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約束程度與經濟增長的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8 03:00
本研究基于以下四個背景:一是國際大環(huán)境中,自然資源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對經濟體顯示出了不同的約束,既存在自然資源短缺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又存在自然資源豐裕對經濟增長的“詛咒”;二是判斷我國不同尺度自然資源約束經濟增長的類型,對于找到擺脫自然資源約束的有效途徑,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首要問題;三是從國內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經驗事實看,我國不同尺度下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約束表現方式各異;四是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對自然資源重視和分析不夠深入。因此,本研究不僅具有發(fā)展經濟增長理論、豐富區(qū)域經濟學和自然資源經濟學理論等理論意義外,同時為加快我國經濟發(fā)展,縮小區(qū)域經濟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包括了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自然資源在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二是自然資源約束下的經濟增長路徑;三是我國不可再生自然資源與經濟發(fā)展的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鑒;四是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約束程度與我國經濟增長的協(xié)整分析;五是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約束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分析;六是弱化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約束經濟增長的對策。通過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結論,其中包含著筆者的創(chuàng)新之處:(1)本文以約束理論為基...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7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中國東、中、西部t978~2002年GDP比較單位:億元
將完全不同,通過下面的模擬圖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些完全不同的趨勢。圖4一5不同增長條件總產量變動曲線比較圖4一6不同增長條件人均產量變動曲線比較從圖4一5和圖4一6可以明顯看出,對比基本的情況I,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技術進步會導致總產量和人均產量的上升;而資源消耗率的上升將導致總產量和人均產量的下降,而在這里設置的資本、廣義勞動和資源的權重下,技術進步一個百分點帶來的產量增加要大于資源消耗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導致的產量下降。因此,當技術進步和資源消耗率同時上升相同的比率時,產量仍然比技術進步和資源消耗率不變時要大,但是小于單純的技術進步帶來的產量增加。
煤炭可開采利用量為3326.40億噸。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不斷深化,對煤炭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煤炭資源可利用量正在以每年0.2%的速度減少(見圖6一2)。300000250000150000100000舅參參參圖男舅參舅舅參參蟹參;鴦易奏器易驀奏圖6一1我國石油資源儲量變化鬢參參魚困勇易舅鴦里蒸睡參參男鴦易鑫昌昌費易圖6一2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變化(2)我國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產量變動趨勢工業(yè)生產恢復以來,我國的不可再生資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工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其產量從1953年的5192萬噸標準煤持續(xù)上升到2005年的加6000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長率為8.01%。期間,由于石油開采的突破性進展,使得其產量由1957年的9861萬噸標準煤升至1958年的19845萬噸標準煤,增長率高達101.25%,并于1960年到達第一次高峰。而后,產量從1960年的29637萬噸標準煤回落至1963年的17009萬噸標準煤。經過一番調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資源約束下欠發(fā)達地區(qū)技術創(chuàng)新的政策選擇[J]. 鄒輝文,帥橋昌. 商業(yè)時代. 2006(30)
[2]資源約束與地區(qū)經濟收斂——基于資源稀缺性與資源配置力的考察[J]. 傅允生. 經濟學家. 2006(05)
[3]新古典增長和內生經濟增長中的金融發(fā)展效應[J]. 王永中. 當代經濟科學. 2006(05)
[4]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理論評述[J]. 馬子紅,胡宏斌. 經濟論壇. 2006(07)
[5]資源型城市的產業(yè)轉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王建平. 決策咨詢通訊. 2006(02)
[6]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fā)展水平關系的研究[J]. 徐康寧,王劍. 經濟研究. 2006(01)
[7]轉型經濟時期自然壟斷產業(yè)市場機制探討[J]. 楊永忠,雷瓊,林明華.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1)
[8]中國礦產資源節(jié)約利用的潛力分析[J]. 郎一環(huán),周萍,沈鐳. 資源科學. 2005(06)
[9]西部開發(fā)必須警惕“資源詛咒”[J]. 趙奉軍. 西部論叢. 2005(10)
[10]日本突破資源瓶頸制約的基本經驗[J]. 郭鷹. 山東經濟戰(zhàn)略研究. 2005(04)
碩士論文
[1]論中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的變遷[D]. 董溯戰(zhàn).鄭州大學 2000
本文編號:3270723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7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中國東、中、西部t978~2002年GDP比較單位:億元
將完全不同,通過下面的模擬圖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些完全不同的趨勢。圖4一5不同增長條件總產量變動曲線比較圖4一6不同增長條件人均產量變動曲線比較從圖4一5和圖4一6可以明顯看出,對比基本的情況I,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技術進步會導致總產量和人均產量的上升;而資源消耗率的上升將導致總產量和人均產量的下降,而在這里設置的資本、廣義勞動和資源的權重下,技術進步一個百分點帶來的產量增加要大于資源消耗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導致的產量下降。因此,當技術進步和資源消耗率同時上升相同的比率時,產量仍然比技術進步和資源消耗率不變時要大,但是小于單純的技術進步帶來的產量增加。
煤炭可開采利用量為3326.40億噸。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不斷深化,對煤炭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煤炭資源可利用量正在以每年0.2%的速度減少(見圖6一2)。300000250000150000100000舅參參參圖男舅參舅舅參參蟹參;鴦易奏器易驀奏圖6一1我國石油資源儲量變化鬢參參魚困勇易舅鴦里蒸睡參參男鴦易鑫昌昌費易圖6一2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變化(2)我國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產量變動趨勢工業(yè)生產恢復以來,我國的不可再生資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工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其產量從1953年的5192萬噸標準煤持續(xù)上升到2005年的加6000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長率為8.01%。期間,由于石油開采的突破性進展,使得其產量由1957年的9861萬噸標準煤升至1958年的19845萬噸標準煤,增長率高達101.25%,并于1960年到達第一次高峰。而后,產量從1960年的29637萬噸標準煤回落至1963年的17009萬噸標準煤。經過一番調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資源約束下欠發(fā)達地區(qū)技術創(chuàng)新的政策選擇[J]. 鄒輝文,帥橋昌. 商業(yè)時代. 2006(30)
[2]資源約束與地區(qū)經濟收斂——基于資源稀缺性與資源配置力的考察[J]. 傅允生. 經濟學家. 2006(05)
[3]新古典增長和內生經濟增長中的金融發(fā)展效應[J]. 王永中. 當代經濟科學. 2006(05)
[4]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理論評述[J]. 馬子紅,胡宏斌. 經濟論壇. 2006(07)
[5]資源型城市的產業(yè)轉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王建平. 決策咨詢通訊. 2006(02)
[6]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fā)展水平關系的研究[J]. 徐康寧,王劍. 經濟研究. 2006(01)
[7]轉型經濟時期自然壟斷產業(yè)市場機制探討[J]. 楊永忠,雷瓊,林明華.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1)
[8]中國礦產資源節(jié)約利用的潛力分析[J]. 郎一環(huán),周萍,沈鐳. 資源科學. 2005(06)
[9]西部開發(fā)必須警惕“資源詛咒”[J]. 趙奉軍. 西部論叢. 2005(10)
[10]日本突破資源瓶頸制約的基本經驗[J]. 郭鷹. 山東經濟戰(zhàn)略研究. 2005(04)
碩士論文
[1]論中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的變遷[D]. 董溯戰(zhàn).鄭州大學 2000
本文編號:32707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707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