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調節(jié)效應的實證研究
本文選題:城鄉(xiāng)收入差距 + 社會保障。 參考:《經(jīng)濟體制改革》2014年06期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一直備受關注,而在探討如何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過程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實現(xiàn)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調節(jié),似乎已經(jīng)逐漸被當作一條"鐵律"。然而,在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是否相應地受其正面影響而縮小了,則一直缺乏相關的經(jīng)驗研究結果予以支持。本文以VAR模型對兩者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社會保障水平在較短時期內發(fā)揮了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作用,但很快就改變了作用路徑,變?yōu)閷Τ青l(xiāng)收入差距起著擴大的效果。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widening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how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we should perfec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achieve the adjustment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t'seems that it has gradually been regarded as an "iron law".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ethe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en narrowed by its positive impact,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to support it. This paper tes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by using VAR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the income gap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it changes the path of action quickly. Change to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the effect of widening.
【作者單位】: 廣東金融學院經(jīng)濟貿(mào)易系;廣東金融學院人口與勞動就業(yè)研究所;中共大連市委黨校;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生代農(nóng)民工消費行為中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因素及效應研究”(13CJY026) 廣東金融學院課題“廣州市農(nóng)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基于經(jīng)濟增長的視角”(13RCTJ00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12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筱欣;江華;;基于勞勒-盧卡斯原理的城鄉(xiāng)社會保障公平實證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1期
2 何立新;潘春陽;;破解中國的“Easterlin悖論”:收入差距、機會不均與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3 李宏;;社會保障對居民儲蓄影響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經(jīng)濟學家;2010年06期
4 袁志剛,宋錚;人口年齡結構、養(yǎng)老保險制度與最優(yōu)儲蓄率[J];經(jīng)濟研究;2000年11期
5 陳錫文;;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要為解決“三農(nóng)”問題做出更大貢獻[J];經(jīng)濟研究;2011年10期
6 趙人偉;李實;;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城市、農(nóng)村和區(qū)域——西安國際研討會述評[J];改革;1992年02期
7 蔡f ;;全球化、經(jīng)濟轉型與中國收入分配優(yōu)化的政策選擇[J];改革;2006年11期
8 楊宜勇;池振合;;我國收入分配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稅務研究;2010年09期
9 邱曉華,萬東華;近十年我國收入分配的特征、問題與對策[J];統(tǒng)計研究;1990年02期
10 楊翠迎;被征地農(nóng)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分析與評價——以浙江省10個市為例[J];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文靜;侯軍岐;;失地農(nóng)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障問題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15期
2 劉紅梅;王克強;;我國部分地區(qū)土地基本生活保障向社會保險過渡的實踐——公共財政建設過程中的農(nóng)村社會保險制度建設[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王曉潔;饒愛民;;被征地農(nóng)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09期
4 趙曉芳;;中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新模式[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張彬;;我國商業(yè)銀行高儲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9年06期
6 邢志平;;轉軌時期中國居民消費率持續(xù)下降研究——基于消費支出的不確定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0期
7 張成華;鄭則文;;人口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綜述[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01期
8 李俊青;袁宏運;柯力涵;;天津市“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支付方式精算分析[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12期
9 胡秋明;;養(yǎng)老金制度運行機理的經(jīng)濟學分析——基于內部收益率的比較分析[J];財經(jīng)科學;2008年06期
10 龐明川;;中國的投資效率與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7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海君,吳次芳;論失地農(nóng)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2 史耀疆;崔瑜;;公民公平觀及其對社會公平評價和生活滿意度影響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3 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4 宏觀經(jīng)濟研究院社會所課題組;常興華;;完善收入分配機制的政策建議[J];宏觀經(jīng)濟管理;2009年04期
5 孫興玲;;正確認識低收入群體的相對剝奪感[J];河南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6 權衡;居民收入流動性與收入不平等的有效緩解——收入流動性理論與實證分析框架[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3期
7 王海港;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際流動[J];經(jīng)濟科學;2005年02期
8 胡和立;1988年我國租金價值的估算[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1989年05期
9 馬丁·費爾德斯坦;中國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1999年02期
10 朱正清 ,黃靜茹 ,邵磊;羅伯特·盧卡斯經(jīng)典著作簡介[J];經(jīng)濟學動態(tài);1997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主持人 本報記者 馮蕾 顏維琦;[N];光明日報;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文輝;杜長宇;;對社會保障水平的理性思考[J];經(jīng)濟論壇;2007年13期
2 楊洪文;;關于社會保障水平的幾點思考[J];知識經(jīng)濟;2008年07期
3 馮臻;米存;;簡述我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的選擇[J];消費導刊;2008年09期
4 劉暢;;社會保障水平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jīng)濟;2008年03期
5 邱江艷;黎玉柱;;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J];當代經(jīng)濟(下半月);2008年05期
6 梁金剛;;論社會保障水平的幾個問題[J];勞動保障世界;2008年11期
7 王宏麗;;對社會保障水平的理性思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09期
8 齊立云;申社芳;;社會保障水平的評估指標分析[J];發(fā)展;2010年08期
9 胡成;黃慶杰;;關于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研究與思考——基于國際比較和分析[J];中國經(jīng)貿(mào)導刊;2010年18期
10 李宏;林俏;;社會保障水平選擇與演變的倒U軌跡驗證[J];價格月刊;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尹世杰;馬伯鈞;;論提高社會保障水平[A];當今中國經(jīng)濟學八大理論熱點[C];1994年
2 李建新;;北京社會保障水平、問題與對策[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3 ;浙江社會保障水平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聯(lián)研究[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暨“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課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4 馬斌;宋戍燕;;廣東省社會保障適度水平及其預測[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程明錦;李應韶;胡于紅;;關于提高煤炭行業(yè)職工收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探討[A];第七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06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鄭風田;阮榮平;劉力;;風險、社會保障與農(nóng)村宗教信仰[A];經(jīng)濟學(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剛;孝義市“五措”并舉提升社會保障水平[N];呂梁日報;2010年
2 肖文君;努力提高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N];青海日報;2010年
3 徐世旺 李鋒;山陽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N];商洛日報;2010年
4 實習生 孫銘韓 記者 孫春艷;著力提高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N];吉林日報;2012年
5 林寶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jīng)濟研究所;完善制度設計 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記者 高菲 實習生 張;社會保障水平喜憂參半[N];寧夏日報;2007年
7 殷建光;無需顧后才可瞻前[N];人民法院報;2009年
8 記者 潘園園;我省老年社會保障水平穩(wěn)步提高[N];福建日報;2009年
9 首席記者 李玉亮;城市居民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N];萊蕪日報;2009年
10 閆照俠 張勇;康巴什新區(qū)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N];鄂爾多斯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歐陽瓊;中國社會保障地區(qū)差異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鳳蓮;社會保障水平的綜合測定與評價[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董革慧;廣東省社會保障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D];暨南大學;2011年
3 劉超群;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區(qū)域差異分析及協(xié)調發(fā)展對策研究[D];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4 李致;陜西省社會保障水平的實證分析[D];西北大學;2013年
5 張在萍;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的測定與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6 陳官燦;中國農(nóng)村社會保障水平的評估及其經(jīng)濟效應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7 賀曉梅;北京市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性實證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0年
8 曹琦;山西省社會保障水平分析[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白立洋;社會保障水平的倫理分析[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10 徐紅芬;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及適度水平的統(tǒng)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050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0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