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jù)時期臺灣電影產(chǎn)業(yè)的日本統(tǒng)制狀況研究
本文選題:臺灣電影產(chǎn)業(yè) 切入點:日本統(tǒng)制 出處:《電影新作》2014年04期
【摘要】:日據(jù)時期臺灣電影的研究是一個艱難而緊迫的課題。日本殖民統(tǒng)治臺灣時期的臺灣影像資料和研究資料大多在日本。亞洲接觸電影比較早的地區(qū)大都是殖民地。臺灣是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日本殖民統(tǒng)治臺灣后便把這種娛樂事業(yè)帶到了臺灣,臺灣電影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受到了殖民統(tǒng)治下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巨大影響。日據(jù)時期臺灣的電影產(chǎn)業(yè)便在日本"總督府"的嚴格統(tǒng)制之下呈現(xiàn)了各種畸形的發(fā)展狀況。無論是總督府政策方面、辯士行業(yè)或者影片發(fā)行和放映業(yè),日本殖民當局的統(tǒng)制對臺灣電影產(chǎn)業(yè)造成了殖民性的后果。然而臺灣電影行業(yè)相關人士不斷進行統(tǒng)制夾縫中的交涉,以促進電影業(yè)的發(fā)展。
[Abstract]:Taiwan is the first colony in Japan . Taiwan is the first colony in Japan . Taiwan is the first colony in Japan .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 s film industry is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 economic ,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lonial rule .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臺灣電視綜藝節(jié)目發(fā)展史”(項目編號:08JA76002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9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良;臺灣電影半邊天──女性角色40年來的演變軌跡[J];當代電影;1996年03期
2 曾西霸;由臺灣60年代電影反觀當今的有關問題[J];電影藝術;2005年06期
3 梁良;;45屆金馬獎臺灣電影翻身[J];中國新聞周刊;2008年46期
4 侯孝賢;;臺灣電影的現(xiàn)在與未來[J];全國新書目;2010年19期
5 鄉(xiāng);;臺灣電影剪影[J];電影;1980年13期
6 王策;;祭楊德昌與臺灣電影[J];世界電影之窗;2007年08期
7 王志強;;誰“殺”了華語電影[J];電影文學;2008年05期
8 賈玉蕾;;一本電影雜志的百期成長史[J];電影;2009年11期
9 錢曉茹;;臺灣電影掠影[J];電影新作;1989年01期
10 周學麟;;管窺好萊塢陰影下的臺灣電影[J];當代電影;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薛凌;;新世紀臺灣電影:變與不變[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張燕;;臺灣新新電影:在藝術與商業(yè)夾縫中艱難支撐起臺灣電影的一線天空[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李佩盈;;試探電影《海角七號》現(xiàn)象之于臺灣[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第十屆“特別貢獻獎”獲獎演員名單及主要電影作品[A];銀幕形象塑造——第十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5年
5 陳飛寶;;論臺灣后新電影和新生代導演電影藝術[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劉宇清;;“華語電影”視野中的中國電影史書寫[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趙博;谷底反彈:臺灣名導電影夢[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記者 林莉麗;臺灣電影展:增進了解 繁榮市場[N];中國電影報;2009年
3 本刊特約撰稿 原文泰;臺灣電影,終于揚眉吐氣[N];海南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何曉詩;李行:臺灣電影根植于大陸[N];中國電影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徐蕾 吳亞明;臺灣電影:從自說自話到自醒自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狄霞晨;臺灣電影 因愛而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7 本報記者 杜思夢;獨家專訪朱延平:希望更多臺灣電影人北上[N];中國電影報;2010年
8 林良敏;寶島臺灣電影市場印象[N];中國電影報;2011年
9 劉翠霞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現(xiàn)實的家,記憶的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記者 梅蕾;李行甘當兩岸“傳聲筒”[N];蘇州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志國;臺語電影的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鑫豐;國際節(jié)展與中國電影的海外傳播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種珊;臺灣電影現(xiàn)狀分析[D];河北大學;2010年
2 韓雪松;21世紀臺灣電影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春;論日本殖民統(tǒng)治對臺灣電影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龐昊;臺灣電影中的“在地”想象與探詢(2008-2012)[D];南京藝術學院;2013年
5 胡雪夢;尋回“臺灣性”[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宛婉君;迷失、漂泊、找尋[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7 賈斌武;轉型期的探索:2000-2004年臺灣電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8 廖會杰;臺灣電影新發(fā)展[D];重慶工商大學;2013年
9 楊雯;1970年代以來臺灣電影中的國族認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龔瑤;新千年臺灣電影的身份認同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27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172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