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區(qū)近十年(2009-2018)撂荒地時空格局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07:38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階段的不同,耕地撂荒現象展現出不同的動態(tài)與模式。近三十年來,我國耕地撂荒現象越來越普遍,撂荒不僅影響區(qū)域糧食生產能力,制約農村經濟的綜合發(fā)展,也會一定程度影響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耕地利用可持續(xù)和農村收入可持續(xù)是農村發(fā)展可持續(xù)的重要前提,研究耕地撂荒,尤其是貧困山區(qū)的耕地撂荒,分析其撂荒變化規(guī)律,找出內在撂荒原因,對實現我國精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建設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安定區(qū)位于甘肅省定西市,是典型的半干旱山地農業(yè)氣候區(qū)。本文以安定區(qū)為研究區(qū)域,選擇2006-2018年12期Landsat系列影像數據,對安定區(qū)耕地撂荒時空分布格局進行了提取與分析,并從海拔、坡度、田間道路便利條件、耕作距離四個方面分析了撂荒地在不同區(qū)位條件下的分布,研究結果如下:(1)根據研究區(qū)的耕地制度及耕作習慣,本研究將連續(xù)三年沒有種植農作物的耕地定義為撂荒地。(2)通過混淆矩陣進行影像總體分類精度驗證,總體分類精度在85.4%-92.3%之間,Kappa系數在0.82-0.9之間。(3)安定區(qū)近十年的耕地撂荒現象較為嚴重,平均每年撂荒12839hm2,年平均撂荒率為9%;撂荒總體呈...
【文章來源】:甘肅農業(yè)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9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置區(qū)(以下簡稱安定區(qū))位于甘肅省中部偏南,地跨°01'06",北緯 35°17'54"-36°02'40"之間,南北長 82.9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東面和東北面與會寧縣接壤南面和臨洮縣交界,南面與渭源、隴西二縣相連,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9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3.2 數據預處理遙感影像受空間、波譜、時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獲取數據時容易發(fā)生幾畸變、輻射量失真、大氣消光等變化,影響遙感數據的精確度。為了提高數據的確性,在分析過程開始之前需要對其進行預處理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為了消除由于大氣環(huán)境、地形影響、太陽位置以及傳感器自身而產生的誤差在使用遙感影像之前必須進行輻射定標。在 ENVI 5.3 中打開影像元數據,運用Radiometric Calibration 工具,進行相關參數的設定,完成輻射定標,得到前后一影像的對比圖(如圖 3-1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撂荒耕地的提取與分析——以山東省慶云縣和無棣縣為例[J]. 肖國峰,朱秀芳,侯陳瑤,夏興生. 地理學報. 2018(09)
[2]不同分辨率影像的撂荒地提取方法[J]. 張碧蓉,侯志華,段平,李佳.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8(07)
[3]中國耕地撂荒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 段亞明,周洪,劉秀華,王紅蕾.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8(13)
[4]不同撂荒耕地類型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德陽市中江縣為例[J]. 馮茂秋,潘洪義,朱芳,房力川.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8(06)
[5]中國山區(qū)耕地利用邊際化表現及其機理[J]. 李升發(fā),李秀彬. 地理學報. 2018(05)
[6]中國耕地拋荒研究進展與展望[J]. 程憲波,楊子生.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8(07)
[7]基于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耕地信息快速提取方法研究[J]. 孫家波,張曉艷,牛魯燕,劉延忠,劉炳福,張維戰(zhàn).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8(03)
[8]中國農地利用結構變化的碳效應及時空演進趨勢研究[J]. 李波,劉雪琪,王昆. 中國土地科學. 2018(03)
[9]“撂荒地”影像特征分析及信息提取——以右玉縣牛心堡鄉(xiāng)為例[J]. 王利,李欣欣.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10]歐盟CAP發(fā)展歷程及未來趨勢[J]. 娜仁圖雅,藍志勇. 世界農業(yè). 2017(12)
碩士論文
[1]西部貧困山區(qū)農地拋荒問題研究[D]. 沈紹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7
