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場效應下中國產業(yè)結構升級策略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球價值鏈分工背景下中國貿易利益分配機制研究》(11CJY072)
【分類號】:F12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江靜;劉志彪;;生產性服務發(fā)展與制造業(yè)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升級——以長三角地區(qū)為例[J];南方經濟;2009年11期
2 趙偉;;中國經濟能否實現從無衰退粗放到無衰退集約?——全球經濟視野的中國產業(yè)轉型升級[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年08期
3 王榿倫;;民營企業(yè)國際代工的“市場隔層”問題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安;FDI與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劍壇;;加工貿易對福建省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18期
2 曾貴;;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機制探討[J];財經科學;2011年02期
3 張國勝;胡建軍;;產業(yè)升級中的本土市場規(guī)模效應[J];財經科學;2012年02期
4 李國學;何帆;;全球生產網絡的性質[J];財經問題研究;2008年09期
5 曾蓓;崔煥金;;中國產業(yè)結構演進緣何偏離國際經驗——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解釋[J];財貿研究;2011年05期
6 張國勝;;本土市場規(guī)模與產業(yè)升級:一個理論構建式研究[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1年04期
7 丁蕾;;科研投入、制造業(yè)基礎與發(fā)展中國家加工貿易的產業(yè)升級[J];產業(yè)經濟評論;2010年01期
8 李健;寧越敏;汪明峰;;計算機產業(yè)全球生產網絡分析——兼論其在中國大陸的發(fā)展[J];地理學報;2008年04期
9 林吉雙;汪則翰;;廣東省加工貿易轉型與升級的對策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10 胡彬;;“浙江模式”轉型中的社會資本投資與“戰(zhàn)略再嵌入”[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孔慶江;劉仁平;胡峰;;紡織品跨國代工企業(yè)的知識產權困境及其對策[A];集聚優(yōu)勢 轉型升級——中國產業(yè)國際競爭力評論(第二輯)[C];2009年
2 董俊武;梁輿珊;;外向型企業(yè)逆向國際化的升級路徑:一個分析框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枝田;企業(yè)轉型升級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肖建清;對外開放、產業(yè)集聚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理論模型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趙林飛;全球產業(yè)網絡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和產業(yè)升級[D];東華大學;2010年
4 劉廣生;基于價值鏈的區(qū)域產業(yè)結構升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莊佩君;全球海運物流網絡中的港口城市—區(qū)域[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興瑞;全球價值鏈分工雙面效應下中國縣域產業(yè)升級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崔煥金;全球價值鏈分工與中國產業(yè)結構演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8 張桂梅;價值鏈分工下發(fā)展中國家貿易利益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9 代伊博;生產者服務業(yè)對制造業(yè)發(fā)展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10 羅瑞榮;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中國產業(yè)升級中的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軍;中國生產性服務業(yè)升級路徑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亞男;代工企業(yè)與品牌商合作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探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葛翠翠;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4 崔治林;金融危機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影響及啟示[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5 陳奉磊;基于垂直型價值鏈治理結構的我國制造業(yè)升級路徑分析[D];東華大學;2011年
6 劉光亮;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睿;論中國加工貿易戰(zhàn)略的演進與轉型[D];吉林大學;2011年
8 毛曉玲;金融危機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陳必偉;全球PC生產網絡的分工形態(tài)與利益分配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張小平;加工貿易與城市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夢飛;FDI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倪艷;跨國公司對華直接投資現狀分析及中國企業(yè)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0年03期
3 王育紅,陶勇,黨耀國;外商直接投資(FDI)對江蘇省產業(yè)結構變動的影響[J];商業(yè)研究;2005年20期
4 沙文兵;陶愛萍;;外商直接投資的就業(yè)效應分析——基于協(xié)整理論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07年04期
5 蔣振聲,周英章;經濟增長中的產業(yè)結構變動效應:中國的實證分析與政策含義[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夏先良;中國企業(yè)從OEM升級到OBM的商業(yè)模式抉擇[J];財貿經濟;2003年09期
7 李曉鐘,張小蒂;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長三角地區(qū)工業(yè)經濟技術溢出效應分析[J];財貿經濟;2004年12期
8 程大中;;中國生產者服務業(yè)的增長、結構變化及其影響——基于投入—產出法的分析[J];財貿經濟;2006年10期
9 孫敬水;張蕾;;對外直接投資與進出口貿易關系的協(xié)整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財貿研究;2007年01期
