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機械時代的“社會有機性”特質(zhì)——雷納·班納姆對于消費與流行文化的多維闡釋
發(fā)布時間:2023-06-01 23:24
雷納·班納姆學術生涯自起步走向巔峰的過程,正是以西方消費與流行文化快速發(fā)展為其鮮明的時代背景的。亦是基于此,他實現(xiàn)了經(jīng)典設計藝術史論研究范式向物質(zhì)文化研究視域的轉(zhuǎn)變。這一轉(zhuǎn)向散見于他一生中洋洋灑灑的七百多篇有關建筑、設計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評論文章中,盡管其中囊括了許多自我否定的矛盾觀點,以及表面上看似輕松、風趣的語言,但是最終卻指向了一個潛在的嚴肅目的——社會"有機性"。這種"有機性"更多地指向后現(xiàn)代主義與大眾文化:強調(diào)個人精神,同時重在探索社會文化中的各種關系和結構及其如何對人的多樣感受與復雜體驗產(chǎn)生作用。這些思想最終都被歸入他所定義的"第二機械時代"的特質(zhì)之中,并不斷演繹出新的概念和文化內(nèi)涵。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短暫美學”——第二機械時代的核心精神
二、“both/and”的文化態(tài)度
三、“象性”[15]與新粗野主義
四、“可消費性”作為一種理論
五、結語
本文編號:382722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短暫美學”——第二機械時代的核心精神
二、“both/and”的文化態(tài)度
三、“象性”[15]與新粗野主義
四、“可消費性”作為一種理論
五、結語
本文編號:38272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38272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