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深化與我國產業(yè)結構轉型——基于中國1987—2009年29省數據的研究
本文選題:資本深化 + 產業(yè)結構。 參考:《經濟學家》2014年03期
【摘要】:投資導致的資本深化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谠诜瞧胶庠鲩L模型和現有國內外研究基礎上構建的理論假說,本文運用1987—2009年中國29個省(直轄市)的面板數據分析了資本深化對產業(yè)結構轉型的影響。為了避免動態(tài)面板估計偏誤,本文采用系統廣義矩估計(systemGMM)方法解決了數據中存在的內生性問題。研究結果發(fā)現,資本勞動比的增長能夠顯著地促進地區(qū)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地方政府擁有的財政權力被削弱時,產業(yè)結構轉型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因此,我國在未來一段時間應該保持適當的投資增速,這在穩(wěn)定增長的同時,也有利于產業(yè)結構調整。
[Abstract]:Capital deepening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unbalanced growth model and the exis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 deepening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9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rom 1987 to 2009.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systemGMM)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endogenous problem in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capital labor ratio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hen the loc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power is weaken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China should maintain an appropriate investment growth rate in the next few years, which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le maintaining steady growth.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研究院、經濟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適宜技術、結構失衡與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批準號:11JJD790033)
【分類號】:F121.3;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若谷;干春暉;余典范;;轉型期中國經濟增長的產業(yè)結構和制度效應——基于一個隨機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0年02期
2 沈坤榮,李劍;中國貿易發(fā)展與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2003年05期
3 胡向婷,張璐;地方保護主義對地區(qū)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理論與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5年02期
4 黃茂興;李軍軍;;技術選擇、產業(yè)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09年07期
5 劉宇;;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yè)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7年01期
6 孫軍;;需求因素、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結構演變[J];南開經濟研究;2008年05期
7 張軍;金煜;;政府間財政改革、金融深化與中國的地區(qū)差距:脫落的環(huán)節(jié)(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6年01期
8 徐朝陽;;工業(yè)化與后工業(yè)化:“倒U型”產業(yè)結構變遷[J];世界經濟;2010年12期
9 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10期
10 張國強;溫軍;湯向俊;;中國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與產業(yè)結構升級[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軍民;張欣然;李茹茹;李彩霞;;新疆經濟轉型與產業(yè)結構轉移互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7期
2 陳樹文;孫彥玲;;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6年09期
3 熊妍婷;黃寧;王華明;;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對外開放與能源技術效率提升[J];商業(yè)研究;2010年09期
4 晉盛武;王圣芳;;貿易與環(huán)境質量: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10期
5 邵全權;;中國保險業(y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影響——基于單方程估計和系統估計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2年04期
6 張學鵬;;淄博市產業(yè)結構調整問題研究[J];才智;2010年08期
7 王玉;;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路徑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8 向波;;中國全要素生產率變動趨勢的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17期
9 劉磊;;FDI對新疆三次產業(yè)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分布滯后模型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3期
10 趙陽;;山東省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投資支持策略[J];中國城市經濟;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積累與技術進步——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源泉的檢驗[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馬中;;CO_2減排對中國省際生產率的影響[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陳震;尤建新;馬軍杰;盧超;;技術進步對我國碳排放績效影響動態(tài)效應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黃新飛;;貿易開放度、產業(yè)專業(yè)化和中國經濟增長:理論和實證分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鄭若谷;干春暉;余典范;;中國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研究[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6 劉慶和;;1949-2008年貴州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產函數模型的核算[A];新機遇·新臺階·新跨越——數量經濟學視野下貴州自我發(fā)展能力回顧與展望:2010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年會數量經濟學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正良;;產品結構、貿易方式與出口貿易的增長效應——基于江蘇案例的計量檢驗[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顥瀚;張明之;;長江三角洲經濟成長階段與合作創(chuàng)新之路[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中)[C];2007年
9 沈坤榮;蔣銳;;中國城市化對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A];2006中國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高層論壇暨第七屆江蘇城市發(fā)展論壇論文匯編[C];2006年
10 蘭宜生;;試論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勞動密集型產品[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4)[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妮;老撾對外貿易影響經濟增長的經驗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2 丁業(yè)震;國有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利益沖突與重組績效[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楊博瓊;FDI對東道國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D];南開大學;2010年
5 袁其剛;我國貿易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6 燕安;我國人力資本與區(qū)域經濟增長差異趨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艷;中國服務業(yè)FDI的技術溢出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肖建清;對外開放、產業(yè)集聚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理論模型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9 熊珍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宏霞;中國地方政府投資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棟;信息化對能源強度變動影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康瀟丹;下游企業(yè)損失厭惡對重大裝備制造業(yè)技術升級的約束機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譚肖肖;中國對外開放戰(zhàn)略演進及新開放觀探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楊巨;初次收入分配、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潛力[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國峰;人民幣匯率變動與產業(yè)結構調整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史蕾;新中國科左后旗民族貿易發(fā)展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唐成偉;中國制造業(yè)區(qū)域分工:水平及演進[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8 白金鑫;外商直接投資對江蘇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9 王盛華;政府行政介入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的經濟學分析[D];石河子大學;2010年
