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能源效率動態(tài)演化及其驅動因素研究——以豫、鄂、粵三省為例
本文選題:能源效率 + 超效率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 參考:《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摘要】:提升區(qū)域能源效率是完成國家節(jié)能降耗目標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2001—2012年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運用超效率DEA視窗分析方法測算河南省、湖北省和廣東省的能源效率,通過1階N變量的灰色系統(tǒng)模型(GM(1,N)模型)分析區(qū)域能源效率演化的驅動因素。結果表明:河南省和湖北省的能源效率呈現(xiàn)先下滑后上升的演化趨勢;廣東省能源效率在考察的3個省份中一直處于領先水平,呈現(xiàn)平穩(wěn)發(fā)展的演化態(tài)勢;對河南省和廣東省能源效率影響最大的正向促進因素均為工業(yè)結構,對湖北能源效率影響最大的正向促進因素為城市化,而經濟結構則是河南省、湖北省和廣東省能源效率提升的最突出制約因素。根據(jù)研究結果,不同地區(qū)應該根據(jù)各自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
[Abstract]:Improving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main method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1 to 2012,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Henan, Hube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super-efficiency DEA window analysis metho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grey system model of the first order N variable and the GM1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Henan Province and Hubei Province is declining first and then rising,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level in the three provinces investigated, showing a steady evolution tre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ve promoting factor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Henan provinc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the urbanization is the most positive factor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Henan Province. Hubei Provinc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energy efficiency promotion most prominent restriction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fic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huán)境研究所;
【基金】:河南省重點軟科學研究計劃基金資助項目(102400410001)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一般課題(2013C20) 2014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資助項目(2014CJJ047)
【分類號】:F124;F206;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艷麗;李強;;對外開放度與中國工業(yè)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業(yè)行業(yè)面板數(shù)據(jù)[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王玉燕;林漢川;;我國西部地區(qū)能源效率:趨同、節(jié)能潛力及其影響因素[J];經濟問題探索;2013年04期
3 周睿;;中國能源效率測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4年05期
4 楊冕;楊福霞;陳興鵬;;中國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實證檢驗[J];資源科學;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磊;季民河;;我國能源強度空間分布的集聚性分析[J];財經科學;2012年02期
2 姜磊;季民河;;基于空間異質性的中國能源消費強度研究——資源稟賦、產業(yè)結構、技術進步和市場調節(jié)機制的視角[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1年04期
3 王喜平;陳博;;河北省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北方經貿;2012年11期
4 張檳;衡杰;;我國能源效率綜合評價[J];市場經濟與價格;2013年08期
5 馮博;王雪青;;中國建筑業(yè)能源經濟效率與能源環(huán)境效率研究——基于SBM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的兩階段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6 姜磊;;市場化對中國能源消費強度調節(jié)作用的實證研究——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2年06期
7 司江偉;徐洪靜;;山東省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4期
8 雷曄;;基于灰色關聯(lián)理論的中國區(qū)域能源強度差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8期
9 張檳;衡杰;;我國能源效率綜合評價[J];財經理論研究;2013年02期
10 陳芳;;基于DEA模型的中國省際節(jié)油潛力實證分析[J];綠色科技;2014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冕;生產要素/能源品種替代對中國節(jié)能減排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2 趙奧;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效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馬玉龍;基于因子約束錐DEA模型的省際石油、天然氣開采業(yè)經營績效評價[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2 張津;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行業(yè)能源強度影響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3 周子元;基于DEA的企業(yè)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3年
4 姜曄;環(huán)境約束下中國省際能源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5 陳東東;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地區(qū))FDI對能源效率的影響研究[D];海南大學;2014年
6 楊莎;促進我國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的稅收政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3年
7 江世浩;青島市工業(yè)能源強度變化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資本、R&D與中國能源效率[J];財貿經濟;2008年09期
2 熊妍婷;黃寧;;對外開放與工業(yè)行業(yè)能源技術效率——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分析[J];當代財經;2010年09期
3 王群偉;周德群;;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變動的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7期
4 吳巧生,成金華,王華;中國工業(yè)化進程中的能源消費變動——基于計量模型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4期
