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狀與路徑:對當代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new period, going ou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industry. A few decades later, in the new situation, Chinese films have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in going out, so what should we think of this situation? What caused this difficulty? What do we even think of Chinese movies going out? This is the article to think hard and explore.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J9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靜;魏晉茹;;2013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年度發(fā)展報告[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2 尹鴻;尹一伊;;2013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備忘[J];電影藝術;2014年02期
3 陳林俠;;華語電影的海外競爭力問題[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厲震林;王晶;;從攻擊到反擊:大片引進20年的歷史分析[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2 周星;;2013年中國電影現(xiàn)象熱點述評[J];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尹鴻;程文;;2010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備忘[J];電影藝術;2011年02期
2 劉漢文;張林明;;2012年度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發(fā)展分析報告[J];當代電影;2013年03期
3 王一川;;當電影回歸時尚本義時——從“現(xiàn)象電影”概念引發(fā)的思考[J];當代電影;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斌;;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民族化研究綜論[J];電影評介;2009年14期
2 任曉韻;;變革:中國電影與社會環(huán)境[J];電影新作;2009年02期
3 左衡;;“中國電影:新起點·新思維”研討會綜述[J];電影藝術;2011年03期
4 張麗娟;;試論中國電影的精神貧乏現(xiàn)象[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丁亞平;;文化強國與入世以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及趨向[J];當代電影;2011年12期
6 王貝;;從中國電影的發(fā)展看其在對外交流中的定位[J];電影文學;2011年11期
7 畢仁科;;試析中國電影的“雅”與“俗”的融合[J];今傳媒;2013年06期
8 張啟義;中國電影缺什么?[J];電影評介;1995年05期
9 文安忠;敢問中國電影路在何方[J];電影評介;1995年03期
10 闕政;;吐槽造福中國電影[J];新民周刊;2013年3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川;;家的重建:中國電影的一種敘事策略研究[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張振華;;改革開放使中國電影煥發(fā)異彩[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3 屈建平;;超越初級 與強手匹敵——漫談中國電影進入美國市場的機遇和挑戰(zhàn)[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陳旭光;;“全球化”/“民族化”的二律背反與中國電影的選擇策略[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馬丁·吉澤爾曼;;探析中國電影在德國成功的因素——中國明星在國外形象的個案研究[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6 王寧;;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文化批判[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7 周星;;全球化空間中的中國電影生存發(fā)展和獨立品格[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8 黃式憲;;從全球化視野看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苗偉;王桂芝;;從“東方主義”角度分析西方對中國電影的選擇性接受[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賈冀川;;“五四”精神與八十年代中國電影[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軍;走出去的中國電影把什么帶進來[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張秀安;森川和代:日本需要中國電影[N];吉林日報;2002年
3 萬 一 鄔煥慶 王英誠;2005:中國電影負重飛翔[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饒曙光;2004:中國電影備忘錄[N];文藝報;2005年
5 馮睿 張棟;電影局局長童剛談中國電影改革[N];新華日報;2004年
6 彥;《中國電影報道》改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7 鄒建文 祝曉風;重溫中國電影的光榮傳統(tǒng)[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張文伯;熒屏記錄中國電影百年發(fā)展史[N];中華新聞報;2004年
9 馨銳;秋季中國電影系列展映碩果初現(xiàn)[N];中國電影報;2007年
10 劉氏兄弟;票價緊追美國 中國電影給誰看[N];中國改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飛;論佛教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2 蔣俊;論中國電影精神之獨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對女性形象的敘述與展示[D];復旦大學;2005年
4 馬瀟;世紀之交中國電影趨勢[D];蘇州大學;2007年
5 王艷云;早期中國電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6 石川;政治.影像.詩意——1949—1966年的中國電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1年
7 李超;現(xiàn)代進程中的空間呈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高小健;重論1930年代的中國電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9 唐佳琳;新興電影運動:30年代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性追求[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10 孟君;90年代中國電影中的作者表述[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杰;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電影對外傳播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高匯涓;危機與機會:中國電影融資的私募之路[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凌瑋;文學改編與中國電影的發(fā)展[D];河北大學;2008年
4 張效禮;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民族化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5 蘇韶紅;《中國電影》(1941/1-3)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陳麗金;論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中知識分子的形象嬗變[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包蒙蒙;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尹翠;新媒體時代中國電影的發(fā)展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9 樸珍妮;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衍生品的開發(fā)狀況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10 董倩怡;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電影發(fā)展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04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250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