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精準扶貧問題及對策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F323.8
【圖文】:
數(shù)據(jù)來源:張家川縣扶貧辦)扶貧政策了解程度及項目受益程度分析為了能夠合理反映出張家川縣貧困戶其他方面的致貧原因與精準扶貧,論文選取了張家川縣的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胡川鎮(zhèn)與劉堡鎮(zhèn)的柳灣村深柯村、夭兒村、董家村 5 個深度貧困村進行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戶與村民、村干部面對面的交流形式,共發(fā)放調查問卷 280 份,其中受訪者填寫內容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 261 份貧困戶其他方面的致貧原因、扶貧項目受益程度及政策了解情況、精滿意度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在項目落實與政策了解情況方面,主要通過受訪貧困戶對精準扶貧政、政府精準扶貧項目受益范圍、程度以及自主參與精準扶貧活動中的方向進行了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研究。首先,張家川縣貧困戶對政府精準扶貧政策的知曉度不足,自主參與動的積極性不高。論文通過對受訪貧困戶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近 3困戶表示對精準扶貧政策不了解;31%的貧困戶表示對精準扶貧政策
數(shù)據(jù)來源:問卷調查整理所得談案例 1.訪貧困戶馬國清家中,馬國清反映,2017 年他以貧困戶向政府申領項扶貧資金貸款形式向村政府貸款 2 萬元養(yǎng)了 6 頭母牛。但是由于母益見效慢,而且存在風險,導致 2018 年家里的一頭母牛生病病死使 元左右,依靠家庭養(yǎng)殖母牛脫貧困難。談案例 2.訪柳灣村貧困戶咸寶中家中,咸寶中反映,一家四口人之前家里一直為主要收入,在 2017 年政府提倡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中,加入了養(yǎng)殖專要種植烏龍頭。但是由于之前沒有接觸過烏龍頭的種植,因此對烏不了解,村里也并沒有派人對烏龍頭種植進行專業(yè)的講解,而且烏龍路,使自己受損。精準扶貧工作滿意度分析文主要從貧困戶對村級領導及駐村干部幫扶工作滿意度、精準扶貧工
數(shù)據(jù)來源:問卷調查整理例 3.縣董家村的貧困戶 X 對與他家的對口幫扶駐村干部表示不是村干部日常交流非常的少,只是逢節(jié)假日駐村干部會給他家金以及簡單的生活用品,他表示感謝,但是他的貧困問題根本的幾百塊錢扶貧資金而改善。府的精準識別工作是否公開透明,對精準識別的識別方式進示(圖 3-3),依據(jù)家庭收入標準進行精準識別方式占據(jù) 57%,方式占 27.8%。對比而言,相對于客觀的村民民主選舉推薦識為村里通過其他識別標準(因病、因學等)識別貧困戶只有 4村精準識別標準單一,僅僅依靠收入作為單一標準進行貧困戶時,張家川縣的貧困戶由村干部確定方式占比相對較大。在貧過程中,由于具體確定步驟的不公開、不透明性,所以精準識開、不透明現(xiàn)象,從而使貧困戶對精準識別方面的滿意度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文龍;;“到村到戶”精準扶貧模式實踐及其啟示探究——以貴州省畢節(jié)市為例[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年12期
2 陸漢文;;落實精準扶貧戰(zhàn)略的可行途徑[J];國家治理;2015年38期
3 張靜;;精準扶貧與地方扶貧立法創(chuàng)新思路[J];人民論壇;2015年26期
4 公衍勇;;關于精準扶貧的研究綜述[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5 葛志軍;邢成舉;;精準扶貧:內涵、實踐困境及其原因闡釋——基于寧夏銀川兩個村莊的調查[J];貴州社會科學;2015年05期
6 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開發(fā)研究;2015年02期
7 黃承偉;覃志敏;;論精準扶貧與國家扶貧治理體系建構[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8 李潂;;精準扶貧:恩施市龍鳳鎮(zhèn)的政策背景、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建議[J];清江論壇;2014年04期
9 張笑蕓;唐燕;;創(chuàng)新扶貧方式,實現(xiàn)精準扶貧[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4年09期
10 王思鐵;;精準扶貧:改“漫灌”為“滴灌”[J];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201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俊文;當代中國農村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于漢香;我國農村財政扶貧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2 張安平;陜西省農村扶貧開發(fā)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3 劉慧穎;我國農村扶貧開發(fā)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2年
4 李繼文;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fā)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谷彩蘭;試論甘南州開發(fā)式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王曉麗;農村扶貧開發(f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D];吉林大學;2007年
7 段夫貴;我國政府農村扶貧政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01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0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