5 史丹;;中國能源效率的地區(qū)差異與節(jié)能潛力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10期
6 袁曉玲;張寶山;楊萬平;;基于環(huán)境污染的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年02期
7 李未無;;對外開放與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個工業(yè)行業(yè)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06期
8 李廉水;周勇;;技術進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嗎?——基于中國工業(yè)部門的實證檢驗[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9 魏楚;沈滿洪;;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基于DEA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10 史丹;吳利學;傅曉霞;吳濱;;中國能源效率地區(qū)差異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shù)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林;;節(jié)能的有效途徑:提高能源效率[J];環(huán)境經濟;2006年06期
2 劉則淵;徐國泉;;關于中國能源效率革命的構想[J];煤炭經濟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所在[J];上海節(jié)能;2007年03期
4 孫鴻年;;企業(yè)能量平衡——通向強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寧波節(jié)能;2007年01期
5 張珍花;王鵬;;中國一次能源結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年22期
6 鄭暢;;長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較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年24期
7 師博;張良悅;;我國區(qū)域能源效率收斂性分析[J];當代財經;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滿洪;;能源效率研究發(fā)展及趨勢:一個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邵楓偉;;我國能源效率問題及對策建議[J];管理觀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國能源效率分析[J];中國能源;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國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國煤炭企業(yè)100強分析報告[C];2005年
2 葉甜;張宏武;;中國各省區(qū)能源效率比較及變化因素分析[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榮斌;喬敏;;能源效率對節(jié)能降耗影響的研究[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C];2013年
4 李國璋;江金榮;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與環(huán)境污染關系研究[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王治平;;中國區(qū)域能源效率評價與分類[A];中國化工學會2011年年會暨第四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節(jié)能節(jié)水減排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國浮法玻璃行業(yè)能源效率初步調查報告[A];2007中國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吳舒;;能源效率標準的市場準入發(fā)展趨勢分析[A];市場踐行標準化——第十一屆中國標準化論壇論文集[C];2014年
8 龐淑娟;邵燕敏;汪壽陽;;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國區(qū)域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A];社會經濟發(fā)展轉型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趙婭;;中國能源效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張坤民;;低碳經濟與提高能效[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1)[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煥斌;南非將出臺能源效率戰(zhàn)略[N];科技日報;2004年
2 王英斌;英國公布能源效率戰(zhàn)略[N];中國能源報;2012年
3 記者陳特安;加頒發(fā)能源效率獎[N];人民日報;2003年
4 記者 黃勇;“亞洲工業(yè)能源效率指南”發(fā)布[N];中國環(huán)境報;2006年
5 楚新 編譯;德國企業(yè)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劉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齊下[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7 羅佐縣;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國石化報;2006年
8 崔茉邋周曉倩;提高能源效率 發(fā)展清潔能源[N];中國石油報;2008年
9 羅伯特·艾爾斯 本杰明·瓦爾;提升能源效率就是為經濟引擎加油[N];中國商報;2009年
10 孟華;發(fā)達國家將提高能源效率納入戰(zhàn)略決策值得借鑒[N];中國信息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金榮;軟投入制約下的中國能源效率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2 魏楚;中國能源效率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徐國泉;中國能源效率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楊正林;中國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高大偉;國際貿易技術溢出對中國能源效率的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6 董鋒;中國能源效率及能耗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參數(shù)前沿方法的中國省際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8 朱文超;中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能源效率及經濟結構調整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9 李激揚;技術進步視角下中國能源效率的測算與實證分析[D];湖南大學;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術進步與市場化改革的中國能源效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曉彬;中國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王珊珊;我國能源效率指標及提升對策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3 韓聰;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王敏;低碳經濟下中國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5 李芳;江蘇省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1年
6 張維維;中國區(qū)域能源效率收斂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喬妮;工業(yè)行業(y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趨同與趨異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9 汪德興;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10 馬蔥;基于環(huán)境污染的中國區(qū)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9282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2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