10 楊波,王靜;江蘇省制造業(yè)利用外資的產業(yè)結構升級效應實證分析[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丘國強;外國直接投資(FDI)對中美宏觀經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羅漢;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主要產業(yè)的影響和風險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3 唐志紅;經濟全球化下一國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D];四川大學;2005年
4 吳凡;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5 高遠東;中國區(qū)域經濟增長的空間計量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唐邦勤;西部工業(yè)園區(qū)引資競爭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雪冬;史嶸;;金融保險行業(yè)公允價值變動的市場效應分析[J];科技與管理;2008年06期
2 張華;王向楠;;上海市和重慶市房產稅試點征收的市場效應[J];財會研究;2011年12期
3 蘇寧;;再談市場效應[J];中國民用航空;2007年09期
4 劉家雄;程小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市場效應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年12期
5 馬明;運懷立;;我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市場效應的統(tǒng)計分析[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6 李偉;李勇;;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股價效應理論研究及實證分析[J];經濟師;2009年11期
7 李靖;;商業(yè)銀行品牌定位的市場效應與策略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尚子恒;;土地收儲工作的市場效應與宏觀調控作用[J];現代商業(yè);2011年14期
9 向銳;周韻;李琪琦;;股利政策市場效應的實證分析[J];統(tǒng)計教育;2006年06期
10 蔣俊鋒;;產業(yè)融合趨勢下的彩票業(yè)市場效應分析[J];商業(yè)時代;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國成;隆云滔;;不對稱投資行為的市場效應與計算實驗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趙青華;黃登仕;;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權激勵市場效應——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韓曉舟;張玲;;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的市場效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雷;;品牌專營的市場效應與規(guī)制取向——華潤啤酒整肅經銷渠道的經濟學分析[A];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與開發(fā)促進會2005年會暨“產業(yè)組織與政府規(guī)制”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偉;;談我公司營銷計劃管理如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6-2007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6 李際平;陳喜龍;王義強;譚躍輝;嚴永林;;我國木質顆粒燃料市場突破口分析[A];推動新型工業(yè)化 促進湖南經濟發(fā)展——2007年湖南科技論壇(下)[C];2007年
7 麥勇;;上市公司并購重大信息披露中A股市場效應的實證分析——兼論2009年上海地區(qū)上市公司重組[A];中國的立場 現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8 蘇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業(yè)務創(chuàng)新與綜合營銷:提升銀行市場營銷的兩個階梯[A];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二○○三年度招標課題研究報告匯編[C];2003年
9 姚立杰;;強制采用IFRS的市場效應來自于質量效應還是趨同效應?[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郭天翼;;市場——讀者,讀物出版的起點和目標[A];論責任編輯的工作——中國編輯學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少晨;新紅巖首秀北京車展 市場效應恐明年顯現[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2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資產處 岳曉武;“土地革命”的市場效應[N];中國房地產報;2003年
3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資產處 岳曉武;“土地革命”的市場效應[N];中國房地產報;2003年
4 中汽協(xié)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 特約通訊員 張伯順;各項消費政策 市場效應不一[N];長春日報;2010年
5 北京證券 吳琪;社;鹑胧械氖袌鲂猍N];國際金融報;2001年
6 陳小瑩;兩份文件的市場效應[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報記者 李汝輝;重視小部頭的市場效應[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張揚 江宇;情到深處見市場[N];西南電力報;2002年
9 記者 海花;陜建集團總公司上半年市場效應形勢喜人[N];陜西日報;2001年
10 陳玉娟 李佳翰 DigiTimes;Vista家用版全球開賣[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司傳寧;本地市場效應與產業(yè)空間結構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2 孫麗江;中國對外貿易的本土市場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祁飛;擴大內需與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結構優(yōu)化[D];復旦大學;2011年
4 李亮;上市公司再融資規(guī)模與市場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5 李宜;上市公司年報內控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趙海林;上市公司利益轉移行為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7 崔亮;投資者情緒的統(tǒng)計測評及其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8 羅明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沖擊下的跨市場效應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9 馬明;中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10 金錫珉;國際服務貿易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晶晶;中國對外貿易的“母市場效應”[D];復旦大學;2010年
2 張娜;本地市場效應與區(qū)域收入差距的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2年
3 李若蘭;中國制造業(yè)出口貿易的本土市場效應[D];湖南大學;2012年
4 黃,
本文編號:25397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