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tài)服務功能價值的影響
[Abstract]:Taking Yulin and Yan'an cities in northern Shaanxi as research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and use types in northern Shaanxi by using land use change data, and modifies the scale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al value by using appropriate biomass factors to make the scale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and refines the tab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t factor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portion relationship of equivalent factors of secondary land types obtain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more accurately in northern Shaanx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1985 / 2013,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were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by 2811 km2, was 9.98%, and the area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increased by 1.392 and 2.417 km2, respectively, by 12.85% and 7.10%,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area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changed sharply from 2000 to 2013, and the increase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area was 7 times and 2 times of that of 1985-2000,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grass) was obvious,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as 2.52 billion yuan and 1.39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rement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as 3 times of that of 1985-2000. The change of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corresponds to the time of carrying out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grass) in an all-round wa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gras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in northern Shaanxi.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西北旱區(qū)生態(tài)水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yè)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黃河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集合評估”(2016YFC0402407);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溝道工程對流域水沙變化影響及其貢獻率”(2016YFC04024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藤Copula的黃河寧蒙河段冰凌概率預報模型研究”(51509203)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基于WHAT-IF模型的黃河流域典型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實施效果評估”(HKY-JBYW-2017-23)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tài)效應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研究”(201501045)
【分類號】:F301.2;X1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璞,潘新華;對陜北地區(qū)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思考[J];榆林高專學報;1997年03期
2 劉文超;顏長珍;秦元偉;閆慧敏;劉紀遠;;近20a陜北地區(qū)耕地變化及其對農田生產力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13年08期
3 李國平;劉治國;;陜北地區(qū)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的生態(tài)破壞與對策[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7年01期
4 劉莉;王為民;;陜北地區(qū)資源開發(fā)中生態(tài)補償法律機制的構建[J];煤炭經濟研究;2008年10期
5 黨青峰;關于陜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J];人文雜志;2000年06期
6 李國平;劉治國;;陜北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失[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周萬龍;實現(xiàn)人均一畝壩地是加快陜北地區(qū)生態(tài)建設的必由之路[J];中國水土保持;2003年10期
8 張京紅,劉安麟,李登科,鄧鳳東;TM影像在陜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本底調查中的應用[J];氣象科學;2005年02期
9 康媛;岳樂平;徐永;孫勃;;陜北地區(qū)北洛河上游石油開發(fā)對水環(huán)境的影響[J];災害學;2008年03期
10 卓靜,鄧鳳東,李登科,張京紅;陜北地區(qū)TM影像重采樣方法研究[J];陜西氣象;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安麟;李登科;鄧風東;張京紅;戴進;;陜北地區(qū)植被、土地利用類型遙感本底調查研究[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于術桐;黃賢金;程緒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變化的水質響應研究進展[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劉紀遠;;中國土地利用的現(xiàn)代過程及其對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宋巖;;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以河北省井陘縣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邸向紅;侯西勇;;土地利用變化影響下的山東省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格局與過程特征研究[A];自然地理學與生態(tài)安全學術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何建;;基于土地利用的效益耦合關系研究—以重慶市江北區(qū)為例[A];山地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qū)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陳銀蓉;梅昀;黎孔清;;土地利用變化、利用管理與城市碳排放研究進展與展望[A];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8 李載鳴;郭世杰;陳嘉芬;;臺灣西南濱海地區(qū)土地利用變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之影響[A];海峽兩岸環(huán)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07年
9 杜加強;王金生;舒儉民;滕彥國;;重慶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影響研究[A];第二屆生態(tài)補償機制建設與政策設計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姜曉勇;張勃;;張掖市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態(tài)勢及特征分析[A];《自然地理學與生態(tài)建設》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特派記者 羅朝政;綠色長廊護陜北[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1年
2 記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億噸碳排放[N];中國綠色時報;2009年
3 市國土資源局任城分局 翟傲蕾;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N];濟寧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洋;博斯騰湖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經濟重心遷移分析[D];新疆大學;2015年
2 邊紅楓;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保護區(qū)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及格局優(yōu)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3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納西北部礦區(qū)土地利用和覆蓋變化以及對水質和健康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6年
4 梁棟棟;基于動態(tài)鄰居的土地利用空間變化模擬及生態(tài)響應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5 屈宇宏;城市土地利用碳通量測算、碳效應分析及調控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賴力;中國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應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劉碩;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生態(tài)安全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6年
8 王成;局地土地利用變化及景觀格局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方廣玲;鹽池北部風沙區(qū)LUCC驅動機制及效應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10 覃德華;閩東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的時空分異規(guī)律及其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綜合評價[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柳苗;陜北地區(qū)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法制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2 申紅寶;陜北地區(qū)明長城周邊環(huán)境整治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3 劉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梯度分析及區(qū)域生態(tài)風險評價[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4 李儲強;海寧市土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與城鎮(zhèn)化的耦合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5 榮月靜;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南京市碳儲量與生物多樣性功能模擬[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6 王丹桂;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qū)50年間LUCC及其驅動力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7 張駿;金川縣土地利用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孟丹丹;快速城市化地區(q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應及優(yōu)化研究[D];聊城大學;2015年
9 龍鳳;長江中上游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5年
10 張曉媛;三峽庫區(qū)土地利用生態(tài)風險評價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5237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