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低碳轉型的進展和經驗
[Abstract]:In recent 20 years, Germany has seen a decoupling trend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nd steady decline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which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recession in East Germany hav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reduction of emissions in Germany, but positiv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Germany's low-carbon transition. 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and reasons of decoupling in East and West Germany are different, they all accord with the law of environmental Kuznitz curve. The main experience of Germany in achieving this decoupling is that measures such as market-oriented reforms have promote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long-term and gradual energy restructuring has reduced 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a variety of means to convey price signals to guide the low-carbon transition, popularize the concept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ke the low-carbon policy widely supported by public opinion and political parties. This reveals that China's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should promote market-oriented reform,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economy, establish an energy system of economy,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pularize low-carbon consciousn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ax means in guiding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作者單位】: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
【基金】: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支持
【分類號】:F15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越石;;世行認為:氣候融資水平與可預見的需求相距甚遠[J];國際融資;2010年01期
2 ;備忘[J];中國對外貿易;2010年01期
3 ;讀者俱樂部[J];小康;2007年12期
4 ;科技前沿[J];企業(yè)家天地;2008年06期
5 奧維爾·謝爾;何樂;;中國不想出頭[J];中國市場;2009年16期
6 陳永昌;;應對氣候變化 發(fā)展低碳經濟[J];北方經貿;2009年09期
7 李飛;莊貴陽;付加鋒;宋玉祥;;低碳經濟轉型:政策、趨勢與啟示[J];經濟問題探索;2010年02期
8 昝月梅;;借鑒國際低碳發(fā)展經驗 推動我國低碳經濟有效發(fā)展[J];經濟論壇;2010年04期
9 薛艷艷;;中國低碳:向世界城市學習什么[J];綠葉;2010年08期
10 王立鶴;龔寒玉;李溪;;“氣候變化”背后的經濟博弈[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梅;孫彤輝;倪家增;;淺析水資源應用及氣候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亞慧;;我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現狀與戰(zhàn)略構思[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3 高貴平;高源;張金良;;走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fā)展之路[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4 唐洵昌;;“氣候變化與防災減災”問題與江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A];生態(tài)學與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生態(tài)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薈萃[C];2004年
5 ;序[A];低碳陜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賀慶棠;;氣候變化與發(fā)展低碳經濟[A];低碳經濟與林業(yè)發(fā)展論——中國林業(yè)學術論壇·第6輯[C];2009年
7 陳穎建;;中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路徑和挑戰(zhàn)[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專輯[C];2009年
8 閆勇;楊娜;;日本區(qū)域低碳社會建設規(guī)劃研究[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熊祥隆;;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新農村和縣域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A];湖南省發(fā)展縣域特色經濟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張厚美;;發(fā)展低碳經濟是廣元實現科學重建的必由之路[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朱雋;氣候變化牽動經濟脈搏[N];人民日報;2005年
2 記者 劉華;亞行:氣候變化對東南亞影響或猛于經濟危機[N];經濟參考報;2009年
3 記者 崔凱 通訊員 付薔;清華協(xié)辦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N];新清華;2010年
4 本報記者 俞駱波;政府主導 部門聯(lián)動 攜手應對[N];中國氣象報;2011年
5 陳歡;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低碳發(fā)展道路[N];中國財經報;2011年
6 李禾;準備好了嗎?以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N];科技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小青;熱議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 關注氣候變化舉措[N];中國環(huán)境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實習記者 方旭燕;氣候變化財金政策待調整?“適應”比“減緩”更重要[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9 楊川梅;當氣候之“暖”遭遇經濟之“冷”[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10 毛曉剛;應對氣候變化需化為全民意識和行動[N];北京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林俊善;韓國低碳綠色成長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艾軼倫;清潔發(fā)展機制下國際經濟合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汝醒君;中國和歐盟低碳發(fā)展比較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4 葉衛(wèi)華;全球負外部性的治理:大國合作[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賈甲;中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李國志;基于技術進步的中國低碳經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7 姚云飛;中國減排成本及減排政策模擬: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楊飛龍;中國產業(yè)結構低碳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博媛;八國集團遵約狀況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李佳澍;氣候變化對我國相關產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王彬;發(fā)達國家低碳經濟轉型的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0年
4 李穎;德國低碳經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哈月嬌;社會經濟排放情景的降尺度與變尺度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6 潘朝輝;清潔發(fā)展機制與西部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潘月紅;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山東省低碳經濟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郭一文;人口消費行為對低碳經濟發(fā)展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1年
9 李秀鋒;基于能源利用的河北省發(fā)展低碳經濟的實證分析[D];石家莊經濟學院;2011年
10 董冬;日本低碳經濟發(fā)展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53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5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