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經濟金融合作面臨的障礙和挑戰(zhàn)
本文選題:東亞 + 經濟金融合作。 參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摘要】: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東亞國家推動了一系列區(qū)域經濟、金融合作與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是,東亞經濟金融合作仍然存在諸多障礙和問題。首先,東亞區(qū)域的貿易一體化進展有限,較為依賴區(qū)域外貿易。其次,區(qū)域金融一體化程度落后于貿易一體化。東亞各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金融聯(lián)系遠遠高于與區(qū)域內其他經濟體的金融聯(lián)系。最后,與此相關聯(lián)的,東亞國家的政治互信仍有待加強。
[Abstract]:After the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East Asian countries promoted a series of regional economic,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and problems in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First of all, East Asia's trade integration progress is limited, more dependent on extraregional trade. Secondly, reg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lags behind trade integration.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far more financial tie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n with other economies in the region. Finally, related to this, East Asian countries' political mutual trust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資助(14AZD032)
【分類號】:F131;F83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建人;東亞經濟復蘇及其前景[J];當代亞太;2000年04期
2 袁曉平,蔡斌;東亞經濟復蘇回眸[J];國際經貿探索;2000年04期
3 陳珂;日元走勢對東亞經濟的影響[J];經濟論壇;2000年03期
4 趙仁康;論東亞經濟復蘇的制約因素及前景[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5 傘鋒;東亞經濟長期增長的條件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南財政與會計;2000年02期
6 ;日本經濟復蘇促進東亞經濟發(fā)展[J];領導決策信息;2000年26期
7 江繼龍;;東亞經濟復蘇中的 幾個問題[J];世界知識;2000年08期
8 袁康,丁又雙;中國參與東亞經濟合作的選擇[J];財經問題研究;2001年08期
9 陸建人;復蘇中的東亞經濟:2000年進展[J];世界經濟;2001年02期
10 童第軼;世行報告:中國將成東亞經濟龍頭[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Kosuke Mizuno;;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挑戰(zhàn),通向東亞經濟新模式(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2 許晶;;全球化條件下的東亞經濟合作[A];第五屆中國商品學會論文集[C];2002年
3 金曉晨;;西方人權觀對東亞區(qū)域組織的不適性[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宇;推動我市加入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N];秦皇島日報;2007年
2 尚軍邋方長平;東亞經濟仍強勁 預期增勢會放緩[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本報記者 楊川梅;東亞經濟面臨大幅下滑風險[N];中國經濟導報;2013年
4 記者 楊川梅;東亞經濟增速放緩但仍領先全球[N];中國經濟導報;2013年
5 YMG記者 韓杰;市領導會見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會員城市代表[N];煙臺日報;2013年
6 記者 連俊;東亞經濟明年有望逐漸回升[N];經濟日報;2014年
7 本報記者 姚克成;推動東亞經濟合作應先建立中日韓經濟合作體[N];中國信息報;2005年
8 樊東;世界銀行:東亞經濟呈現穩(wěn)定增長[N];國際商報;2006年
9 孫博;東亞經濟將保持穩(wěn)步增長[N];經濟日報;2006年
10 ;世行:東亞經濟增長堅實,開放度最高[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容欣;東亞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01年
2 向宇;論東亞經濟合作中的領導問題[D];北京大學;2005年
3 徐詠梅;東盟主導東亞經濟合作原因、問題與趨向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郭天威;后發(fā)視角下的東亞經濟發(fā)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樸深哲;日本在東亞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及中日經濟合作的前景展望[D];延邊大學;2000年
2 于振生;世紀初東亞經濟地位及中國的現實選擇[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朱永權;日本在東亞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及中日經濟合作的前景展望[D];吉林大學;2004年
4 于中鑫;東亞經濟復蘇原因與制約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5 高勇;東亞經濟區(qū)域主義及其日本因素研究[D];外交學院;2006年
6 王釗;中國的東亞經濟合作路徑分析[D];外交學院;2014年
7 陸文婷;“集體領導”視角下的東亞經濟合作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蔡穎;從民族、宗教、文化看東亞的合作與發(fā)展[D];河南大學;2006年
9 李斌;東亞區(qū)域一體化進程中的美國因素[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10 杜秀紅;東亞區(qū)域資本流動與國際分工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196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1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