[2]基于Dyna-CLUE模型的農用地變化模擬研究[D]. 王浩.湖北大學 2017
[3]退耕造林與棄耕撂荒形成的植被群落特征和碳儲量比較[D]. 彭陽.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7
[4]生態(tài)脆弱區(qū)農業(yè)土地撂荒可能性模擬及預測[D]. 宋世雄.西北大學 2016
[5]農戶耕地撂荒影響因素研究[D]. 覃振生.廣西師范學院 2015
[6]農村勞動轉移耕地撂荒的影響研究[D]. 朱璠.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2
[7]半干旱地區(qū)基于遙感與農戶調查的耕地撂荒原因探究[D]. 馬玲玲.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12119
【文章來源】:甘肅農業(yè)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9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置區(qū)(以下簡稱安定區(qū))位于甘肅省中部偏南,地跨°01'06",北緯 35°17'54"-36°02'40"之間,南北長 82.9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東面和東北面與會寧縣接壤南面和臨洮縣交界,南面與渭源、隴西二縣相連,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9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3.2 數據預處理遙感影像受空間、波譜、時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獲取數據時容易發(fā)生幾畸變、輻射量失真、大氣消光等變化,影響遙感數據的精確度。為了提高數據的確性,在分析過程開始之前需要對其進行預處理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為了消除由于大氣環(huán)境、地形影響、太陽位置以及傳感器自身而產生的誤差在使用遙感影像之前必須進行輻射定標。在 ENVI 5.3 中打開影像元數據,運用Radiometric Calibration 工具,進行相關參數的設定,完成輻射定標,得到前后一影像的對比圖(如圖 3-1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撂荒耕地的提取與分析——以山東省慶云縣和無棣縣為例[J]. 肖國峰,朱秀芳,侯陳瑤,夏興生. 地理學報. 2018(09)
[2]不同分辨率影像的撂荒地提取方法[J]. 張碧蓉,侯志華,段平,李佳.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8(07)
[3]中國耕地撂荒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 段亞明,周洪,劉秀華,王紅蕾.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8(13)
[4]不同撂荒耕地類型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德陽市中江縣為例[J]. 馮茂秋,潘洪義,朱芳,房力川.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8(06)
[5]中國山區(qū)耕地利用邊際化表現及其機理[J]. 李升發(fā),李秀彬. 地理學報. 2018(05)
[6]中國耕地拋荒研究進展與展望[J]. 程憲波,楊子生.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8(07)
[7]基于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耕地信息快速提取方法研究[J]. 孫家波,張曉艷,牛魯燕,劉延忠,劉炳福,張維戰(zhàn).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8(03)
[8]中國農地利用結構變化的碳效應及時空演進趨勢研究[J]. 李波,劉雪琪,王昆. 中國土地科學. 2018(03)
[9]“撂荒地”影像特征分析及信息提取——以右玉縣牛心堡鄉(xiāng)為例[J]. 王利,李欣欣.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10]歐盟CAP發(fā)展歷程及未來趨勢[J]. 娜仁圖雅,藍志勇. 世界農業(yè). 2017(12)
碩士論文
[1]西部貧困山區(qū)農地拋荒問題研究[D]. 沈紹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7
[2]基于Dyna-CLUE模型的農用地變化模擬研究[D]. 王浩.湖北大學 2017
[3]退耕造林與棄耕撂荒形成的植被群落特征和碳儲量比較[D]. 彭陽.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7
[4]生態(tài)脆弱區(qū)農業(yè)土地撂荒可能性模擬及預測[D]. 宋世雄.西北大學 2016
[5]農戶耕地撂荒影響因素研究[D]. 覃振生.廣西師范學院 2015
[6]農村勞動轉移耕地撂荒的影響研究[D]. 朱璠.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2
[7]半干旱地區(qū)基于遙感與農戶調查的耕地撂荒原因探究[D]. 馬玲玲.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121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121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