10 王文秀;我國地區(qū)市場分割成因與福利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冉茂盛;毛戰(zhàn)賓;;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林毅夫,董先安,殷韋;技術選擇、技術擴散與經濟收斂[J];財經問題研究;2004年06期
3 陸長平;對新古典經濟學技術選擇“悖論”的理論反思[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03期
4 魏下海;李樹培;;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與區(qū)域經濟增長——基于分位數回歸方法的經驗研究[J];財貿研究;2009年05期
5 黃茂興;李軍軍;;海峽西岸經濟區(qū)技術選擇與產業(yè)結構升級的關聯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劉偉,李紹榮;中國的地區(qū)經濟結構與平衡發(fā)展[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4期
7 干春暉;鄭若谷;;改革開放以來產業(yè)結構演進與生產率增長研究——對中國1978~2007年“結構紅利假說”的檢驗[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年02期
8 劉軍;人力資本配置與產業(yè)結構演進關系[J];改革與戰(zhàn)略;2003年01期
9 孫焱林;我國出口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0年02期
10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瑞坤;;安徽省產業(yè)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年09期
2 劉致良;;資本深化、全要素生產率與中國住宿餐飲業(yè)增長[J];旅游學刊;2009年06期
3 張輝;王曉霞;;北京市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9年04期
4 潘明清;;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產業(yè)結構變遷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價格月刊;2010年01期
5 丁從明;陳仲常;;金融深化、資本深化及其互補性研究[J];財經研究;2006年01期
6 劉偉;張輝;;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產業(yè)結構變遷和技術進步[J];經濟研究;2008年11期
7 孔慶洋;余妙志;張超杰;;中國工業(yè)深化和技術進步——地區(qū)視角的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9年02期
8 郭小東;劉長生;簡玉峰;;政府支出規(guī)模、要素積累與產業(yè)結構效應[J];南方經濟;2009年03期
9 楊俊;邵漢華;;資本深化、技術進步與全球化下的勞動報酬份額[J];上海經濟研究;2009年09期
10 王海軍;;FDI與中國產業(yè)結構變遷:協整檢驗與分析[J];技術經濟;200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黎貴才;盧荻;;資本深化、資源約束與中國經濟可持續(xù)增長[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戰(zhàn)略思維(2011)[C];2011年
2 劉啟華;戈海軍;;技術科學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變遷——二者相關性的統計計量研究[A];“工程科技論壇”暨首屆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工程哲學委員會學術年會工程哲學與科學發(fā)展觀論文集[C];2004年
3 羅光強;曾福生;曾偉;;產業(yè)結構變遷對湖南經濟增長波動的影響[A];湖南省經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濟協調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曙光;;市場分割、資本深化和教育深化——關于就業(yè)問題的進一步思考[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曹陽;;就業(yè)壓力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漸進性[A];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C];1996年
6 楊文舉;;中國1990年以來的地區(qū)經濟差距演變——基于適宜技術理論的經驗闡釋[A];“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與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賴存理;金汝斌;;影響浙江勞動就業(yè)的因素分析[A];探索與創(chuàng)新——浙江省勞動保障理論研究論文精選(第二輯)[C];2002年
8 戴平生;陳建寶;;我國省域工業(yè)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及其影響因素實證分析[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屆學術年會——經濟改革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劉渝琳;白艷蘭;;金融深化影響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英杰;增加就業(yè)還需加速推進資本深化[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課題組組長 楊忠直 課題組成員 杜德軍 姚林如 李莉;就業(yè)難:產業(yè)資本與勞動力失配[N];中國信息報;2007年
3 報告方:高盛訪華團 執(zhí)筆人:梁江;中國投資的高速增長是可持續(xù)的[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4 羅楚亮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用工荒”仍是短期現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劉洪恩 實習生 金紅蕾;華強北鋪位租金10年漲10倍[N];深圳商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林春霞 張李源清;“用工荒是個好現象”[N];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
7 王智勇;彈性:就業(yè)政策的取向[N];中國財經報;2006年
8 中信證券 蘇創(chuàng) 馬青 陳濟軍 劉可;高投資率還將繼續(xù) 宏觀調控意在改善管理體制[N];中國工業(yè)報;2007年
9 實習生 李春燕 本報記者 盧曉平;高盛:中國投資高速增長可持續(xù)[N];上海證券報;2006年
10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張斌;中國就業(yè)結構性矛盾何在[N];中國財經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凌;產業(yè)結構變遷對區(qū)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影響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10年
2 馬汴京;我國地區(qū)經濟差距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陳勇;勞動力剩余條件下的資本深化[D];復旦大學;2007年
4 蔣長流;中國經濟高增長時期資本深化與資本生產率變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朱軼;技術進步、資本深化與就業(yè)變動:中國實證與區(qū)域比較[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張廣斌;產業(yè)結構變遷與匯率制度選擇[D];天津財經大學;2008年
7 陶洪;勞動生產率分解理論及其在我國工業(yè)領域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8 蒲艷萍;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增長、就業(yè)與公共政策[D];重慶大學;2006年
9 黃小勇;江西工業(yè)化進程的勞動力就業(yè)效應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楊文舉;適宜技術理論與中國地區(qū)經濟差距的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婕;資本深化、勞動力異質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yè)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1年
2 趙金彥;廣西產業(yè)結構變遷的動力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俞建濃;政府干預、資本深化與就業(yè)彈性:理論與經驗證據[D];浙江大學;2013年
4 趙曉秋;資本深化對FDI影響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王健;產業(yè)結構變遷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黃曉璐;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7 劉潤生;能源消耗與產業(yè)結構變遷[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王中榮;科技進步推動產業(yè)結構發(fā)展的定量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顧翔;安徽省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10 唐茂林;人力資本配置制度變遷動力研究[D];三峽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875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8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