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關聯(lián)分析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專項項目(2013JK0106) 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7-0051102) 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資助項目(107-5X1203)
【分類號】:F426.2;F124.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宜勇;池振合;;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誤差修正模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2 尹建華;王兆華;;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1953-2008年數據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07期
3 張優(yōu)智;;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價格月刊;2012年08期
4 陶磊;;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關系——基于狀態(tài)空間模型的變參數分析[J];數理統(tǒng)計與管理;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秀琴;;安徽出口貿易、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實證分析[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2 高山;靳宇恒;;長三角地區(qū)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年04期
3 原艷梅;林振山;陳玲玲;;基于EMD的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關系[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12期
4 鄒沛思;賀燦飛;;長三角地區(qū)能源消費與區(qū)域發(fā)展相互關系及其影響因素[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7期
5 劉夢;;我國居民消費水平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3期
6 秦靜;牛叔文;孫紅杰;胡莉莉;;甘肅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0年03期
7 嚴婧;黃賢金;李穎;張興渝;;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碳排放評價和預測與調控——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qū)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0年01期
8 林琳;;福建省新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李國柱;盧萬合;蔡文香;孫艷君;;基于DEMATEL法的吉林農村能源消費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年07期
10 石賢光;;能源消費對經濟增長影響研究——基于河南省1978~2008年時間序列數據的實證分析[J];北方經貿;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麗琨;張力菠;;基于Granger因果關系的國際原油價格與我國原油進口量互動關系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健;王潤;;福建省能源消費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及2020年能源消費預測[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袁潮清;劉思峰;;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的關系研究[A];第19屆灰色系統(tǒng)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譚志豪;方煒;;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愛平;安和平;王君莉;鄒波;趙棟昌;;貴州省能源消費與人口、經濟增長關系初步研究[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6 吳振信;石佳;;基于STIRPAT和GM(1,1)模型的北京能源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及趨勢預測[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7 蘇屹;張成功;宋俊嬌;;區(qū)域經濟增長與核能發(fā)展相關性及其效率分析[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8 艾明華;;山東省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實證研究[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8卷)[C];2007年
9 萬堅;;基于變參數模型的貴州能源紅利實證研究[A];數量經濟學視野下經濟管理與貴州發(fā)展研究[C];2013年
10 譚志豪;方煒;;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信息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遠新;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董鋒;中國能源效率及能耗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3 肖濤;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4 盧娜;土地利用變化碳排放效應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邵興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下的能源強度及能源回彈效應變化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6 宋梅秋;東北地區(qū)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調整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江金榮;軟投入制約下的中國能源效率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8 董會忠;鋼鐵工業(yè)能源消費與產出關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9 郭四代;中國新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10 劉滿芝;國家煤炭應急儲備規(guī)模和布局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興達;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問題的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2 趙宗花;我國農村正規(guī)金融發(fā)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3 繆仁余;能源效率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差異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4 米倩倩;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視角的河北省能源消費結構研究[D];石家莊經濟學院;2010年
5 燕曉紅;陜西省能源消費及構成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6 覃基廣;吉林省農村信貸效率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怡欣;基于終端消費的能源—經濟—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劉承宇;基于人力資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產率的省際比較[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9 陳靜;我國石油消費對經濟、環(huán)境影響的區(qū)域差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國慶;國際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實證分析[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優(yōu)智;;技術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協(xié)整檢驗——基于1987~2009年的數據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馬超群,儲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xié)整與誤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4年10期
3 韓智勇,魏一鳴,焦建玲,范英,張九天;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xié)整性與因果關系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04年12期
4 吳巧生,成金華,王華;中國工業(yè)化進程中的能源消費變動——基于計量模型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4期
5 林伯強;電力消費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生產函數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6 張唯實;;能源效率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2010年08期
7 楊宜勇;池振合;;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誤差修正模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8 史丹;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進[J];經濟研究;2002年09期
9 趙進文;范繼濤;;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內在依從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7年08期
10 何秀萍;柯俊;;內蒙古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發(fā)展關系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2006年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家一次能源消費結構[J];山西能源與節(jié)能;2008年01期
2 江文;1992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J];能源研究與信息;1994年03期
3 周天洪;北京能源消費結構與發(fā)達國家對比分析[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2年02期
4 ;中國將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比例[J];江西電力;2002年02期
5 馬憲國;俞增盛;;上海市能源消費結構及調整規(guī)劃探討[J];上海節(jié)能;2002年05期
6 田志勇;關忠良;王思強;;能源消費結構分析的熵應用研究[J];中國能源;2008年10期
7 馬曉微;;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演進特征[J];中國能源;2008年10期
8 ;廣東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清潔能源漸唱主角[J];廣東經濟;2009年10期
9 石曉妹;張燕;;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及其環(huán)境效益實證研究[J];河南科學;2010年08期
10 戚紅艷;吳壽平;;廣西能源消費結構與工業(yè)增長的關系實證研究[J];綠色科技;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鐘杰青;;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與減少煤煙污染對策之探討[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耿喜梅;;北京市建設低碳城市與產業(yè)結構、能源消費結構關系探析——以1978—2010年為研究對象[A];2012城市國際化論壇——世界城市:規(guī)律、趨勢與戰(zhàn)略選擇論文集[C];2012年
3 王迪;聶銳;龍如銀;;能源消費結構的戰(zhàn)略調整及其節(jié)能減排效應分析[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王寧;湛必云;劉輝;;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能源消費結構預測[A];第19屆灰色系統(tǒng)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黃曉芳;能源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路徑[N];光明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張一鳴;能源消費結構錯位拖累產業(yè)轉型[N];中國經濟時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鄧琴 通訊員 劉德俊;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N];韶關日報;2009年
4 蔣悅音;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存隱憂[N];中國工業(yè)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張超義;減少煤炭使用量 改善能源消費結構[N];國家電網報;2014年
6 見習記者 闕燕梅;國內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提速[N];期貨日報;2014年
7 本報記者 劉文波;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N];人民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郭惠 姚雷;改變能源消費結構 提高用電比重[N];國家電網報;2013年
9 自治區(qū)政府研究室 呂繼明;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走綠色循環(huán)低碳發(fā)展之路[N];寧夏日報;2014年
10 致公黨市委副主委 劉曉光;加速結構調整 促進節(jié)能降耗[N];撫順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郝新東;中美能源消費結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2 杭雷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均超;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變動對產業(yè)結構影響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洪曉蕓;海南省能源消費結構演變的階段特征及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分析[D];長江大學;2012年
3 馬賢麟;經濟增長進程中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4 夏薪淳;中國區(qū)域能源消費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米倩倩;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視角的河北省能源消費結構研究[D];石家莊經濟學院;2010年
6 曾紅;長沙市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陳賢龍;中國低碳化進程中能源消費結構選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8 李延慶;中國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9 秦聞笛;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馬紅燕;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轉移的Markov鏈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39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