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拍片走勢及對策
本文選題:中外電影合拍 + 中美合拍 ; 參考:《當(dāng)代電影》2017年01期
【摘要】:當(dāng)下,中外電影合拍態(tài)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和全球多個電影強(qiáng)國開啟了合拍與互動。特別是中美和中韓之間的電影合拍,已躍升為新的中外電影合拍主體。中外電影合拍的全面深入,對中國電影的美學(xué)和產(chǎn)業(yè)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促進(jìn)作用,特別是在國際化主題表達(dá)以及全產(chǎn)業(yè)鏈拓展方面;但中外電影合拍特別是中美和中韓合拍也出現(xiàn)了"水土不服"等一系列問題。為此,中美電影合拍中應(yīng)遵循兩條純粹的美學(xué)路線:要么堅(jiān)持以中國人視點(diǎn)表現(xiàn)中國人的故事和價值觀,要么堅(jiān)守美國大片的普世價值和類型表達(dá);禁止不倫不類的敘事或文化混搭。中韓合拍電影的創(chuàng)作,則應(yīng)該站在中國觀眾的視角進(jìn)行中國敘事、表述出中國價值觀,不要把重點(diǎn)放在故事的新奇性或者中外主創(chuàng)的搭配上。
[Abstract]:At present, Chinese and foreign film co-production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China and a number of film powers around the world to open the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particular, the film coordin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has risen to a new Chinese and foreign film co-production subject.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ilms' co-produc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esthetics and industry of Chinese films, especially i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national theme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However, Chinese and foreign films, especially the Chinese-American and Chinese-Korean co-productions, also have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refore,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should follow two pure aesthetic lines: either to express Chinese stories and values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or to stick to the universal values and types of American blockbusters; No narrative or cultural mix is allowed. Chinese and Korean co-production of movies should stan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audience for Chinese narration, express Chinese values, do not focus on the novelty of the story or Chinese-foreign creative colloc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影視所;
【分類號】:J943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元麗娜;;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中國背景下的合拍片緣何國內(nèi)遇冷[J];電影評介;2007年23期
2 何美;;沖突 融合 共贏:內(nèi)地香港合拍片30年[J];電影藝術(shù);2008年02期
3 劉藩;;論合拍片與文化軟實(shí)力[J];電影新作;2010年06期
4 丁圣雅;林大根;;韓中兩國觀眾對合拍片的觀看與接受[J];電影新作;2012年06期
5 溫桂鈺;;澳大利亞與中國合拍片支持政策淺析[J];中國電影市場;2013年04期
6 張燕;董閩紅;;當(dāng)前兩岸三地合拍片的現(xiàn)狀剖析與發(fā)展思考[J];電影新作;2013年04期
7 徐曉露;;中外合拍片的文化敘事困境及對策[J];今傳媒;2013年09期
8 曹寶祥;我國“少林”影片知多少[J];電影評介;1985年11期
9 ;合拍片必須在境內(nèi)制作[J];電影創(chuàng)作;1994年03期
10 ;第一部真正全方位合作的中美合拍片 《殺死比爾2》,昆汀的中國體驗(yàn)[J];電影;2012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燕;;改革開放30年:區(qū)域合作策略下的內(nèi)地與香港合拍片(摘要)[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xué)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bào)記者 于帆;跨境合拍片:文化共融的可能路徑[N];中國文化報(bào);2011年
2 牛萌;中外合拍片不再局限資本合作[N];民主與法制時報(bào);2011年
3 商報(bào)記者 蔣夢惟;合拍片“官方定義”亟待出臺[N];北京商報(bào);2012年
4 本報(bào)記者 何曉詩;合拍片會給導(dǎo)演 更多自由而非枷鎖[N];中國電影報(bào);2012年
5 編譯 如今;澳大利亞發(fā)展合拍片制作[N];中國電影報(bào);2012年
6 張恂 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jīng)理;內(nèi)地與香港合拍片的發(fā)展[N];中國電影報(bào);2012年
7 本報(bào)記者 李博;中外合拍片不只有大片一條路可走[N];中國藝術(shù)報(bào);2013年
8 北京商報(bào)記者 盧揚(yáng);合拍片的中國元素需要國際化表達(dá)[N];北京商報(bào);2013年
9 本報(bào)記者 徐婷;真假“合拍片”[N];華夏時報(bào);2013年
10 張慧瑜;從《太極俠》看合拍片的文化實(shí)踐[N];文藝報(bào);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翟莉?yàn)];包容性共同體[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陸燁波;合拍片時代下好萊塢“中國特供片”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15年
3 邱嘉琦;中韓合拍片的文化折扣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6年
4 韓瑾;內(nèi)地、香港合拍片發(fā)展現(xiàn)狀及走向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8年
5 何美;沖突 融合 共贏:新時期內(nèi)地香港合拍片的歷史與趨勢[D];清華大學(xué);2006年
6 張麗;香港與內(nèi)地的古裝合拍片研究(1979-2012)[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4年
7 蔣丹彤;中美合拍片中的中國文化呈現(xiàn)[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6年
8 王正昱;CEPA電影2004-2008[D];西南大學(xué);2009年
9 肖立娜;香港內(nèi)地合拍片的商業(yè)美學(xué)嬗變(1979-2009)[D];河北大學(xué);2010年
10 陳媛;CEPA前后內(nèi)地與香港合拍片在內(nèi)地傳播的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931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19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