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09:07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首要推動力量。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推進,區(qū)域經濟直接參與全球競爭的腳步日益加快,區(qū)域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成為提升區(qū)域競爭優(yōu)勢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對科技術進步水平進行評價,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科技創(chuàng)新的活動,也為制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政策提了供科學依據。本文主要以陜西省為研究對象,建立了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對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進行了評價。主要工作和結論如下。首先,利用R聚類、因子分析與格蘭杰因果檢驗對評價指標進行了篩選,建立了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其次,采用離差最大化賦權方法確定了各指標權重,并基于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方法測算了各指標的得分,進而建立了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模型;最后對陜西省1999—2008年間的科技進步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根據陜西省科技與經濟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實際現(xiàn)狀,并結合制約陜西省科技發(fā)展的因素提出了促進陜西省科技發(fā)展的政策建議。通過以上工作,得出結論:一是陜西省科技發(fā)展不平衡,科技投入水平與科技產出能力不一致,科技投入與科技對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影響能力相關性較小。原因是陜西省...
【文章來源】:西安科技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科技進步水平指標體系的研究現(xiàn)狀
1.2.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及內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容
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理論基礎
2.1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構建原理
2.1.1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篩選思路
2.1.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2.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
2.2.1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
2.2.2 指標數(shù)據的標準化方法
2.2.3 指標的R 聚類與因子分析方法
3 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篩選
3.1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初步篩選
3.2 評價指標原始數(shù)據的標準化
3.3 基于R 聚類和因子分析的指標篩選
3.3.1 評價指標的R 聚類分析
3.3.2 評價指標的因子分析
3.3.3 基于R 聚類和因子分析的篩選結果
3.4 評價指標的格蘭杰因果檢驗
3.4.1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原理
3.4.2 評價指標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
4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模型的建立
4.1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
4.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評分方法
4.3 科技進步水平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
5 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綜合評價及政策建議
5.1 離差最大化方法對指標權重的測算
5.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得分測算
5.2.1 灰色關聯(lián)度測算指標得分
5.2.2 科技進步水平綜合評價結果
5.3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結果分析
5.4 政策建議
5.4.1 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產出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提高
5.4.2 提高科技成果向現(xiàn)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
6 結論
6.1 主要工作和結論
6.2 研究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工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污染關系的區(qū)域差異分析——基于江蘇省的實證研究[J]. 梁流濤,郭子萍,王海榮.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0(02)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力量結構指標權重計算[J]. 吳天福,鄧華強,伍人濤. 微計算機信息. 2009(16)
[3]產學研合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研究[J]. 霍妍.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10)
[4]創(chuàng)新型大企業(yè)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篩選的階段式綜合算法[J]. 趙金樓,劉國巖.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01)
[5]灰色關聯(lián)度法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篩選及指標權重確定中的應用[J]. 游桂芝,鮑大忠. 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6)
[6]基于元評價的科技進步綜合評價指標分類研究[J]. 楊毅,張曉東.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7]科技創(chuàng)新指標的設計和評價[J]. 孫蘭學. 中國統(tǒng)計. 2007(03)
[8]中國科技人力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研究[J]. 韓伯棠,王瑩.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6)
[9]基于離差最大化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在公路網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 肖新平,李福琴,涂金忠. 公路. 2006(08)
[10]陜西科技優(yōu)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的原因分析[J]. 楊忠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
碩士論文
[1]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技術評價研究[D]. 顧雪松.大連理工大學 2009
[2]土地的出讓方式對房地產價格影響分析[D]. 張曉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5
[3]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指標體系設計和態(tài)勢分析[D]. 羅揚.東南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02619
【文章來源】:西安科技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科技進步水平指標體系的研究現(xiàn)狀
1.2.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及內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容
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理論基礎
2.1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構建原理
2.1.1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篩選思路
2.1.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2.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
2.2.1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
2.2.2 指標數(shù)據的標準化方法
2.2.3 指標的R 聚類與因子分析方法
3 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篩選
3.1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初步篩選
3.2 評價指標原始數(shù)據的標準化
3.3 基于R 聚類和因子分析的指標篩選
3.3.1 評價指標的R 聚類分析
3.3.2 評價指標的因子分析
3.3.3 基于R 聚類和因子分析的篩選結果
3.4 評價指標的格蘭杰因果檢驗
3.4.1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原理
3.4.2 評價指標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
4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模型的建立
4.1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
4.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指標的評分方法
4.3 科技進步水平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
5 陜西省科技進步水平綜合評價及政策建議
5.1 離差最大化方法對指標權重的測算
5.2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得分測算
5.2.1 灰色關聯(lián)度測算指標得分
5.2.2 科技進步水平綜合評價結果
5.3 科技進步水平評價結果分析
5.4 政策建議
5.4.1 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產出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提高
5.4.2 提高科技成果向現(xiàn)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
6 結論
6.1 主要工作和結論
6.2 研究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工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污染關系的區(qū)域差異分析——基于江蘇省的實證研究[J]. 梁流濤,郭子萍,王海榮.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0(02)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力量結構指標權重計算[J]. 吳天福,鄧華強,伍人濤. 微計算機信息. 2009(16)
[3]產學研合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研究[J]. 霍妍.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10)
[4]創(chuàng)新型大企業(yè)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篩選的階段式綜合算法[J]. 趙金樓,劉國巖.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01)
[5]灰色關聯(lián)度法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篩選及指標權重確定中的應用[J]. 游桂芝,鮑大忠. 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6)
[6]基于元評價的科技進步綜合評價指標分類研究[J]. 楊毅,張曉東.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7]科技創(chuàng)新指標的設計和評價[J]. 孫蘭學. 中國統(tǒng)計. 2007(03)
[8]中國科技人力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研究[J]. 韓伯棠,王瑩.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6)
[9]基于離差最大化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在公路網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 肖新平,李福琴,涂金忠. 公路. 2006(08)
[10]陜西科技優(yōu)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的原因分析[J]. 楊忠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
碩士論文
[1]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技術評價研究[D]. 顧雪松.大連理工大學 2009
[2]土地的出讓方式對房地產價格影響分析[D]. 張曉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5
[3]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指標體系設計和態(tài)勢分析[D]. 羅揚.東南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02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026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