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本文關鍵詞:“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出處:《重慶社會科學》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為我國及沿線國家經濟、政治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舞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貿易具有涉及區(qū)域經濟集團多樣化、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的新特點,因此不能直接照搬已有的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通過對已有爭端解決機制的對比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應在遵循靈活多樣、公正透明、簡潔高效的原則下,以仲裁為主要方式,輔之以政治手段,并強調爭議結果的可執(zhí)行性。
[Abstract]: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Belt and Road" provides a broader stage for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involv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ups. Because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uneven and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factors, we can not directly copy the existing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th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flexibility, variety, fairness and transparency, simplicity and efficiency, arbitration as the main way, supplemented by political means. It also emphasizes the enforceability of the disputed results.
【作者單位】: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院;
【基金】:2013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科與專業(yè)建設專項資金科研類項目育苗工程(人文社科)“廣東省企業(y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協(xié)調機制研究”(批準號:2013WYM_0087)
【分類號】:F742
【正文快照】: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其范圍涵蓋了亞歐非大陸,連通了東亞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并將帶動整個中亞腹地經濟的發(fā)展。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以來,“一帶一路”的建設就受到了整個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15年3月28日經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偉,王景琦;論WTO爭端解決機制與我國的對應之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2 車婧;淺析WTO爭端解決機制及我國相應對策[J];特區(qū)經濟;2005年06期
3 高嬋;;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創(chuàng)新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甘肅科技縱橫;2007年01期
4 高楠;張小荷;;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概述[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7年12期
5 楊青青;徐力立;;淺議中國—東盟投資爭端解決機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07期
6 ;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原則[J];江西農業(yè)經濟;2000年02期
7 丁曉華;論WTO爭端解決機制及對我國的意義[J];政治與法律;2000年01期
8 黃建華;;論WTO爭端解決機制的貢獻、不足與對策[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tài)與研究;2000年09期
9 宋錫祥;論WTO爭端解決機制與我國的應對措施[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年10期
10 孫光慧,翁杰;WTO爭端解決機制對我國外貿實踐的影響及對策[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應對措施和建議——市法學會等召開學術研討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田豐;;中國與WTO爭端解決機制:評估和展望[A];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yè)安全論叢(2012)——第七屆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yè)安全研究獎獲獎論文集[C];2013年
3 朱振榮;;論我國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運用實踐[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4 余敏友;;WTO爭端解決機制12年的成就與問題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七)[C];2008年
5 龔柏華;;入世五年:中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回顧與展望[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6 陳晴;張驥;;論突破綠色貿易壁壘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利用與挑戰(zhàn)[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2年
7 姚宏敏;;WTO與非政府組織[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力;WTO爭端解決機制的作用[N];學習時報;2004年
2 新華;世貿爭端解決機制是把雙刃劍[N];亞太經濟時報;2002年
3 梁懿嫻;發(fā)展中國家積極推動WTO爭端解決機制完善發(fā)展[N];國際商報;2008年
4 本報實習記者 孫楠;WTO爭端解決機制:發(fā)展中國家謀求戰(zhàn)略合作[N];國際商報;2008年
5 記者 崔鵬;中方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N];人民日報;2011年
6 湯來;WTO爭端解決機制與應對策略[N];湖北日報;2002年
7 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陸燕;WTO爭端解決機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N];國際商報;2001年
8 彭剛;最實用的爭端解決機制[N];遼寧日報;2001年
9 記者楊晴川;研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N];人民日報;2002年
10 雷帆;商務部:中國“入世”5年尚無主動起訴記錄[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鷹;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楊仕輝;貿易爭端解決的博弈分析與策略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帆;大中華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的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2 沈憲貞;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李政;論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革與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張露;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屈琦;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中美貿易摩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6 丁勇;WTO爭端解決機制實證分析[D];四川大學;2006年
7 肖艷;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法律基礎和運行實踐[D];湖南大學;2003年
8 王洪會;WTO爭端解決機制及我國企業(yè)應對措施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4年
9 吳玲;論中國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應對反傾銷的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10 駱珍;完善中國反傾銷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14296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2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