè)計理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2 常江;齒輪副的靜、動態(tài)數(shù)值計算與動態(tài)光彈性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成小龍;少齒數(shù)齒輪副嚙合原理與齒輪軸強度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5年
2 王瑤;端曲面齒輪傳動的嚙合特性及承載能力分析[D];重慶大學;2015年
3 樊宇;正交變傳動比端曲面齒輪的加工方法[D];重慶大學;2015年
4 王詮惠;雙模數(shù)節(jié)點外嚙合齒輪副齒間載荷分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5 劉毅;復合運動端曲面齒輪副的設(shè)計與分析[D];重慶大學;2016年
6 顧思家;端曲面齒輪嚙合傳動接觸特性分析[D];重慶大學;2016年
7 姜慧卉;基于矩陣攝動法的行星輪系振動靈敏度分析及優(yōu)化設(shè)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8 鄒佰文;數(shù)據(jù)挖掘在齒輪副磨損狀態(tài)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9 龔海;正交非圓面齒輪副的傳動設(shè)計與特性分析[D];重慶大學;2012年
10 朱學明;齒輪副零側(cè)隙的實現(xiàn)及可控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21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112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