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視角下的剩余索取權(quán)分配測度
本文選題:信息不對稱 + 議價能力; 參考:《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diào)查(CGSS)2013微觀層面數(shù)據(jù),本文借助雙邊隨機邊界模型測度勞資雙方議價能力對剩余索取權(quán)分配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信息不對稱使得勞動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勞動報酬與企業(yè)愿意支付的最高勞動報酬之間存在剩余,這一剩余的分配主要取決于勞資雙方在談判中議價能力的大小。具體而言,勞動者的議價能力使其獲得的勞動報酬高出基準勞動報酬17.69%,企業(yè)的議價能力使其支付的勞動報酬低于基準勞動報酬23.59%,兩者的博弈結(jié)果使勞動者獲得的實際勞動報酬比基準勞動報酬低5.90%。從樣本異質(zhì)性來看,國有企業(yè)及其員工的議價能力均是最弱的,外資企業(yè)及其員工的議價能力均是最強的,而外資企業(yè)獲得的勞動報酬凈剩余最大。此外,勞動合同、工會對勞動者的剩余獲取能力的影響并不明顯;谶@樣的現(xiàn)實,勞動者在薪酬談判中的信息劣勢地位不利于中國勞動報酬占GDP比重的提高,因此保障和提高勞動者的剩余索取權(quán)成為破解勞資經(jīng)濟利益分配不公平難題的政策著力點所在。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data of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CGSS) 2013,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bargaining power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claim by means of bilateral stochastic boundary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makes the laborer willing to accept the minimum labor reward and the enterprise willing to pay the highest labor compensation surplus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urplus mainly depends on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both sides in the negotiation. Specifically,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laborer makes the labor remuneration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labor reward 17.699.Th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labor remuneration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labor reward 23.599.The result of the game between the two makes the laborer obtain the actual labor report. The salary is 5.90%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labor pay. In terms of sample heterogeneity,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ir employees is the weakest,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their employees is the strongest, and the net surplus of labor remuneration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s the largest. In addition, the labor contract, the labor union to the laborer's surplus acquisition ability influence is not obvious. Based on this reality, the information inferiority of workers in salary negotiation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remuneration in GDP in China. Therefore,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surplus claim of laborers becomes the key poi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fair distribution of labor and capital economic benefits.
【作者單位】: 湖南商學院經(jīng)濟與貿(mào)易學院;深圳大學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研究中心;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動態(tài)跟蹤和效果評估研究”(12&ZD04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轉(zhuǎn)型期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接納度與調(diào)節(jié)對策研究”(12AJL008)
【分類號】:F272.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娜;張佳娉;趙玉潔;;信息不對稱對預算談判的影響[J];中國證券期貨;2012年05期
2 姚文偉;;信息不對稱下企業(yè)集團如何加強財務控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3年27期
3 陳學慧;中外專家會診“信息不對稱”[J];金融信息參考;2002年07期
4 楊海華;信息不對稱與“企務公開”制度的建立[J];煤炭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4期
5 成春林,華桂宏;信息不對稱在中小企業(yè)融資中的消解[J];江蘇商論;2003年10期
6 劉雅文;資本運營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對策[J];情報科學;2005年09期
7 馬斌;;信息不對稱下的私營企業(yè)融資[J];當代經(jīng)理人;2005年04期
8 程興玉;;信息不對稱與中小企業(yè)融資[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6年05期
9 虞建華;;一邊是沙漠 一邊是密林——閑話信息時代的“信息不對稱”[J];中國建材;2006年07期
10 徐君;;信息不對稱下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周宏;李遠遠;彭和平;;信息不對稱與中國企業(yè)債券信用風險估價[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龍勇;劉廣振;;信息不對稱對高新技術企業(yè)融資的影響及企業(yè)融資選擇[A];第七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黃世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面臨的挑戰(zhàn)與思考[A];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錢蓓;信息不對稱,,問題出在哪兒?[N];文匯報;2013年
2 陳漢華;企業(yè)對員工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及對策[N];中國石化報;2003年
3 潘孝斌;知己知彼,方能改善信息不對稱[N];中國會計報;2012年
4 記者 鄧年武 馮欣楠 王南方 實習生 吳昊;政企憂煩“扶持資金信息不對稱”[N];長江日報;2007年
5 王銀平;信息不對稱對企業(yè)管理的影響[N];中國交通報;2003年
6 北京玻璃鋼研究院 王英允;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yè)融資的影響及應對措施[N];中國建材報;2007年
7 彭興庭;“中小企業(yè)融資難”難在信息不對稱[N];東方早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徐晶卉 張曉鳴;亟需打破信息不對稱瓶頸[N];文匯報;2012年
9 李超;“民工荒”:企業(yè)沒能力支付更高工資了?[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10 郭曉東 俞瑋 蘇福春;金融部門與中小企業(yè)信息不對稱的根源與解決途徑[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曉永;中小企業(yè)議價能力及人工信貸市場議價決策仿真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2 雷志威;信息不對稱對中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持有水平及其價值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曾鴻志;信息不對稱與公司融資政策[D];天津大學;2005年
4 王要玉;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供應鏈契約制定[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文萍;需求信息不對稱下兩階段供應契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昊陽;采購議價能力對企業(yè)價值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吳麗麗;市場化進程、獨立董事與會計信息質(zhì)量[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石隕t;基于信息不對稱的中小企業(yè)貸償模式管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5 徐志剛;西部乳業(yè)公司股權(quán)投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和風險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6 馬昕;信息不對稱對中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持有行為及其價值影響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7 尹崇梅;信息不對稱背景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8 文宇;信息不對稱對企業(yè)投資效率的影響[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6年
9 王漣蓮;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研究[D];廣東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10 黃瓊;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受資金約束的零售商的運營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038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203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