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砦文化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7:18
新砦期遺存是近年來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將新砦期遺存獨立為一支新的考古學文化一新砦文化,并綜合論述了新砦文化的分期、文化內(nèi)涵、分布范圍、性質(zhì)及與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的關系等問題。 新砦遺址與花地嘴近年考古發(fā)掘取得重大收獲,發(fā)現(xiàn)了屬于新砦文化時期的重要遺跡和豐富的文化遺物。文章通過對這些新材料的整理與分析將新砦文化分為兩期,認為其相對年代晚于王灣三期文化而早于二里頭文化,其絕對年代約為公元前2050—前1900年;關于新砦文化的分布范圍,在對豫西王灣三期文化及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址的發(fā)掘簡報進行系統(tǒng)梳理之后,筆者提出新砦文化的東界大致在京廣鐵路附近,西界基本不超過洛陽市,南界在郾城、葉縣、魯山一線,北邊不過黃河。中心分布區(qū)有兩個,分別是伊洛下游區(qū)及鄭州市區(qū)和潁汝上游區(qū)。 最后,通過對新砦文化因素的分組分析,在綜合考慮新砦文化的文化特征、分布范圍、年代的基礎上,筆者提出新砦文化的性質(zhì)屬于夏文化。其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問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緒言
一 新砦期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一) 新砦期的發(fā)現(xiàn)歷程與研究概況
(二) 新砦文化的提出及原因
二 新砦文化的分期與年代
(一) 新砦遺址的分期
(二) 新砦文化的年代分析
三 新砦文化的主要文化內(nèi)涵
(一) 文化遺跡
(二) 文化遺物
四 新砦文化的分布范圍與類型
(一) 分布范圍
(二) 類型劃分及兩個代表性遺址
五 新砦文化的性質(zhì)
(一) 新砦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二) 新砦文化的族屬
六 新砦文化與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
(一) 新砦遺址的聚落形態(tài)探析
(二) 新砦遺址中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所反映的文明起源問題
(三) 新砦文化中的其它文化因素所反映的文化交融和互動
結語
附表
附圖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夏文化和夏初歷史[J]. 魏繼印. 中原文化研究. 2021(01)
[2]再論新砦遺址的性質(zhì)與功能[J]. 周書燦. 中州學刊. 2018(10)
[3]夏商社會生活初探[J]. 石曉霆. 才智. 2016(11)
[4]中國青銅時代起始時間考[J]. 蔣曉春. 考古. 2010(06)
[5]關于新砦期遺存研究的幾個問題[J]. 龐小霞,高江濤. 華夏考古. 2008(01)
碩士論文
[1]中原地區(qū)夏商時期窖穴遺存研究[D]. 夏培朝.鄭州大學 2019
[2]雙洎河流域夏商時期聚落的考古學研究[D]. 張婉穎.南京大學 2018
[3]夏都斟尋研究[D]. 王龍霄.鄭州大學 2013
[4]“后羿代夏”的考古學觀察[D]. 王瓊.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34867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緒言
一 新砦期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一) 新砦期的發(fā)現(xiàn)歷程與研究概況
(二) 新砦文化的提出及原因
二 新砦文化的分期與年代
(一) 新砦遺址的分期
(二) 新砦文化的年代分析
三 新砦文化的主要文化內(nèi)涵
(一) 文化遺跡
(二) 文化遺物
四 新砦文化的分布范圍與類型
(一) 分布范圍
(二) 類型劃分及兩個代表性遺址
五 新砦文化的性質(zhì)
(一) 新砦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二) 新砦文化的族屬
六 新砦文化與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
(一) 新砦遺址的聚落形態(tài)探析
(二) 新砦遺址中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所反映的文明起源問題
(三) 新砦文化中的其它文化因素所反映的文化交融和互動
結語
附表
附圖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夏文化和夏初歷史[J]. 魏繼印. 中原文化研究. 2021(01)
[2]再論新砦遺址的性質(zhì)與功能[J]. 周書燦. 中州學刊. 2018(10)
[3]夏商社會生活初探[J]. 石曉霆. 才智. 2016(11)
[4]中國青銅時代起始時間考[J]. 蔣曉春. 考古. 2010(06)
[5]關于新砦期遺存研究的幾個問題[J]. 龐小霞,高江濤. 華夏考古. 2008(01)
碩士論文
[1]中原地區(qū)夏商時期窖穴遺存研究[D]. 夏培朝.鄭州大學 2019
[2]雙洎河流域夏商時期聚落的考古學研究[D]. 張婉穎.南京大學 2018
[3]夏都斟尋研究[D]. 王龍霄.鄭州大學 2013
[4]“后羿代夏”的考古學觀察[D]. 王瓊.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348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31348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