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和景觀變化的時空特征與驅動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20:55
【摘要】:土地利用和景觀變化是干旱地區(qū)環(huán)境變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對干旱區(qū)綠洲的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綠洲、荒漠-綠洲過渡帶和荒漠構成了干旱區(qū)內(nèi)陸河流域典型的景觀結構,以往較少將這三種景觀類型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景觀變化的時空特征和相互轉換。本文以黑河中游為研究區(qū),利用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黑河分水工程實施前后該區(qū)的土地利用時空變化,基于1990-2015年6期的Landsat影像數(shù)據(jù),采用決策樹分類與目視解譯相結合的方法提取黑河中游綠洲、荒漠-綠洲過渡帶和荒漠的范圍,分析三種景觀類型的時空動態(tài)變化和景觀格局,探討其變化的驅動因素。研究結果表明:(1)黑河中游70%以上的土地為未利用地,耕地面積占到了15%以上,其次是草地和人工表面。1990-2010年耕地和人工表面面積明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明顯減少,且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變化明顯強于2000-2010年。耕地面積增加的來源主要是未利用地,耕地的轉出面積主要為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2)1990-2015年黑河中游的綠洲面積顯著增加(+37.21%),荒漠-綠洲過渡帶面積明顯減少(-12.73%),荒漠的面積略有減少(-8.50%),且三者之間的相互轉換頻繁而劇烈,但綠洲化過程遠強于荒漠化過程。景觀類型的相互轉換主要發(fā)生在綠洲的邊緣區(qū)以及荒漠-綠洲過渡帶內(nèi)部。1990-2015年,黑河中游的景觀破碎化程度下降,景觀的組成和結構趨于簡單化,斑塊不規(guī)則度有所下降。(3)黑河中游的綠洲變化與人口、GDP、年平均氣溫和鶯落峽徑流量呈顯著正相關,與地下水位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荒漠-綠洲過渡帶和荒漠變化與各因子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與綠洲剛好相反,而且荒漠-綠洲過渡帶與地下水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黑河中游景觀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人口、GDP和鶯落峽徑流量,三者對景觀變化的貢獻率分別為35.99%,9.01%和7.68%,累積貢獻率高達96.64%。綠洲擴張尤其是人工綠洲的擴張將導致荒漠-綠洲過渡帶面積的減少和水資源壓力增加,進而影響綠洲的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當?shù)卣畱斨匾暬哪?綠洲過渡帶自然植被的保護,控制人工綠洲的擴張,呼吁農(nóng)民合理使用水資源,禁止地下水的過度開發(fā),保障綠洲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901;F301.2
【圖文】:

綠洲,相關研究,可視化


、水資源、遙感、自然地理學、植被科學等多個學科(見圖1.2)。近年來,干旱地區(qū)綠洲變化相關研究已經(jīng)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儼然成為了全球變化研究、土地退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研究和實踐中的最活躍的領域之一[39]。與綠洲變化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識別和分析綠洲區(qū)土地利用格局與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40-44]、綠洲時空動態(tài)和驅動機制[15, 45, 46]、探究綠洲變化與水資源的關系[47, 48]、分析綠洲自然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植被變化、土壤退化/鹽漬化)[10, 49, 50]、評價綠洲變化的生態(tài)效應[11, 51]、討論綠洲穩(wěn)定性[52-54]、分析綠洲擴張[55, 56]以及景觀格局變化[57]等方面。圖 1.1 綠洲研究的國際發(fā)文量注:所用數(shù)據(jù)來源于 Web Of Sicence (WOS)核心數(shù)據(jù)合集(以“oasis”為主題進行檢索,并剔除不相關文獻)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每年的發(fā)文量/篇

地理位置,黑河中游,祁連山,黑河流域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2.1 自然地理概況2.1.1 地理位置黑河發(fā)源于上游的祁連山脈,流經(jīng)中游綠洲區(qū),進入下游戈壁沙漠,最終匯入居延海,形成了我國西北干旱區(qū)第二大內(nèi)陸河流域——黑河流域。黑河流域全長達 821 km,流域總面積約 14.29 萬 km2,以鶯落峽和正義峽水文站為界劃分為上、中、下游三部分。黑河中游位于東經(jīng) 98°57′-100°52′和北緯 38°39′-39°59′之間,海拔介于 1260-2480 m,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兩岸地勢平坦,南臨祁連山,北依合黎山。根據(jù)其成因和地形特征,黑河中游的地形地貌由南向北可劃分為以下三個部分:山體平緩的祁連山地、地勢開闊的走廊平原和平緩低矮的北山山地。黑河中游的行政面積為 10656km2,涵蓋甘州區(qū)、高臺縣和臨澤縣三個行政區(qū),其地理位置如圖 2-1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頡耀文;姜海蘭;王學強;馬宗義;陳云海;;1963-2012年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的時空變化[J];干旱區(qū)地理;2014年04期

2 田文婷;頡耀文;陳云海;;甘肅省高臺縣綠洲變化的人文驅動力[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3 解婷婷;蘇培璽;周紫鵑;張海娜;李善家;;荒漠綠洲過渡帶沙拐棗種群結構及動態(tài)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14年15期

4 馬晴;李丁;廖杰;韓杰;;疏勒河中下游綠洲土地利用變化及其驅動力分析[J];經(jīng)濟地理;2014年01期

5 劉紀遠;匡文慧;張增祥;徐新良;秦元偉;寧佳;周萬村;張樹文;李仁東;顏長珍;吳世新;史學正;江南;于東升;潘賢章;遲文峰;;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土地利用變化的基本特征與空間格局[J];地理學報;2014年01期

6 鞏杰;謝余初;孫朋;頡耀文;;鄉(xiāng)鎮(zhèn)尺度金塔綠洲時空格局變化[J];生態(tài)學報;2013年11期

7 穆桂金;賀俊霞;雷加強;龐營軍;邢文娟;楊發(fā)相;劉國軍;毛東雷;岳健;;再議綠洲-沙漠過渡帶——以策勒綠洲-沙漠過渡帶為例[J];干旱區(qū)地理;2013年02期

8 文星;王濤;薛嫻;段翰晨;廖杰;;1975—2010年石羊河流域綠洲時空演變研究[J];中國沙漠;2013年02期

9 廖杰;王濤;薛嫻;;近55a來黑河流域綠洲演變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國沙漠;2012年05期

10 常學禮;韓艷;孫小艷;張寧;;干旱區(qū)綠洲擴展過程中的景觀變化分析[J];中國沙漠;2012年03期



本文編號:27229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229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9e8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