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貧困測度的多維方法和實證應用
本文選題:多維貧困 + 貧困缺口 ; 參考:《中國軟科學》2015年07期
【摘要】:通過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維貧困測度方法,利用1991-2011年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數據(CHNS),選擇了5個維度共12個指標,分析了中國多維貧困的廣度、深度(貧困缺口)和強度(不平等),并進行了城鄉(xiāng)分解和對比。結果發(fā)現:中國多維貧困的下降主要發(fā)生在考察期的后10年,盡管城市和農村的多維貧困都明顯下降,但城鄉(xiāng)不平衡仍然存在;相對于貧困廣度而言,貧困缺口和貧困人口內部不平等的改善程度更大。在分析了多維貧困的致因后,文章探討了減輕多維貧困的政策選擇。
[Abstract]:By us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 method proposed by Alkire and Foster 2011, and using the data of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from 1991 to 2011, we selected 12 indexes of 5 dimensions, and analyzed the breadth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 Depth (poverty gap) and intensity (inequality) were broken down and compare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line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 mainly occurred in the last 10 years of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Although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urban-rural imbalance still exists,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breadth of poverty. The poverty gap and inequality within the poor population have improved to a greater extent. Afte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licy options for reducing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作者單位】: 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前中國農村多維貧困的測度與反貧困政策研究”(11BJL04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羅爾斯正義原則視角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獨立性重構研究”(14YJAZH075)
【分類號】:F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鄒薇;方迎風;;怎樣測度貧困:從單維到多維[J];國外社會科學;2012年02期
2 郭熙保;羅知;;論貧困概念的演進[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1期
3 高艷云;馬瑜;;多維框架下中國家庭貧困的動態(tài)識別[J];統計研究;2013年12期
4 鄒薇;方迎風;;關于中國貧困的動態(tài)多維度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春梅;路宏偉;;江蘇“脫貧攻堅”工程解讀[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2 彭紅碧;;中國農村貧困現狀及影響因素[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1期
3 劉廷華;;反貧困的法律途徑[J];長江論壇;2011年05期
4 周光輝;;當前中國社會真正的公共問題及其分析視角[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07年00期
5 劉廷華;;反貧困的法律途徑[J];福建法學;2011年03期
6 斯麗娟;;以工代賑在農村扶貧開發(fā)中的效益——基于甘肅省以工代賑政策實施的調查[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7 馬新文;;阿瑪蒂亞·森的權利貧困理論與方法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8 侯卉;王娜;王丹青;;中國城鎮(zhèn)多維貧困的測度[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2年12期
9 王艷慧;錢樂毅;段福洲;;縣級多維貧困度量及其空間分布格局研究——以連片特困區(qū)扶貧重點縣為例[J];地理科學;2013年12期
10 張全紅;周強;蔣峗;;中國省份多維貧困的動態(tài)測度——以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中的9省為例[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洪興建;齊寧林;皇甫俊麗;;中國農村多維貧困測度與維度分解[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14卷)[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軍;基于水資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農村減貧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2 趙新龍;農民最低生活保障權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成卓;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發(fā)展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4 莫X;職業(yè)教育對中國西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貢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郭佩霞;涼山彝區(qū)政府反貧困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6 張青;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鄭志龍;馬克思主義視野下我國貧困與反貧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8 孫貴珍;河北省農村信息貧困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朱霞梅;反貧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肖艷輝;社會救助國家責任模式比較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紅麗;我國農村居民家庭脆弱性測度[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2 徐勤山;三都水族地區(qū)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州民族學院;2011年
3 徐凡;白水江自然保護區(qū)周邊社區(qū)貧困和自然資源利用的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4 姚朝玉;對我國當前利益群體矛盾的道德思考[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文娟;農村勞動力流動與緩解貧困[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蘭小偉;生計發(fā)展取向的社會工作服務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
7 岳要鵬;權利、機會與貧困農民的代際更替[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帆;我國西部地區(qū)“參與式”反貧困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劉強;收入增長與收入分配對我國城市減貧的影響[D];蘭州商學院;2012年
10 劉永勝;社會支持對家庭貧困程度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尚衛(wèi)平;姚智謀;;多維貧困測度方法研究[J];財經研究;2005年12期
2 烏德亞·瓦格爾,劉亞秋;貧困再思考:定義和衡量[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3 王朝明;胡棋智;;中國收入流動性實證研究——基于多種指標測度[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4 杜鳳蓮;孫婧芳;;經濟增長、收入分配與減貧效應——基于1991-2004年面板數據的分析[J];經濟科學;2009年03期
5 陳立中;;轉型時期我國多維度貧困測算及其分解[J];經濟評論;2008年05期
6 萬廣華;張茵;;收入增長與不平等對我國貧困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6年06期
7 夏慶杰;宋麗娜;Simon Appleton;;中國城鎮(zhèn)貧困的變化趨勢和模式:1988—2002[J];經濟研究;2007年09期
8 羅楚亮;;農村貧困的動態(tài)變化[J];經濟研究;2010年05期
9 葉初升;趙銳;;中國農村的動態(tài)貧困:狀態(tài)轉化與持續(xù)——基于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微觀數據的生存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10 萬廣華;章元;;我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準確預測貧困脆弱性?[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錦;李增欣;楊湘江;;從不同的視角看全球不平等[J];消費導刊;2008年08期
2 愛德華·米利班德;邢立軍;;不平等為何重要?[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04期
3 尹恒;李實;鄧曲恒;;中國城鎮(zhèn)個人收入流動性研究[J];經濟研究;2006年10期
4 任太增;王現林;;權利不平等與城鄉(xiāng)差距的累積[J];財經科學;2008年02期
5 曹榮湘;數字鴻溝引論:信息不平等與數字機遇[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06期
6 克里斯蒂昂·莫里森,王新霞;不平等、貧困與全球化[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06期
7 劉窮志;;間接稅歸宿的累退性與居民收入不平等[J];經濟管理;2011年01期
8 吳敏;;試論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的不平等思想[J];知識經濟;2012年15期
9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潘勤華;高健;;論我國收入不平等與教育不平等的相關性[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2 姜孝宇;;關于科學技術應用與人類社會不平等之思考[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3 張曉波;;中國教育和醫(yī)療衛(wèi)生中的不平等問題[A];經濟學(季刊)第2卷第2期(總第6期)[C];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京華;論我國高校招生不平等的現象及原因[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張鵬;自然天賦不平等的批判[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50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5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