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眾長: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跨學科取向
本文關鍵詞:博采眾長: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跨學科取向
更多相關文章: 傳播政治經濟學 跨學科 種族 民族志 文化研究
【摘要】:跨學科的取向一直植根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基因之中。作為政治經濟學和傳播研究的交叉學科,傳播政治經濟學在誕生、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運動和社會思潮的影響,也積極吸納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產生了各種跨學科取向。傳播政治經濟學與種族研究的結合注重分析種族和傳播的互相建構;女性主義和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結合看到了傳媒背后的男權政治和金錢控制;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民族志的結合注重解釋不同族群的傳播現(xiàn)象和行為;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也在爭論和對話中走向融合,在不斷的反省和自我批評中完善自身理論體系,與時俱進。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項目編號:13FXW005)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206
【正文快照】: 傳播政治經濟學作為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探討社會權力關系與傳播資源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相互構建的學術流派,豐富了傳播研究的路徑和視野,為傳播研究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于效率取向的美國主流經驗學派對媒介運作、受眾行為和傳播效果的重視,公平取向的傳播政治經濟學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潘月圓;張卓;王瀚東;;山灣村民的日常電視使用[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0年00期
2 金玉萍;;電視實踐與維吾爾族村民日常生活研究——基于托臺村民族志調查[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年01期
3 徐孝娟;趙宇翔;孫霄凌;朱慶華;;開放式訪談設計中民族志決策樹模型的應用及改進[J];圖書情報工作;2013年22期
4 張明;;《西藏一年》:影像民族志的新面向[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黃清清;;留守兒童解讀媒體中的城市研究[J];今傳媒;2010年12期
6 朱敏;周雷;;探索一種全景化的民族志敘述——從Discovery歷史頻道談起[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崔迪;;跨越線上/線下的二分觀念 論網絡民族志多元化的“田野環(huán)境”(英文)[A];2013年“兩岸三地五院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海外民族志[A];共識(2010春刊03)[C];2010年
3 岳淼;;臺灣高山族影像紀錄和民族志電影[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吳扎拉克堯;;黑龍江省民族志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淺議[A];黑龍江省第二輪修志“質量年”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昌都地委黨校 巴桑曲措;關于民族志的真實性問題[N];西藏日報(漢);2012年
2 本報記者 張清俐 張杰;本土化民族志在范式反思中超越西方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記者 毛翠香;《青海省志?民族志》首發(fā)式舉行[N];青海日報;2009年
4 張佩國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暨人類學研究所;整體的歷史與彌散的道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南方日報記者 吳敏 實習生 梁小麗 高熒;梁釗韜 他的經歷本身堪稱一部人類民族志[N];南方日報;2013年
6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碩士 孫艷艷;民族志中的個人化書寫可以走多遠[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3年
7 黃柏權;一個土家山鄉(xiāng)的真實記錄與深度思考[N];中國民族報;2011年
8 陳湘邋王珍;被淡忘的民族志電影[N];中國民族報;2007年
9 陳建樾;從著眼過去到關注現(xiàn)代: 林惠祥與臺灣少數(shù)民族研究[N];中國民族報;2011年
10 王敏;民族志視角中的現(xiàn)代伊犁贊歌[N];中國民族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學禮;以鏡頭“寫”文化:民族志電影制作者和被拍攝者關系反思[D];云南大學;2015年
2 茆曉君;風雨中的飄搖[D];上海大學;2011年
3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席海燕;大班幼兒玩伴選擇行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2 牟小梅;沉默、面子、禮貌,,及跨文化交際[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3 李碩;文化、權力與市場[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4 郭吉晟;石門的日常生活及個體化呈現(xiàn)[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童菊芬;“民族志”書寫與文化審思[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6 陳紅升;傳統(tǒng)儀式與現(xiàn)代適應[D];廣西民族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01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120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