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會抑制中國經濟增長嗎
本文關鍵詞: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會抑制中國經濟增長嗎 出處:《財貿研究》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構建涵蓋經濟結構、科技與創(chuàng)新、民生、資源與環(huán)境、對外開放5個二級指標、23個三級指標的經濟增長質量測算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測算1997—2010年中國30個省市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在此基礎上,實證檢驗經濟增長質量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結果顯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并沒有限制經濟增長,反而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實現經濟增長并不矛盾。進一步分析表明,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各分項指標對經濟增長數量的影響存在異質性,即:經濟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著為負,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著為正,資源與環(huán)境指數和對外開放指數則不顯著。
[Abstract]: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eople's livelihoo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5 secondary indicators, 23 third-level indicators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dex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0. On this basis,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n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empirically test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does not limit economic growth, bu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ing economic growth is not contradictory. The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dex each sub-index has the heterogeneity to the economic growth quantity influence, namely: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ha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innovation. The influence of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on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 but the index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index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re not significant.
【作者單位】: 安徽財經大學;南京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以人為本的中國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研究”(13&ZD025)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資源逼迫驅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作用機理與實證研究”(AHSKQ2014D42) 安徽省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課題“新常態(tài)下提高安徽省經濟增長質量的路徑研究”(A2015005) 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的資助
【分類號】:F12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與文獻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與此同時,區(qū)域與城鄉(xiāng)差距過大、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資源環(huán)境代價高、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內需不足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瓶頸。在此背景下,人們愈發(fā)意識到經濟增長速度固然重要,但經濟增長質量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茅欣;亞洲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地區(qū)[J];國際經濟合作;2000年06期
2 賀力平;20世紀經濟增長與現代化發(fā)展的經驗[J];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Z1期
3 孫波;1978—1995年中國經濟增長主導因素實證分析[J];北方經貿;2000年02期
4 周紹朋;拉動經濟增長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5 河北經貿大學課題組;河北省擴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的實證分析——直接啟動消費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擴大內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6 高平;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J];技術經濟;2000年03期
7 李宗福;收債:促進港口經濟增長的一個支點[J];交通財會;2000年02期
8 仲禾;今后我國經濟能否持續(xù)高速增長[J];市場經濟導報;2000年07期
9 馮雷;遼寧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J];稅務;2000年03期
10 熊祖轅;美國的經濟增長[J];統計與咨詢;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現祥;舒元;;中國省區(qū)經濟增長分布的演進(1978—1998)[A];經濟學(季刊)第3卷第3期(總第11期)[C];2004年
2 陳向陽;;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從環(huán)境成本視角分析[A];市場經濟與增長質量——2013年嶺南經濟論壇暨廣東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馬國霞;田玉軍;;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的空間極化及其模擬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戴武堂;;轉軌時期中俄經濟增長與科學發(fā)展觀[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孫文祥;;我國區(qū)域研發(fā)實力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周毅;辛利;熊焰;陳易章;;“奧運”對促進北京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分析[A];首屆中國體育產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5年
7 單豪杰;沈坤榮;;轉型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一個激勵導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8 周端明;蔡敏;;經濟發(fā)展的實踐、增長理論的進展與文獻的轉向——兼評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9 焦方義;;實現集約式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十一五”規(guī)劃的根本任務[A];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0次會議論文集(第四冊)[C];2006年
10 張宏亮;;陜西省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A];金融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陜西省金融學會第十九屆金融征文獲獎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朱賢佳;“美經濟增長放緩 對中國影響有限”[N];上海證券報;2006年
2 徐啟生;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減緩[N];光明日報;2008年
3 李金珊 趙云旗;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N];中國財經報;2005年
4 陳泰鋒;全球經濟增長潛藏風險 人口問題威脅世界發(fā)展[N];中國貿易報;2004年
5 俄歐亞所 張中華;俄經濟增長背后的隱憂[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2005年亞洲經濟增長將趨緩[N];國際商報;2004年
7 ;全國30省區(qū)市經濟增長比較[N];經濟日報;2003年
8 華;韓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緩慢[N];金融時報;2003年
9 記者 趙金川;印尼經濟增長加快[N];人民日報;2000年
10 記者樂紹延;日經濟增長超預期[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開明;中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統計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2 彭亮;自主創(chuàng)新與中國經濟增長[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楊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經濟增長模型與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劉建偉;公共產品供給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5 葉飛文;要素投入與中國經濟增長[D];廈門大學;2003年
6 張李節(jié);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劉海英;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王瑞澤;制度變遷下的中國經濟增長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李富強;內生制度、最優(yōu)治理和我國經濟增長[D];吉林大學;2006年
10 熊德義;中國經濟增長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德安;內外資企業(yè)的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2 劉國偉;中國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污染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吳娟;寧夏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許莉;環(huán)境因素內生的中國經濟增長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5 張瑩;青島市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6 曹佛寶;改革開放以來西藏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D];西藏民族學院;2009年
7 阮文達;越南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8 穆曉芳;我國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9 葉磊;我國制造業(yè)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10 馬速利;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17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1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