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形象的海外認同:從意識形態(tài)到形象建構——基于北美市場中國電影消費的一種考察
本文關鍵詞:中國形象的海外認同:從意識形態(tài)到形象建構——基于北美市場中國電影消費的一種考察
【摘要】:國內新聞傳播學科的"國家形象"被普遍地定義為關于國家的主觀印象、總體評價,忽視了"形象"所要求直觀、感性、修辭等特征。身體/欲望、意識/政治的耦合成為世界電影的敘事范式,是電影媒介的特質所決定的。作為一種形象符號,國家認同并不取決于國家的客觀現實,而是特別依賴于銀幕呈現的欲望快感。當下中國電影在北美市場形塑的中國形象存在自我負價值化、空間價值判斷錯位等諸多缺陷,未能提供足夠的娛樂快感。這些成為中國電影傳播、認同中國形象的重要障礙。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國家形象 電影消費 政治美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海外動態(tài)數據庫的中國電影競爭力研究(1980—2014)”(項目編號:16BZW15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943
【正文快照】: 一、國家認同、國家形象認同與形象的特征首先需要說明的,“國家認同”不同于“國家形象的認同”,盡管兩者的目標都是“認同”。前者強調在“想異求同”心理中(現實或想象的他者威脅)形成身份政治,同處一個利益攸關的共同體(如領土及主權范圍、文化傳統、政治制度、機構組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述銘;;學鉆點生意經——城市電影消費市場發(fā)展趨勢[J];電影評介;1988年08期
2 Jason;;電影消費[J];電影評介;2000年05期
3 方亞琴;關于影院電影消費的調查分析[J];電影藝術;2004年03期
4 戴新民;李順來;李安惟;;武漢市的電影消費與影院文化[J];今日湖北;2005年11期
5 彭靜宜;;幸福的距離[J];電影評介;2006年21期
6 陳樂一;路寧濤;曾阿梅;李玉雙;;我國電影消費問卷調查分析報告[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7 段媛媛;;“網絡世代”電影消費的癥候及反思[J];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8 ;電影消費的一個樣本[J];大眾電影;2004年20期
9 蔡貽象;影視的休閑與生態(tài)[J];讀書;1998年02期
10 馬曉虎;;后現代電影消費語境及創(chuàng)作風格轉變[J];中國電影市場;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梁家驥;;經濟環(huán)境和電影消費[A];中國電影市場探索[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楊朝清;勿讓老人成為電影消費的邊緣群體[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2 劉嘉;清明小長假 電影消費熱[N];中國電影報;2009年
3 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年輕人是深圳電影消費主力[N];深圳商報;2014年
4 實習生 王明明;我市電影消費火爆[N];大慶日報;2010年
5 盧揚;票房并不是電影消費的全部[N];北京商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石蘊璞;電影消費何以漸漸升溫?[N];洛陽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晉文婧;電影消費“致青春”[N];安徽日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劉杰;2005沈陽電影消費一路高走[N];沈陽日報;2005年
9 范麗珍;細分市場說票價[N];經濟日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志英;后現代語境下電影消費的文化特征[D];四川大學;2007年
2 李珊;川渝地區(qū)電影消費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12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71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